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12组(n=10)和<12组(n=20);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8).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5).测定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检测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较APACHEⅡ<12组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较APACHEⅡ<12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PMN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N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呈负相关(r=-0.897,P =0.019 <0.05).结论:脓毒症时外周血PMN凋亡率减少,且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脓毒症病情较严重时PMN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脓毒症时血清sFas浓度增加有关,脓毒症时PMN凋亡减少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无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其与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39例,严重脓毒症21例.于入院1 d、3d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按照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18例),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所有脓毒症患者1d、3d NT-proBNP水平(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65.77±34.78、74.23±42.12比48.36±35.53,P<0.05和P<0.01).严重脓毒症组1 d 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71.69±32.86比50.11±36.98,P<0.05),3d两组无差异;死亡组随病程延长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且3d时显著高于生存组(99.20±44.34比66.79±39 28,P< 0.05),1d两组无差异.严重脓毒组1d,3 d APACHEⅡ评分(分)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 d:23.92±7.57比14.87±6.50,3 d:19.28±8.80比10.43±7.27,均P<0.01);死亡组1d、3d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组(1 d:26.71±6.72比18.83±7.84,3 d:31.11±5.06比13.80±7.27,均P<0.01).以NT-proBNP> 63.5 ng/L、APACHEⅡ评分≥20分为截断点评价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其敏感性分别为65.4%、88.5%,特异性分别为62.5%、69.4%.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升高提示脓毒症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进而了解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脓毒症90例患者按照APACHEⅡ评分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24h内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乳酸的水平,比较PCT、白细胞和乳酸的差异.后再根据患者28 d结局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PCT、APACHEⅡ评分、白细胞及乳酸的差异.结果 低危组患者PCT为(0.15±0.14) ng/ml,低于中危组(0.62±0.61) ng/ml和高危组(5.32±5.20) ng/ml,中危组PCT低于高危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PCT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白细胞和乳酸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和APACHEⅡ评分更为明显.结论 PCT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联合PCT检测和APACHEⅡ评分是预测脓毒症预后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6-04我院ICU收入的脓毒症患者286例,根据脓毒症的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LI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数目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乳酸与严重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41,P=0.00);与MODS数目呈正相关(r=0.622,P=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糖尿病、脓毒症的分级、乳酸、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I、乳酸、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I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过程中P-选择素(CD62p)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抗凝组,在诊断脓毒症第1、3、5、7天,采用ELISA法检测CD62p表达,同时观察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和D-二聚体(D-D)的变化,并统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CD62p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下降,治疗第5、7天与治疗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两指标是先下降后升高.治疗第7天抗凝组CD62p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抗凝组MODS发生率(20%)较对照组降低(50%,P<0.05);28 d病死率(20%)也较对照组(35%)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抗凝组治疗前后PT、APTT、FIB、PLT和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凝组CD62p表达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989,P=0.011).结论 脓毒症早期血小板就处于高激活状态,且活化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脓毒症,可显著抑制CD62p表达,降低MODS发生率,改善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脂多糖(LPS)的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7例脓毒症患者分为深部真菌感染组(11例)、二重感染组(G-菌合并真菌感染,36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2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10男10女)为正常对照组.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血浆Ang-2及LPS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脓毒症各组患者的血浆Ang-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脓毒症各组患者之间的血浆Ang-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重感染组及G-菌感染组患者的血浆LP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深部真菌感染组(P<0.05),而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LP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r=0.599,P<0.05;r=0.7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ng-2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呈显著独立相关(β=0.468,P<0.05;β=0.626,P<0.001).除深部真菌感染组外的各组患者血浆Ang-2水平与LPS水平呈正相关(r=0.394,P< 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PS水平与血浆Ang-2水平呈显著独立相关(β=0.269,P< 0.01).结论:血浆Ang-2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LPS是影响G-感染脓毒症患者血浆Ang-2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脓毒性休克心肌抑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2例,于入院1、3、5d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根据入院24 h内心排血指数(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50.0 ml·s-1·m-2)和心功能抑制组(CI<50.0 ml·s-1 ·m-2),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①死亡组(45例)患者APACHEⅡ评分(分)、SOFA评分(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57例,1d APACHEⅡ评分:23.8±0.6比14.3 ±0.3;1 d SOFA评分:12.4±3.0比7.7±2.8;NT-proBNP 1 d:4.13±1.05比1.65±0.26,3 d:5.32±0.93比1.87±0.29,5 d:6.90±1.33比1.23±0.19,P<0.05或P<0.0I).②心功能抑制组(47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55例),且两组内死亡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者.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5 d APACHEⅡ评分和NT-proBNP水平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P<0.01).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脓毒性休克心肌抑制患者的预后及严重程度;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同样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4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分别进行APACHE Ⅱ评分与SIRS评分,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预后分为2组,比较其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结果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下降明显,APACHE Ⅱ评分和SIRS评分升高明显(P<0.05或0.01),死亡组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结论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对甲状腺轴具有一定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病情越重,甲状腺激素水平越低,越易发生MODS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HNGB-1水平对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预警价值.