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L ightSpeed16)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58例患者用16层螺旋CT进行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5次/分钟、65-75次/分钟及≥75次/分钟分为3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5次/分钟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5次/分钟组(Ρ<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5次/分钟组(Ρ<0.05);(2)影响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价的主要因素是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或患者的屏气情况不好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58例中5例因心率控制不好和患者屏气情况不良导致图像质量下降而影响诊断。结论选择合适的的扫描技术,控制患者的心率,加强患者屏气配合,正确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均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丽华  冯晓刚  尤璐璐 《中外医疗》2009,28(23):139-140
目的探讨影响64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心率变化因素及稳定心率的方法,减少影响冠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589例64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3例患者检查前心率≥72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0次/min,441例冠状动脉成像能满足影像评价要求,2例因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全冠状动脉成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掌握检查患者的心率变化因素,细致,科学、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是稳定患者心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峰 《中外医疗》2013,32(16):183+185-183,185
目的探讨屏气训练后患者心率变化对64排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减少影响冠脉成像质量最主要的因素,进而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24例64排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按屏气训练前后随机分为2组,屏气训练组(65例),对照组(59例),分析屏气训练后患者心率变化与64排CT冠脉成像质量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28例相比屏气训练组65例冠状成像均能符合影像评价要求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屏气训练后患者心率变化与64排CT冠脉成像质量密切相关,做好屏气训练工作是稳定患者心率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冠脉成像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陈华琴 《吉林医学》2012,(31):6877-687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适当的护理配合能影响心率变化,稳定心率,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护理配合42例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41例均达到满足影像学评价,仅1例因打喷嚏导致屏气不好,导致检查失败。结论:科学、细致、有效的护理配合,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搜集50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将图像进行多相期重建后传至工作站处理,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患者心率、呼吸运动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因素成负相关。结论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65次/分)、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60%R-R间期)、患者屏气配合及双相注射对比剂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心理干预及护理的重要性及获得最佳图像的影响因素。方法将368例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n=186)和对照组(n=180)。干预组给予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无任何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心率变化,检查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受检者满意度高,检查前的心率,心理状态,较对照组的稳定,检查过程心率波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检查成功率高。结论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优越性而系统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保证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5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钙化积分扫描(普通扫描,层厚3 mm)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增强扫描,层厚1 mm),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及容积重建(VRT)技术做图像后处理,总结出影响冠脉成像的因素.同时与部分患者(18例)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得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率快慢直接影响冠脉成像的质量,心率55~70次/min图像运动伪影较少,图像质量优.影响因素还有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有无心律不齐和患者屏气合作与否等.钙化积分越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有钙化不一定表示冠状动脉有狭窄,没有钙化不一定能除外冠状动脉没有狭窄,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与之符合率较高,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率为89.5%,准确率为82.4%.结论 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为无创、快捷、较优的一种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杨桂华 《海南医学》2012,23(23):147-1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102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1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包括心理指导、心率控制(心率>70次/min,给予倍他洛克25mg口服)、屏气训练及对比剂指导,术中再次屏气训练、体位维持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对照组仅进行检查前屏气训练、术中体位维持及术后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检查者心率波动>15次/min的发生率、屏气成功率及恐惧、焦虑情绪。结果干预组患者心率及屏气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感恐惧及焦虑的情绪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中实施适当心理护理、心率控制及屏气训练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缩短检查时间,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gt;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486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472例患者检查一次成功。8例检查初期失败,主要原因是扫描过程紧张,心率异常、未完成屏气要求、情绪不稳定,经深切护理后重新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结论行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部分患者存在对新型设备的异常心理,检查前及检查中需必要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护理预备是成功冠脉CT扫描检查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率变化对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南召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扫描时每分钟心率≤65次者218例,66~70次者61例,>70次者47例。心率波动率≤10%者227例,心率波动率>10%者99例。比较不同心率和不同心率波动率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不同心率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钟心率≤65次和66~70次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均高于每分钟心率>70次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率波动率≤10%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高于心率波动率>10%患者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每分钟心率≤70次、心率波动率≤10%时,64排128层螺旋CT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256层螺旋CT前门控心脏冠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使用256层螺旋CT对随机抽取的50例行前门控冠状动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例较能满足诊断要求外,其余48例经工作站处理后都能较好的满足诊断要求。结论:了解影响256层螺旋CT前门控心脏冠脉成像的质量因素,对提高成像质量及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率变化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和减慢与稳定心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181例患者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将原始数据送AW4.1工作站,对冠状动脉作客积再现(VR)、二维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心脏长、短轴重建等。图像质量的评价标准分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和不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两种。结果 84例(46%)患者原来心率超过75次/min,经过采取减慢和稳定心率的综合措施后,心率降低至75次/min以下。181例患者中有15心例(82.9%)的整体图像能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要求;31例(17.1%)未能达到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标准、其中2例(1.1%)是操作不当、4例(2.2%)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屏气不完全、25例(13.8%)是扫描过程中患者心率波动过大(变动幅度超过10次/min)所致。结论 在正确选择患者的情形下.心率是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可疑冠心病的1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后处理,其中33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2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优良率达87.3%;心率〈60次/min、61~70次/min和〉71次/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1.4%、83.3%和55.6%,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2.836,P〈0.01);重建相位在70%时,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优良图像率分别为99.2%、96.8%、91.3%和87.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63,P〉0.05);3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489个可比节段),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5.8%、80.7%、97.0%和94.1%。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但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需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 次/min≤心率 < 70次/min(n = 99);第2组,70次/min≤心率 < 90次/min(n = 111)?用双盲法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 结果:第1组患者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410个(94.95%),其中1 123个(79.65%)节段图像质量优秀,253个(17.94%)节段图像质量为良,34个(2.41%)节段图像质量为差;第2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571个(94.35%),其中1 208个(76.89%)节段图像质量优秀,309个(19.67%)节段图像质量为良,54个(3.44%)节段图像质量为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率在90次/min以下的患者能进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源64层CT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分析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损害的因素,探讨在前瞻性门控技术下保证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双源64排CT机,选取心率≤70次/分且憋气良好的5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门控低剂量冠状动脉CT扫描(A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时期拟行CT冠脉成像的100例病人行回顾性门控冠状动脉CT扫描,根据心率分为B组50例(心率≤70次/分),C组50例(心率>70次/分)。对比分析各组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分析图像质量损害的因素。结果三组中图像质量积分3分以上的均在98%以上,全部病例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三组间图像质量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步进台阶伪影、运动伪影、心率变化所致的错录伪影、血管对比不良。结论前瞻性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通过对图像质量影响因素的科学合理控制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MD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疾患的483例注射对比剂前心律整齐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心电门控扫描,并对影响成像质量的常见因素(心率、呼吸、重建时相的选择和VRT、MIP、C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等)进行分析。结果:483例患者中,冠状动脉显示优良者右冠状动脉(RCA)占91.3%,左前降支(LAD)占90.7%,左旋支(LCX)占88.6%。15例因注射对比剂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动过速致冠状动脉显示极差不能满足诊断。结论:64排螺旋CT对心律整齐,注射对比剂后心率≤70次/分的患者,注意克服各种成像质量因素的影响,一般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图像,是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优化扫描方案.方法 选取60例70次/min<心率<90次/min患者,随机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组(A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B组),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图像合格率分别为93.7%(253/270)和99.3% (268/270);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4.020±0.463)mSv和(16.649±1.232)mSv,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辐射剂量显著降低,但高心率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法略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