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37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在结肠镜和X线指引下经肛门将肠梗阻导管置入梗阻部位近段肠管进行减压、引流等治疗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腹围、立位腹平片等的变化,评定减压效果,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置管成功,12~36 h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其中31例于48~96 h后腹痛、腹胀症状完全消失;2例失败。置管成功患者在置管前、后腹围比较,置管前(98±5)cm,24 h后为(81±3)cm,腹围明显减小(t=4.860,P=0.01)。立卧位腹平片肠管最大内径在置管前、后的比较,置管前(5.3±0.6)cm,48 h后平均(2.1±0.5)cm(t=3.790,P=0.01)。术后5~7 d均成功施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结论: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等治疗后再行一期根治切除吻合术,是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我们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腹围、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腹围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患者,其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的腹围,引流其肠内容物,为后期进行外科手术做好准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肛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并联合肠内营养后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肛置入肠梗阻导管后进行胃肠减压和5~7d的肠道灌洗,肠梗阻解除后行肠内营养直至术前12h;对照组入院后即行Ⅰ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并肠道吻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2.35%;观察组术后1周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相对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肠梗阻导管联合肠内营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泽平 《当代医学》2021,27(27):44-46
目的 观察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对提升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道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以及左髂切口长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物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直肠癌性肠梗阻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中超声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36例成功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通过超声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肠管内径、肠壁厚度及腹腔积液量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超声检查置管前肠管内径平均(8.9±0.8)cm,48h后平均(2.9±0.8)cm(t=4.1520,P=0.01);置管前肠壁厚度平均(5.7±0.8)mm,置管72h后为(2.5±0.7)mm(t=3.3710,P=0.01);置管前可见腹腔积液平均深度为(1.5±0.7)cm,置管48h后平均深度为(0.8±0.3)cm(t=3.9250,P=0.02)。置管前后三种评价指标均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在评价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疗效时,操作简便,诊断指标真实可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诊疗策略。方法:回顾2000-01~2010-12收治124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行一期肠切除吻合90例,行姑息性结肠造瘘10例,男14例行肛门插入型导管减压后行一期手术,术后感染5例,无吻合口漏发生。手术死亡病例2例。结论: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治疗中,对于选择性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经肛门插入型肠梗阻导致结肠减压,灌肠去污是对一期肠切除吻合手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月10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50例为A组,鼻胃管减压治疗56例患者作为对照为B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减压方法对肠梗阻的疗效差异。 结果 肠梗阻导管组在临床症状缓解、实验室资料、影像学改变方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5、8.72、7.48、4.61、7.47,P均<0.05)。A组患者需手术治疗比例较B组低,总体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23.43,P均<0.05)。 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阻梗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例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病患予以经鼻放置肠梗阻导管配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腹胀与腹痛症状的好转状况;观察导管位置、肠管的扩增状况与气液平面数等变化状况;观察腹围减小程度,总结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患均成功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置管12~36h后全部病患的腹痛与腹胀表现均得到改善,且置管后全部病患的腹围平均缩为(80.2±19.8)%,显著较置管前小(t=3.675,P=0.03<0.05),置管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肠梗阻置管予以减压及引流治疗后再予以切除吻合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的理想方法,值得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阻梗方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诊断、治疗难治性肠梗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难治性肠梗阻患者.结果 10例患者,3例治愈,2例中转手术,3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难治性肠梗阻能够有效减压、缓解症状,能够帮助确定肠梗阻部位,能够治愈部分因粘连、炎性包块导致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管引导下经肛减压管置入治疗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5例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资料,该55例患者采用胃管引导下经肛置入减压管,统计其成功率、肠梗阻的临床缓解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术后1年的随访情况。结果 55例患者有51例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92.7%;临床完全缓解47例、临床部分缓解2例、临床无缓解2例,临床成功率96.1%;1例置管后3 d因不慎牵扯导致管道脱落,再重新成功置入;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例置管失败和2例因置管后减压效果差患者行急诊开放手术;52例行择期手术,其中1例开放手术、51经腹腔镜辅助下手术;术后1年随访发现肝转移1例,其余54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一次性胃管引导下可更加高效、安全地经肛置入减压管,有效地解除直肠癌导致的肠梗阻,适合在没有消化内镜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0年6月,对我科收治的梗阻性左结直肠癌患者22例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置入导管后每天用温盐水冲洗及负压吸引,观察肠梗阻缓解率、腹围和引流量。结果:本组患者17例成功放置肠梗阻导管,置管后第3天肠梗阻缓解率为68.2%,平均腹围降至(85±4)cm,平均引流量为(2.4±1)L。结论:经肛门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效果显著,能有效解除急性梗阻,使大部分患者能实施一期手术,为急性结肠癌性梗阻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侧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病例进行一期切除吻合的临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肛门肠梗阻导管在左侧大肠癌合并肠梗阻4例患者术前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I期吻合,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肠梗阻导管解决了左侧大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例一期切除吻合的技术难题,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王智涛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569-2570
目的比较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置入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入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8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1/20)]与对照组[10.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支架置入,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可提高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