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和法”范畴,主要是协调肝脾功能,包含各种调肝、理脾以及二者的相互配伍应用。张声生教授认为肝脾失调与脾胃病关系密切,临床常常表现为各种肝脾相关证候。张教授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在运用调肝理脾法治疗脾胃病时,善用对药,用药精简轻灵,屡有卓效。  相似文献   

2.
张声生教授临床善从脾论治病证,提出脾以气虚为本,以气郁为先,以气滞为渐,以湿困为标,以气机升降失司为常态,将治脾诸法统称为"理脾法",提出理脾以理气为核心,理脾之功能,理气血阴阳之虚实,理脏腑之寒热,故理脾以补脾气为基础,配合疏肝行气、消积导滞、运脾化湿、芳香醒脾诸法,旺脾以恢复脾脏功能,斡旋中焦以调畅全身气机。依据张教授"脾为之使""脾阴""脾劳""醒阳""脾之阴火"等观点,归纳其理脾十法,即补脾气、滋脾阴、温脾阳、升脾气、醒脾困、运脾滞、消脾积、化脾湿、泻脾热、固涩法。从理脾法定义、重要性及内涵,阐述张声生教授理脾法临证策略。  相似文献   

3.
肝脾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之一,调肝理脾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治法。文章从肝脾失调角度论述了调肝理脾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以期为本病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赵天才  杨景锋 《河南中医》2012,32(7):795-799
就《金匮要略》肝病实脾、调脾理论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作了较系统的综述.在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阐释了古今医家对《金匮要略》肝病实脾、调脾理论的各种不同观点;在临床研究与应用部分,一是列举了医家对该理论在《金匮要略》全书中的运用体现,有治肝补脾法、治心补肺法、治脾温肾法、治肺调肝法、治肾调心法;二是从肝病实脾治法、肝虚酸甘焦苦治法、“四季脾旺不受邪”三个方面列举了现今医家对该理论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多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郭维琴教授认为,青年高血压病多与肝脾有关,并与心神相互影响。其发病机制与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被扰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肝脾同调,心神并养"法论治青年高血压病的思路,形成了独特且有效的用药规律。本文从肝、脾、心神与青年高血压病的关系入手,详细分析青年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且分别从调肝、理脾、心神并养三种治法介绍郭教授的临床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
白兆芝为山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临床擅长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疑难杂病,其补中益气升清法,补脾胃泻阴火法,健脾益气法,健脾升阳除湿法,补脾益气、化痰祛饮法,益气健脾、温阳散寒法等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达灿教授从事皮肤病临床工作30余年,总结了"中土为枢,从脾论治"疑难皮肤病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他认为脾与皮肤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是防病治病的核心,岭南地区皮肤病突出脾病为主要矛盾;提出了治疗上祛湿不忘调脾、调理多个脏腑从脾人手,疑难重症慢性皮肤病需补脾,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之证求之于脾,儿童尤须固护脾胃等...  相似文献   

10.
张声生教授从医近30载,对脾胃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肝的关系密切,尤以脾胃虚为主,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气虚,肝气郁结,瘀血阻络为脾胃病的病机之要,病程长,病势缠绵,难以速愈,易复发为疾病特点。治疗上重视培补脾土,调肝理脾,条畅气机,化瘀通络贯彻始终,同时注意辨证辨病结合施方,对症用药,另善于针对不同情况,调补脾胃,疏肝理气,并重视疾病的预防和精神调摄,故每每取得显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