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体外循环中不同晶体液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氏液勃脉力A(勃脉力A)和乳酸钠林格氏液两种晶体液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中的使用结果,减轻ECC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方法选取ECC心脏手术患者8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47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8例,后天性心脏病15例)随机分为勃脉力A组(P组,n=40)和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n=40)两组,检测基础值及转流过程中的乳酸(Lac)、渗透压和电解质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预充液中Lac和钙的浓度有显著差异,停机时已无统计学意义。渗透压及其它离子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ECC中使用勃脉力A优于乳酸钠林格氏液,可以显著降低预充液中的Lac浓度,用于输血前后也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勃脉力A注射液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术前肝功能正常、无肝炎病史的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60名,随机分为勃脉力A组(P组)和林格液组(R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2h、1d、3d、7d分别采肘正中静脉血和挠动脉血: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改变;抽取动脉血查乳酸浓度.术中及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等,观察并记录患者拔管及停留ICU时间.结果 与R组相比较,在术后各时间点P组ALT、AST及乳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停留ICU时间均有所缩短.结论 勃脉力A注射液能够显著降低体外循环术中乳酸浓度,并能改善患者肝功能,非常适用于体外循环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清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勃脉力-A同时施行平衡超滤; B组在体外循环中预充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亦施行平衡超滤。同时测定两组婴幼儿术前、CPB 30 m in、60m in、停机1 h、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乳酸水平。结果A组婴幼儿血清乳酸水平在各时点有所上升,但上升不明显(P〉0.05); B组在各时点血清乳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CPB结束后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结论勃脉力-A较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更适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晶体液对糖尿病患者手术中糖代谢的影响,从而选择最适合糖尿病患者手术中输注的晶体液.方法 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40例,其中20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D组);其余2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患者(N组).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手术中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L)和勃脉力A(A),分别为D-L组、D-A组、N-L组和N-A组.进行手术前和术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血糖及血乳酸浓度的测定.结果 D组患者两时相血糖浓度明显高于N组,术后输注乳酸林格液的两组患者血乳酸浓度均超过正常范围;除N-A组外的3组患者术后血乳酸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 勃脉力A对糖尿病患者是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中输注液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晶体液对血清晶体渗透压、电解质、乳酸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0):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生理盐水组(N组)、醋酸钠林格氏液组(P组)。三组患者诱导前按照体质量×3 mL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诱导后以每小时生理需要量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生理盐水、醋酸钠林格氏液至麻醉结束,以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指导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剪硬膜即刻(T2)、术毕(T3)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乳酸、血糖、ALT、AST、肌酐及尿素,计算血清晶体渗透压值。记录上述不同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术中液体出入情况、患者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液体总量、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失血量、尿量、乳酸、AST、ALT、肌酐及尿素、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L组比较,N组和P组T2时点Na+浓度、血清晶体渗透压升高(P<0.05);P组T2、T3时点血糖较N组和L组降低(P<0.05);与N组比较,P组T2、T3时点氯离子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氏液可避免生理盐水导致的氯离子浓度升高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导致的血清晶体渗透压降低,且不升高血糖,更适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输注。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肺转流中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预充基础液勃脉力-A和乳酸林格氏液在小儿心脏病手术中的使用结果。方法选取①5kg以下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病例,②10 kg以下常规心肺转流(Card iopu lmonary bypass,CPB)病例,③20 kg~40 kg常温CPB病例各20例。将这三类病例都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氏液组和勃脉力-A组,每组10例,分别使用不同预充基础液。检测预充液和CPB过程中乳酸、葡萄糖和钾离子浓度。结果预充液中,三类患者两组间乳酸浓度都有非常显著差异,此后逐渐趋向减少。葡萄糖和钾离子浓度在同类患者两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婴幼儿CPB采用勃脉力-A优于乳酸林格氏液,可以显著降低CPB过程中的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OLT)术中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对术中动脉血-呼气末CO2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 44例全麻下OLT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术中分别静脉输入勃脉力A(PA组)和乳酸林格氏液(LR组),术中晶体液的输注速率为6~8 ml/(kg·h).于麻醉前(T1)、门静脉阻断前(T2)、下腔静脉阻断后10 min(T3)、下腔静脉开放后10 min(T4)、手术结束时(T5)采动脉血测动脉CO2分压(PaCO2),同时记录相应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计算PaCO2 和PETCO2的差值(Pa-ETCO2)的大小.结果 两组间Pa-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Pa-ETCO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1比较,两组在T3、T4上升明显(P<0.05).结论 在OLT术中输入勃脉力A和乳酸林格氏液对PETCO2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在阻断和开放后都有增大的趋势,需增大每分钟通气量,以增加CO2的排出.  相似文献   

8.