方法 将60例入住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创伤中心的多发伤后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入院24 h、第3、5、7天和对照组血清HMGB-1浓度,并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 SIRS组入院后HNGB-1浓度进行性上升,各时间点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DS组和死亡组HMGB-1浓度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5).MODS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1),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在SIRS患者中,HNGB1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938,P<0.05).结论 HNGB-1作为脓毒症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多发伤后SIPS的发生,并且对这类患者的病情发展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脓毒症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及其与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56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脓毒症组34例,脓毒症并MODS组22例)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中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并对其与MOD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症并MODS组血浆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并MODS组息血浆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素的水平与MOD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浆中可溶性ICAM-1和E-选择组可作为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与MODS评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对脓毒症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miR-150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炎性反应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137例脓毒症患儿作为脓毒症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症住院患儿8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miR-150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miR-150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性反应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脓毒症组血清miR-15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低水平miR-150组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高水平miR-150组,且miR-150表达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APACHEⅡ评分升高,高水平的乳酸、血肌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以及低水平的血清清蛋白和血清miR-150均是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miR-150表达水平降低,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炎症水平,预测患儿的死亡风险,可作为协助评估脓毒症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住本院急诊科(包括普通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室 EICU)、感染科的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院24 h 内 PCT 值、白细胞计数 WBC 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APACHEⅡ评分等)。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临床结局(存活组和死亡组)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MODS 组和非 MODS 组)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中各指标差异,分析 PCT 与 APACHEⅡ评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评价 PCT、APACHEⅡ评分和 APACHEⅡ评分+PCT 在评估患者预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价值,及分析 PCT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效应及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脓毒血症组中 PCT 值、APACHEⅡ评分均低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严重脓毒症组均低于脓毒性休克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血症组中 WBC 明显低于脓毒性休克组(P <0.05)。死亡组较存活组中的 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PCT 值、WBC、Neut%在两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 MODS 组中 APACHEⅡ评分、WBC、Neut%、PCT 值均显著低于 MODS 组(均 P <0.05)。PCT 与 APACHEⅡ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 =0.403,P <0.01)。通过绘制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三者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情况,得出三者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899、0.917,而APACHE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PCT 的预后评估价值均较 PCT 高(均 P <0.01),且 PCT、APACHEⅡ评分的截断值(cut-off)、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40 ng/mL、88.24%、38.04%)和(20分、94.12%、81.52%)。同样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三者评估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 AUC 分别为0.824、0.796、0.871,PCT 分别与 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 PCT、APACHEⅡ评分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6 ng/mL、88.24%、63.79%)和(17分、64.71%、87.93%)。PCT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 COR、AOR 分别为1.008、1.014,性别与 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T 值、APACHEⅡ评分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三者间均呈正相关关系。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较 PCT 能更好评估患者预后,且 PCT 不能作为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而 PCT、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PCT 对脓毒症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评估效能均较好。PCT 研究需考虑混杂因素,性别与 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浓度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766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中D-二聚体浓度(固相免疫层析法),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 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766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共有233例死亡,死亡组血中D-二聚体浓度(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0.0(789.0,1835.0)比323.0(158.0,642.0),P<0.01].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43,r2=0.632,均P<0.01).D-二聚体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95%可信区间(95%CI)为0.855~0.904,P<0.001,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663.5 μg/L.血中D-二聚体>663.5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和SAPSⅡ评分>39.5分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5、15.7、19.6,均P<0.001].D-二聚体< 250.0、250.0~663.5、>663.5 μg/L 3组间28 d病死率(1.4%、12.3%、64.2%)、APACHEⅡ评分[分:11(9,13)、13(11,16)、19(15,22)]、SAPSⅡ评分[分:24(18,29)、31(24,36)、40(33,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十分相近;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与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24例APP后MODS病人与19名健康人血浆ET水平,分析APP后MODS病人血浆ET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脏肌钙蛋白I(cTnI)、血清酶学、血生化等指标的关系.