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不同位置和方法的巩膜瓣调整缝线,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等情况作出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 ,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是近年来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之一。我们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997年7月至1998年9月入住我院施行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4例46眼 (可调缝线组 ) ,其中男18例22眼 ,女16例24眼 ;年龄26~61岁 ,平均38±7.8岁 ;随访6~15个月 ,平均9.2个月。同期入院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 (对照组 ) ,其中男15例18眼 ,女17例24眼 ;年龄25~59岁 ,平均36±8.2岁 ;随访6~…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埋线法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152例(189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92眼),接受巩膜瓣下埋线法小梁切除术,对照组76例(97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和随访前房、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者:观察组73眼(79.35%),对照组79眼(81.4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2年,观察组眼压正常率为92.39%,对照组眼压正常率82.47%,观察组眼压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理线法小梁切除术术式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抗青光眼滤过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以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作巩膜瓣可拆式调整缝线。术后根据眼压、前房和滤过泡情况拆除调整缝线。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对照组为36.36%(8/22),实验组为20%(5/25);出字时眼压控制在1.33-2kPa之间的:对照组为31.8%(7/22),实验组为40%(10/2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高德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2):257-257
小梁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可有效的解决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和松解的时间和数目,提供合适的房水流量,我们对91例(10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巩膜瓣形态对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43眼,三角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39眼,对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术99d眼压低于3.17kPa者方形巩膜瓣组40眼(93.02%),三角形巩膜瓣组29眼(74.36%)。方形巩膜瓣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4眼(32.56%),三角巩膜瓣组24眼(61.54%),结论:三角形巩膜瓣比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效果差,易 相似文献
7.
<正>青光眼目前多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中或术后1月内常用抗代谢药物(5一Fu或丝裂霉素等)预术术后巩膜瓣下纤维增殖形成瘢痕阻塞滤过泡。本院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加巩膜瓣缘灼烙治疗51眼青光眼,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本科1994年1月~1995年7月青光眼住院病人作治疗组,共33例,男11例,女22例,共51只眼,平均年龄49.54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急性闭角型17例,慢性闭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 ,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 [1 ] ,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 ,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 ,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 ,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 ,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来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 33例 45眼 ,其中男 13例 17眼 ,女 2 0例 2 8眼 ,年龄32~ 6 2岁。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巩膜瓣不同缝合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4例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来笔者医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6~72岁。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L形单针缝合法对本组所有患者巩膜瓣进行缝合;对照组采取矩形两针缝合法对58例患者巩膜瓣进行缝合。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前两周,观察组前房情况差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滤过泡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眼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眼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形巩膜瓣单针缝合术在眼压水平控制和滤过泡形成方面显著优于两针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巩膜瓣两侧切口中央作一对可拆除式缝线,线结位于角膜缘前透明角膜1mm处。结果:30例(30眼)术后3天无一例发生浅前房,术后3天3眼拆除调整缝线后出现Ⅰ级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无一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术后5~14天通过拆除调整缝线及按摩眼球眼压均控制于14mmHg左右,术后随访眼压均控制在14mmHg左右,10-21mmHg28眼占93.3%,〉21mmHg2眼占6.6%。结论:巩膜瓣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术后滤过水平,人人的降低了小梁切除术后,由于滤过过甚所导致的浅前房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理想的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术在治疗青光眼中已成为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 ,但术后常见的持续性浅前房、低眼压或滤枕粘连等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本人在近年来采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及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 ,使术后即形成前房并控制房水滤过量 ,防止和减少术后滤枕粘连 ,提高手术成功率 ,经过观察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9~ 2 0 0 1年近 3年手术的各类青光眼病人 30例 35眼 ,男 1 0例 ,女 2 0例 2 5眼 ,平均年龄 5 0 .2岁 ;闭角型青光眼 2 1眼 ,开角青光眼1 2眼 ,外伤后继发青光眼 2眼。4眼同时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48眼)中、晚期原芡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巩膜瓣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组普通切削式巩膜瓣、B组隧道式巩膜瓣、C组普通巩嗅瓣+丝裂霉素C(MMC),术式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前房、并发症等。结果A组手术成功9眼,B组手术成功14眼,C组手术成功15眼,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巩膜隧遵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降压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主要是小梁切除滤过性手术,滤过术目的在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但如何形成远期的功能性滤过泡,提高远期手术成功率,仍然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术中采用巩膜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无缝线巩膜瓣治疗各类原发性青光眼,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方法制作巩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术后观察6月,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70%,其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采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简化青光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前瞻性、完全随机对比研究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完全随机方法将拟手术的青光眼病人分至两组,分别施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小梁切除术(A组)及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常规方法制作巩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术后观察6月,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70%,其差别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采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在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简化青光眼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17.
自 2 0 0 0年以来 ,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施行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元月至 2 0 0 1年 1 1月 ,对 67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二组 ,甲组为小梁切除组 ,共 34例 37眼 ,男 1 2例 1 5眼 ,女 2 2例 2 2眼 ,年龄最高 78岁 ,最低 45岁 ,平均 62 1 5岁 ;乙组为巩膜池成形小梁切除组 ,共 33例 37眼 ,男 1 0例 1 3眼 ,女 2 3例 2 4眼 ,年龄最大 85岁 ,最低 2 7岁 ,平均年龄 62 91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19.
用隧道刀制作单切口巩膜瓣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隧道刀制作单切口巩膜辩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60例(75只眼)行隧道刀制作巩膜辩的青光眼小粱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年,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2.86%;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隧道刀制作巩膜辩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显著延长了滤过泡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眼压,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指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这种术式使手术的成功率有极大提高,但也往往产生毒副作用,例如巩膜瓣溶解.我们近年遇到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