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的胸腹部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LAM患者的胸腹部CT表现.结果 8 例胸部CT均有异常表现:为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囊腔影,大小2~20 mm,囊壁薄而清晰,并且大多数囊腔间肺实质正常;3 例并肺大泡形成;1 例出现气胸;3 例出现胸腔积液.8 例均行腹部CT检查,4例有异常表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 例,其中1 例并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腹膜后及盆腹腔积液,1 例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LAM 胸腹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即两肺散在或弥漫分布的大小在0.2~2.0 cm的囊腔影,伴或不伴腹部错构瘤、淋巴管肌瘤等.  相似文献   

2.
淋巴管肌瘤病的CT诊断(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描述淋巴管肌瘤病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淋巴管肌瘤病的胸腹CT表现。结果 2例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为两肺均匀或不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1例伴乳糜胸。腹部CT于2例检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肾脏及腹膜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另1例伴腹膜后淋巴管肌瘤。结论 淋巴管肌瘤病的胸腹部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胸腹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但最终确诊须依靠组织病理学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RCT和CT淋巴管成像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56例确诊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HRCT平扫,其中45例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后行胸腹盆部CT扫描(CTL),分析胸部病变的HRCT及胸腹盆部CTL影像表现,并采用分类变量资料中的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6例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为双肺弥漫大小不等的薄壁含气囊肿56例,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6例,肺内结节8例,肺不张32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2例,小叶间隔增厚25例,心包积液6例,纵隔淋巴结增大9例,胸腔积液45例,气胸12例。45例患者CTL均显示不同部位的碘油异常沉积:胸导管末端24例,右淋巴导管7例,肺内7例,肺门7例,纵隔20例,心包1例,胸腔7例,肋间17例,腋窝6例,横膈周围32例,脊柱旁27例,腹盆腔45例,双髂41例,双侧腹股沟36例,会阴部3例。此外,3例伴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伴有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伴有小肠壁弥漫增厚,31例伴有腹盆腔积液。结论 HRCT和CTL能够显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同时伴有不同部位的淋巴管异常,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特点和薄层扫描的价值。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锴构溜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含脂肪组织明显的肿瘤9例,少脂或无脂的肿瘤1例。结论:含脂肪较多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典型,诊断容易;少脂或无脂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容易漏诊,薄层扫描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普通x线、CT和USG多种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1998—2003年经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6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X线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CT平扫加增强,B型超声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X线、CT和USG检查中均具有各自相应的影像学表现特征。结论: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定性诊断有特异性价值;X线、CT、USG影像学检查联合应用,相得益彰,且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6例,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8—79岁,平均为52岁。结果:CT平扫表现为含脂肪组织的不均匀肿块,增强扫描软组织有不同程度强化为本病的典型表现。结论:肿块内含脂肪组织,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L)又称错构瘤,是一种具有CT特征的肾脏良性肿瘤。本文报告10例经手术证明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合文献参考,现就其CT特征性表现作一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症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本组共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者2  相似文献   

8.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CT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其中1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 常规胸部CT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相应水平HRCT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随病程进展,囊状影数目增多,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胸。1例伴右肾错构瘤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随访3年腹部病灶无明显改变。结论 常规CT可显示肺淋巴管肌瘤病部分肺部改变,而HRCT全面显示肺部异常,已成为本病的基本影像检查方法;肺外表现系重要的诊断佐证。  相似文献   