吴国荣  陈骏萍  王靖  胡序凯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911-912,916
目的观察输注复方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和乳酸林格氏液在老年病人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前后血气、电解质、血糖及乳酸的变化。方法将24例骨科择期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勃脉力A组(BML组)和乳酸林格氏液组(RL组),各12例。入手术室后分别给予对应液体15ml/kg,30min静脉输注完。分别于输液前(T0),输液30min(T1)、60min(T2)及120min(T3)检测并记录血气、电解质、血糖及乳酸值。结果两组患者扩容前后血钠、钾离子、pH、HCO3-、BE均无明显变化;入室后血糖都升高,两组组内比较各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钙离子浓度,BML组输液后降低,输液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RL组各时点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1、T2、T3各时点BML组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RL组(P<0.01);两组患者输液后Hct、Hb均下降,输液前后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勃脉力A用于老年病人术前AHH对稳定机体生理内环境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但可引起血钙离子浓度降低,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临床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乳酸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术后5d(T7)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时点W组的ALT、AST、TBIL均较C组低,其中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天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方法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组(A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L组),每组25例。观察诱导前(T0),诱导后1 h(T1)、2 h(T2)、3 h(T3)、4 h(T4)患者血液pH值、血乳酸值(LAC)、碱剩余(BE),HCO3-值及NaHCO3用量。结果2组患者在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输入试验晶体液量、失血量这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3时间点较L组pH值显著改善(P<0.05);A组T2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显著降低(P<0.05),L组T2、T3、T4时间点LAC值较T0点明显升高(P<0.05),且在T2、T3、T4时间点LAC值L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NaHCO3用量A组比L组减少(P<0.05);BE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醋酸钠林格注射液可使用更少NaHCO3用量、更快速改善血pH值,降低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林格氏液、贺斯、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60例,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氏液(A组)、乳酸林格氏液+贺斯(B组)、乳酸林格氏液+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C组),每组20例.比较其在失血性休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C、B组在失血性休克术中的升压、降心率、提高中心静脉压方面比单独使用乳酸林格氏液效果好;C组在输液30 min后升压作用较贺斯优;B、C两组术后眼结膜水肿情况轻于A组,B组有2例轻度皮肤过敏.结论:贺斯、缩合葡萄糖氧化钠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术中比单独使用林格氏液效果好,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术中前阶段升压作用较贺斯明显,但贺斯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氧保存液对大鼠供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离体灌注模型,分别以乳酸钠林格氏液和高氧乳酸钠林格氏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0、1、3、6h,随后进行常温灌注30min,测定灌注流出液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肝细胞内Ca^2+浓度;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在同一时段,高氧乳酸钠林格氏液组大鼠肝脏细胞内Ca^2浓度及流出液MDA含量较乳酸钠林格氏组低,而SOD含量较高。光镜、电镜观察两组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高氧乳酸钠林格氏液对大鼠供肝保护作用优于乳酸钠林格氏液,即高氧保存液对供肝有更好的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礼宏  徐霞  张凯  韩新生  陆才德 《浙江医学》2015,37(22):1835-1838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麻醉组(A组)和七氟烷预处理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1(T2)、3(T3)、5(T4)和7d(T5)等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IL-10。记录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不良事件。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AST、ALT、MDA、TNF-α、IL-1水平均明显升高,A组AST和ALT水平在T2~T5时点,MDA、TNF-α和IL-1在T1~T5时点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B组AST和ALT水平于T5时点恢复正常;B组SOD水平于术后明显升高(P<0.05),A组各时点SOD水平变化不明显,A组血清SOD和IL-10水平于T1、T2、T3、T4和T5等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阻断次数、阻断时间、切除肝叶重量、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1激活和释放,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术中输注醋酸林格氏液(勃脉力A)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44例全麻下原位肝移植术中病人,随机分为2组,术中分别静脉输入勃脉力A(PA组)和乳酸林格氏液(LR组).术中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根据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和血红蛋白等进行调节.于麻醉前(T1)、门静脉阻断前(T2)、下腔静脉开放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术后8小时(T5)、术后24小时(T6)采动脉血测pH、剩余碱(BE)和电解质,根据结果适量输注碳酸氢钠、氯化钾和氯化钙,并分别记录输注的总量.结果 两组晶体、胶体液和血液制品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LR组,PA组使用碳酸氢钠的剂量显著降低,氯化钙的剂量显著升高(P<0.05),氯化钾使用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pH、BE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组间、组内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PA组pH、BE在T3下降明显(P<0.05),两组在T5、T6都有升高.术后pH值PA组要比LR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原位肝移植术中输入醋酸林格氏液有利于动脉血酸碱平衡的稳定,但应相应补充较高剂量钙剂.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常玉林  郭艳汝  牛少宁 《四川医学》2010,31(8):1167-1168