结果APP后MODS病人血浆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死亡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1).血浆ET含量与APACHE Ⅱ评分,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ET参与了APP后MODS的发病过程,血浆ET含量水平可作为APP后MODS病人多器官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二者在脓毒症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03-12—2019-09-20期间于本院就诊的55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根据患者21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同期选取于本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0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HMGB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05、HMGB1水平与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HMGB1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miR-20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miR-205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与HMGB1、APACHEⅡ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HMGB1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miR-205、HMGB1与MODS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5预测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度为67.30%,特异度为92.00%;血清HMGB1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敏感度为76.40%,特异度为94.00%;APACHEⅡ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敏感度为83.30%,特异度为88.90%。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miR-205水平降低,血清HMGB1水平升高,对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脓毒症中的意义.方法47例脓毒症患者(进一步分为非严重脓毒症组25例及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22例),一般感染组患者18例及健康组人群17例,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入院12h、入院24h、入院72h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同时动态观察相同时间点各组的血清PCT、CRP水平,及测定入院时、入院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评估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一般感染组及健康组(P<0.01);血清NT-proBNP水平与血清PCT、血清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组患者较非严重脓毒症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1);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组(P<0.01);logistic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发现入院72h血清NT-proBNP对诊断脓毒症28d死亡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判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临床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直肠滴入通腑理肺汤对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患者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ICU )收治的严重脓毒症/MODS 患者9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 例)和通腑理肺汤组(49 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通腑理肺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直肠缓慢滴入通腑理肺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肠滴入,均每日2 次.于治疗前、治疗3d 、7d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学积分、C-反应蛋白(CRP )水平、胃液pH 值、胃排空试验、腹腔内压力、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MODS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并进行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 通腑理肺汤组患者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学积分(分)均有所降低,治疗7d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3 比10.9±3.7,P<0.05);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评分显示显效、有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55.1% 比30.6%,有效率:20.4% 比12.2%,总有效率:75.50% 比42.80%,均P<0.05);两组血清CRP 水平(mg/L)胃排空试验(ml)腹腔内压力(cm H2O,1 cm H2O = 0.098 kPa)、APACHE Ⅱ评分(分)、MODS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分)均明显降低,、而胃液pH 值明显增高,且通腑理肺汤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治疗7d 变化更显著(CRP:12.5±5.3 比17.3±6.3,胃液pH 值:6.97±1.59 比6.27±1.84,胃排空试验:65±49 比150±58,腹腔内压力:7.3±4.1 比12.5±5.4,APACHE Ⅱ评分:11.5±6.1 比15.9±5.3,MODS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9.5±3.9 比13.8±4.7,P<0.05 或P<0.01).结论 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能够有效地改善严重脓毒症/MODS 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中医证候学积分、血清CRP 水平、腹腔内压力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及MODS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提高胃液pH 值,改善及调节胃肠功能,显著提高治疗严重脓毒症/MODS 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有效率,其可能机制与其降低血CRP 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腹腔内压力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乳酸血症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51例存活时间>24h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高乳酸血症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的差异;按高乳酸血症时间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 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明显高于存活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无明显差异(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组的病死率为94.4%,显著高于<48 h组的6.1%(P<0.01).结论:高乳酸血症时间可用于评估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与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315例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按住院28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194例)与死亡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单体的差异;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DIC评分与预后的关系,评价APACHEⅡ评分、DIC评分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PLT、Fib显著低于生存组,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ACT)和纤维蛋白单体值显著高于生存组,且APACHEⅡ评分、DIC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DIC评分与脓毒症预后间均呈显著正相关[DIC评分:χ2=17.741,P<0.001,优势比(OR)=1.413,95%可信区间(CI)为1.203~1.659;APACHEⅡ评分:χ2=36.456,P<0.001,OR=1.109,95%CI为1.072~1.147].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0.706)高于DIC评分曲线下面积(0.611).结论 APACHEⅡ评分、DIC评分均可作为脓毒症预后的预测指标,但DIC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低于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03~2010-10就诊于苏北医院急诊室、拟诊为脓毒症并住院的586例患者,进行M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动脉血乳酸测定,记录28 d转归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预测因子分值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三种独立预测因子的预后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586例患者28 d死亡54例,死亡组三个预测因子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EDS评分11.5分比4.2分,APACHEⅡ评分24.9分比19.2分,乳酸4.8 mmol/L比3.3 mmol/L,P均<0.01).MEDS评分≤4分患者病死率为2.7%,5~7分为4.7%,8~12分为13.8%,13~15分为30.0%,>15分达60.0%,趋势检验P<0.001.MED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72、0.76,MEDS评分对28 d病死率预测能力优于血乳酸(P=0.017)及APACHEⅡ评分(P =0.008).结论 MEDS评分对急诊脓毒症患者是良好的危险分层工具,预测预后能力优于APACHEⅡ评分和血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