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38例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加强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培训;气管切开术后的重点护理措施及管理工作的方法;严格呼吸道管理,做好气道湿化及适时吸痰。结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及护理管理中的不足,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结论: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与管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内科36例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每位危重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规范且个体化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除死亡及放弃治疗外,其余30位患者经过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无1人由于护理不当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窒息和感染。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58例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每位危重患者的呼吸状况,实施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除死亡和放弃治疗外,其余45例经过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窒息和感染.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 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呼吸道感染,提高抢救成功率.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死腔,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方法人工气道建立后采用双重固定,并采取气管内滴药、气道冲洗、雾化吸入等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功能,加强翻身叩背,定时吸痰,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提高了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先决条件。结论建立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措施,良好的气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死腔,清除气管内分泌物。方法 人工气道建立后采用双重固定,并采取气管内滴药、气道冲洗、雾化吸入等保持人工气道的湿化功能,加强翻身叩背,定时吸痰,促进痰液的排出。结果 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提高了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先决条件。结论 建立快速、有效的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措施,良好的气道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樊春秀  张敬超 《吉林医学》2012,33(28):6260-6261
<正>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方法之一。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是维持患者气体交换功能,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1]。人工气道的管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的湿化气道、清除气道分泌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气管切开后湿化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湿化护理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50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运用多种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湿化管理,提高气管切开后的湿化效果。结果通过对50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湿化的护理和管理,发现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减少或者分泌物易被吸出,保持了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而气管切开后湿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湿化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对720例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过程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同时,加强危重病人的呼吸道管理、伤口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720例患者中有700例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抢救后成功转送入病房,20例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减少了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结论 在急救现场对外伤患者及时准确评估伤情,进行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妥善创面处理,运送途中密切观察、及时对症处理,安全转运,是提高外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多有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痰不易咳出致呼吸道不畅,气管切开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可以减少呼吸道无效腔,迅速改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吸痰,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因此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观察,如何将急诊抢救工作效率进行提高。方法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意识与抢救技术,加强仪器、药品、物品的规范管理,将护理安全前后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45例.由于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并加强了呼吸道护理,保持了呼吸道通畅,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90例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0例需要人工呼吸气道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使用及使用过程中对呼吸道的湿化、有效吸痰、临床监测、呼吸机报警等措施的观察。结果:患者人工呼吸气道得到有效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加强人工呼吸气道的有效管理,正确使用简易呼吸气囊,加强气管导管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及时观察临床病情变化是抢救成功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28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前后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了对耳鼻咽喉科危重病人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外,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抢救成功率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最佳的管理方法,以保证气道的畅通。方法 2年来对MICU/CCU住院36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采取了规范的护理措施与创新相结合,加以总结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和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论 规范护理流程,熟练掌握呼吸机通气原理的使用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危重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CCU护理经验,以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CCU所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朵22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17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77%。结论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并加强呼吸道的管理,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常延军 《吉林医学》2011,32(26):5543-5544
目的:总结手术中抢救的护理经验,探讨急救技术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性。方法:分析急危重患者特点,手术室护士做好相关手术配合及抢救,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提高了急危重患者抢救及手术成功率、护患关系及护理质量,且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要实施积极且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急危重患者的术中抢救起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保持气道通畅,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以及对危重患者呼吸循环恢复的抢救、复苏及治疗起着决定性作用。维持适当的肺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气道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作为有创人工气道,加强气道管理是提高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ICU护理工作交叉感染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志娟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54-95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医院相继建立起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做好ICU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保证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现就如何加强ICU护理工作交叉感染的管理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方法,提高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重症哮喘患者的急救处理及呼吸道管理的方法和处理措施。结果及时畅通呼吸道、高频射流加药物短时反复氧气雾化、有效拍背排痰、充分补液抗炎等综合治疗及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下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术,是提高重症哮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结论充分做好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提高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