9.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L)又称错构瘤,是一种具有CT特征的肾脏良性肿瘤。本文报告10例经手术证明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合文献参考,现就其CT特征性表现作一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脏无或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探讨CT和MRI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象学表现,所有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6例做MRI检查。结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共15个病灶,其中仅4例含少量脂肪成分,余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除4例呈等密度外,余均呈略高密度,动态增强扫描在肾皮质期呈明显均匀强化。MRI显示所有肿瘤在T2WI脂肪抑制时均呈低信号。结论非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易与和肾癌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和鉴别诊断价值,如鉴别诊断仍有困难,应做MRI检查以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随访中影像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活检证实的10例PLAM患者的HRCT随访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并讨论随访结果。结果 10例HRCT像上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于肺中心及周边区域、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楚的薄壁含气囊腔,以中等大小囊肿为主。在对10例患者随访中,6例肺囊肿数目增多伴随囊肿直径增大,1例在随访过程中先后行左右肺移植术,2例肺部囊肿数目及直径无显著改变,1例连续间隔1年后随访出现进展,再次随访6个月后无改变。伴随征象中间质增生及类结节影无显著改变。并发症3例肺不张中2例复张、1例范围缩小;2例胸腔积液,1例吸收、1例减少;2例气胸,1例吸收、1例吸收后复发;2例液气胸均吸收。合并症有腹腔淋巴管扩张,右肾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左前纵隔血管平滑肌瘤,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各1例。结论肺部囊肿的数目及直径改变,液、气胸改变是随访过程的主要观察指标,HRCT检查是PLAM有效的诊断及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LAM胸部X线平片、HRCT,腹部CT和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及DLG后胸腹部CT扫描等影像资料。结果 15例中,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1例,双肺纹理增多3例,弥漫性小蜂窝状影或网格状影1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14例。胸部常规CT和HRCT扫描显示15例均具有典型LAM表现,均可见两肺散在囊状影或广泛密布的囊状影。按Avila等肺部疾病程度分级标准: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7例。腹部CT显示14例在腹膜后、盆腔可见囊性淋巴管瘤9例,淋巴管肌瘤13例,二者共同存在7例,并发肝脏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脏小错构瘤及子宫肌瘤各1例。DLG检查,除1例淋巴管梗阻部位在腰3水平外,其余14例均可见胸导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梗阻及颈干和(或)锁骨下干和(或)支气管纵隔干淋巴管反流。DLG术后CT,除3例未显示胸导管出口梗阻外,其余12例显示胸导管出口梗阻情况与DLG基本一致。结论 HRCT对肺淋巴管肌瘤(PLAM)的诊断具有特征性价值,CT可发现腹部LAM,DLG和DLG后MSCT对因LAM引起的胸导管或淋巴管干梗阻部位的显示具有价值,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告6例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结合病理所见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6例PLAM患者选择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右肺门及右膈上2cm层面)对无气胸侧每个病例3个肺野进行重点观察。结果PLAM的HRCT特征为气胸、胸腔积液及两肺弥漫含气小囊。未进展至肺间质纤维化者其含气小囊具有特征性表现;进展至肺间质纤维化者,含气小囊形态不规则。并出现周围肺大泡、泡性肺气肿及网格状蜂窝肺。本组6例均无纵隔淋巴结增大,仅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团。结论PLAM未进展至肺间质纤维化者。其HR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可诊断此病。PLAM进展至肺间质纤维化后,则应与肺间质纤维化终末期(蜂窝肺)、肺组织细胞增生症、结节性硬化症等疾病鉴别,确诊需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伴有反复自发性气胸,3例伴乳糜胸,2例伴咯血,1例合并腹部淋巴管瘤。肺功能检查表现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合并弥散功能降低;MS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薄层重组和HRCT图像可清晰显示囊腔薄壁及常规CT不能显示的小的囊腔,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对多数病例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 T (H RC 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胸部HRCT表现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肺活检前均行胸部 HRCT扫描及腹部B超检查,腹部B超发现异常病例者行腹部C T检查6例。结果17例患者均为育龄期女性,胸部H RC T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大小不等圆形薄壁囊状影(17/17,100%),2例部分融合成肺大泡(2/17,11.8%),4例合并气胸(4/17,23.5%),2例伴乳糜胸(2/17,11.8%)。腹部C T检查发现2例伴双侧肾错构瘤(2/17,11.8%),1例伴右侧肾错构瘤(1/17,5.9%),1例伴子宫错构瘤(1/17,5.9%),2例伴肝脏错构瘤(2/17,11.8%),3例伴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3/17,17.6%)。结论育龄期女性,胸部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影,应考虑肺淋巴管肌瘤病可能。应常规行腹部CT检查,腹部CT检查发现肝肾错构瘤,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的胸部及腹盆部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LAM患者胸部及腹盆部影像学表现。结果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直径约0.5~2 cm的无壁或薄壁的小囊腔,其中10例囊状影弥漫性分布,1例散在分布,1例仅有数个小囊腔;伴有气胸、胸腔积液7例;11例(92%)患者腹盆部出现异常,其中腹膜后多发淋巴管肌瘤4例(2例伴有腹腔及盆腔大量积液,其中1例伴有卵巢畸胎瘤、1例伴有双侧卵巢囊肿)、合并肝肾及盆腔多发血管肌脂瘤1例、合并肾血管肌脂瘤1例;此外7例中,子宫肌瘤2例,肝肾多发血管肌脂瘤伴子宫肌瘤、胆囊息肉伴子宫肌瘤、肝多发血管肌脂瘤伴子宫肌瘤、肝脏囊肿、腹腔积液各1例。结论 LAM是一种多系统的疾病,其胸部及腹盆部病变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7.
齐战元  袁涛  全冠民  王颖杰   《放射学实践》2012,27(4):386-38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d(平均11.25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18.
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wo cases of 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tosis are reported and findings of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re described. CT reveals that most lesions appearing reticular or emphysematous on radiographs are actually cysts, and accurately displays the ex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cystic change of the lung. On high resolution CT, individual cystic walls are much better displayed than on routine 10 mm section CT. Further, it is possible to detect even trivial pleural effusion and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welling by CT.  相似文献   

19.
青石棉所致胸膜间皮瘤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因环境接触青石棉所致胸膜间皮瘤病例的CT征象。方法对55例经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病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局限型胸膜间皮瘤1例并恶变,伴少量胸水;弥漫型胸膜间皮瘤54例,其中无胸水13例,少或中等量胸水30例,大量胸水11例。右下胸膜间皮瘤伴对侧胸水4例。CT表现为胸膜增厚>2cm,呈花边状、结节状或软组织肿块,增强有强化。结论CT对确定胸膜间皮瘤部位、范围及随访方面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