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彩莉 《吉林医学》2012,(27):5975-5976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14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110例,全身麻醉39例。手术前、术后给予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卧位护理、理疗、机械护理和药物防治。结果:通过对14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大大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骨科大手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96例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梅 《当代医学》2009,15(16):114-11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9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钠10~14d,术后早期主动、被动活动肢体,并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全面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6d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的危险并发症.必须采取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DVT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评估、脊柱骨折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脊柱骨折手术术后DVT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93例,进行手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和护理的系统回顾。结果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治疗后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掌握DVT的发生机制及高危因素,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监督指导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准确及时发现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护理等,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骨科下肢大手术病人采用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基础护理和药物护理等方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37例病人中住院期间有6例发生DVT,经积极治疗护理干预后痊愈,1年内所有病人未发现DVT形成。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对骨科大手术后预防DVT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40例髋、膝关节手术及髋关节周围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的方法预防下肢DVT的发生,观察两组患者双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发生下肢DVT3例,发生率为4.29%(3/70)。对照组手术后发生DVT11例,发生率为15.71%(11/7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人力挤压腓肠肌可以降低骨科手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探索骨科下肢大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双下肢大手术208例患者,运用查阅文献,选择最佳护理证据,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等循证护理程序,预防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收治的208例患者中,除3例患者发生轻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术后1个月内均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目的,可降低其发生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69例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基础预防、药物预防、物理预防等综合干预来预防DVT的发生。结果通过对69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其中8例在入院时已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未发生。结论 DVT的形成不止一项诱发因素,同样,预防也不是一种方法,采用多种护理预防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进行干预,对减少DVT的发生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预防及护理。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关节、创伤骨科Ⅲ级以上手术120例,所有术后病例均制定系统护理计划,周密观察;配合下肢主动或被动运动;肌注或口服抗凝药物,并辅以梯度加压弹力袜等方法,积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结果通过术后早期密切观察和预防,及时发现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早期临床症候群,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病情得到了妥善地处理。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可能并发DVT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适宜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136 例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及抗凝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于术后第7d 超声检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结果:136 例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有3 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1%,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未发生下肢溃烂、坏死及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骨科患者下肢疾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适当药物溶栓、抗凝是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骨科大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统计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所选的7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例,发生机率为4.17%。经相应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未发生患肢功能障碍的情况。结论:在骨科大手术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预防组,各组为38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预防组则给予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针对并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采用导管溶栓、药物抗凝及手术取栓等方式予以治疗。结果:对照组并发DVT为24例(63.16%),预防组为6例(15.79%),两组并发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30例并发DVT患者均采取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其中采用药物抗凝治疗为11例,总有效率为72.73%,行导管溶栓治疗10例,总有效率为90.0%,手术取栓9例,总有效率为88.89%,导管溶栓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手术取栓差异不明显(P0.05),相比于药物抗凝治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对其采取必要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实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如若发生,可对其采取手术取栓及导管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其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基础预防和药物预防,治疗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6%,治疗组DVT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间歇气压疗法有助于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骨科大手术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并将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的形成较多见。发生率在40%~70%,DVT继发的肺栓塞发生在4.6%~19.7%[1]。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手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35例,全膝关节置换16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5例,动力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30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28~86岁,平均57岁;随访6个月~3年。其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天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2原因分析2.1静脉血流滞缓术中患者制动、止血带的应用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由于疼痛及为预防脱位的发生,使肢体处于被动体位,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慢后,可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另外,实施关节置换术(TAR)的患者多年龄偏大,活动量小,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恢复过程,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2.2静脉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即DVT)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后8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抗凝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和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有明显差异(P<0.05);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就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依据其现实状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和导管溶栓都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丽芳 《中外医疗》2011,30(6):157-157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我院128例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年龄、BMI、抗凝药使用情况及术后双下肢功能锻炼是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145例。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观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 3例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07%。结论对接受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对43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 1例患者发生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重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为4.65%。41例患者无下肢疼痛,下肢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骨科术后患者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后).国外调查表明,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1].临床上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如何预防、减少DVT的发生和危害是骨科护理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作者在护理实践中,针对性地把DVT形成机制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髋、膝部伤病而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作为骨科大手术(根据中华医学会《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1]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备受重视^[2],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防治方案可供参考。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对此类DVT高危患者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预防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