目的观察预充万汶、聚明胶肽和乳酸钠林格液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骨科患者术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行择期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新一代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万汶组130/0.4组(W,实验组一),聚明胶肽组(M,实验组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R,对照组),各30例。在围术期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加万汶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加聚明胶肽组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组。3组患者麻醉后至术后6h内,每隔5min测量血压,持续监测心率。结果 3组患者麻醉前血压、心率、麻醉操作时间、上界麻醉平面、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发生低血压R组12例(40%),W组0例,M组3例(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万汶和聚明胶肽对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手术后的低血压有很好的容量治疗作用。且万汶的效果优于聚明胶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聚明胶肽注射液和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预充扩容对腰麻下行剖宫产术低血压的影响。方法6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聚明胶肽注射液组(H组,n=30)及乳酸钠林格氏液组(L组,n=30)。在麻醉前分别输入聚明胶肽注射液和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预扩容,于入室时麻醉诱导前、麻醉后2、5、20min,术毕,记录母体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2、5、20min时的SBP明显低于入室时(P〈0.05),L组腰麻注药后20rain时DBP低于入室时(P〈0.05)。H组术中循环较L纽稳定,麻醉后5、20min时H组SBP、DBP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聚明胶肽注射液预充能改善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母体的血流动力学,维持母婴内环境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患者及其胎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和乳酸钠林格氏液在老年病人术前急性血液稀释前后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方法:6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年龄65~83岁,随机分为乐加(L)组和乳酸钠林格氏液(R)组,每组各30例。入室后分别给予对应液体300ml静脉泵入,30min内输完,后按5ml/kg.h速度输注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并记录输液前即刻(T0)、输液30min(T1)、6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动脉血乳酸、血糖及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及液体治疗前后血PH、PCO2、HCO3-、BE值均无显著性差异;R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在T1、T2及T3时点均较T0时点升高(P<0.05),L组内血乳酸浓度值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血乳酸浓度值在T0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内血糖浓度值在T1、T2及T3均较T0升高(P<0.05);两组间血糖浓度值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组在T1、T2及T3均较R组略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内(Na+)、(K+)及(Ca2+)在T1、T2及T3均较T0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内(Mg2+)在T1、T2及T3均较T0下降(P<0.05);两组间(Mg2+)在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组在T1、T2及T3均较L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应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对老年患者行液体治疗时都是安全有效的,与乳酸钠林格氏液比,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为老年患者提供更稳定的内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醋酸钠林格液对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感染性休克需行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醋酸钠林格液治疗组(A组),乳酸钠林格液治疗组(B组),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路,A组给予醋酸钠林格液2000mL/2h,B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液2000mL/2h,记录A、B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小时(T1),麻醉后2小时(T2),麻醉后24小时(T3),血乳酸浓度最后治愈人数,死亡人数。结果:A组患者各时点血乳酸值均低于B组(P<0.0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愈人数高于B组,死亡人数低于B组,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能有效控制感染性休克麻醉手术患者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最终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预充液在肝功能不良患者心脏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7月-2013年12月,因术前合并肝功能异常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41例,体外循环晶体预充液2009年10月前使用乳酸林格液,之后使复方电解质注射液。分为乳酸林格液组(A组)18例,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组(B组)23例,检测两组术前(T1)、转流30 min (T2)、停机后/术后即刻(T3)、术后4 h (T4)、术后24 h (T5)的剩余碱(base excess,BE)、血乳酸(lactic acid,Lac)、电介质水平,术前、术后4 h、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功能酶的化变。结果两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ate-pyruvate transaminase,GPT)水平体外循环后进一步升高,B组术后7 d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Lac浓度、BE负值、氯离子浓度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 B组中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两组血糖在CPB中均升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循环中使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为预充液可减少对肝功能的损害,降低血乳酸水平,能快速有效地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补液方案对腰麻下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在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 mL/kg后即刻输注5、15和25 mL/kg。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HR及CVP,术毕母体Lac、Hct等,采集脐带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B、C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Lac、Hct较A组稳定(P〈0.01),且B组产妇CVP较C组稳定(P〈0.01),B组脐动、静脉血的pH、PO2值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预输注后即刻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5 mL/kg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手术,对母亲和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