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筛查,以了解患儿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CDAB)检测试剂对2013年6月~11月收集的146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毒素检测,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有10例检出CDAB,阳性率6.8%。10例CDAB阳性患儿均使用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56例)的17.9%。结论住院患儿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感染率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诱使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年幼体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恶性肿瘤患者腹泻发生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临床辨别相对困难。本研究拟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2例恶性肿瘤合并腹泻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感染艰难梭菌分为艰难梭菌感染阳性组(A组,95例)和艰难梭菌感染阴性组(B组,377例)。采用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tcdA)和艰难梭菌毒素B(tcdB);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对研究中非研究混杂因素进行类似随机化的均衡处理。卡钳值设定为0.1,2组按照1:1的比例进行匹配。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和恶性肿瘤治疗情况等。 结果 2组患者倾向值匹配完成后,每组共有91例患者纳入研究。A组患者与B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1),抗生素应用比例、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比例化疗、便潜血阳性比例和化疗后体能状态(ECOG)评分明显高于B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恶性肿瘤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便潜血阳性增加。抗生素、化疗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患者艰难梭菌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3.
艰难类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专性厌氧芽孢杆菌,是医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艰难类梭菌拥有多种表面蛋白,可参与菌体的黏附定植,影响细菌生物代谢,并调节毒素表达,对艰难类梭菌感染致病至关重要。基于艰难类梭菌表面蛋白的研究,对开发艰难类梭菌感染防治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艰难梭菌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同时也属于院内感染病原菌,由于感染呈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艰难梭菌属厌氧性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如果过度服用某些抗生素,艰难梭菌的菌群生长速度加快,影响肠道中其他细菌而引发炎症。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先后发生了5例艰难梭菌感染性腹泻,临床症状严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33例使用抗生素期间不明原因发生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实验室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地防控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233例使用抗生素期间不明原因发生腹泻的非重复粪便标本,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测、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病原体相关检测等。结果 233例腹泻病例中AAD患者178例,均存在菌群失调,63例检出病原菌,分别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真菌感染率最高(36.5%),其次是克雷伯菌属(28.6%)和厌氧菌(艰难梭菌14.3%、产气荚膜梭菌7.9%)。结论 AAD为抗生素使用不当至菌群失调性腹泻,病原菌及其肠道正常菌群破坏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兴化地区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兴化市某医院住院腹泻患者(年龄≥18岁)的粪便标本229例,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Xpert实时荧光PCR法,赛沛公司)、艰难梭菌谷氨酸脱氢酶抗原(glutamate dehydrogenase antigen, GDH)和毒素检测(酶联免疫层析法,美艾利尔公司)。结果 229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Xpert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tcdB阳性,未检测到cdtA和tcdC缺失)、酶联免疫层析法检出艰难梭菌阳性19例(GDH阳性15例、毒素阳性3例、2者同时阳性1例),诊断为艰难梭菌感染19例(感染率8.30%)。结论 兴化地区住院腹泻患者存在艰难梭菌感染病例,应做好相关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院内感染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抗生素的频繁使用是导致CDAD的主要病因.充分注意医护人员手卫生、彻底消毒环境和隔离患者是预防CDAD院内暴发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有较高的CD感染发病率,其易患因素包括:患者高龄、合并基础疾病、IBD本身、社区感染,以及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IBD患者合并CDI的临床表现与IBD病情加重难以区分.检测谷氨酸脱氢酶,进而通过酶免疫分析法对CD毒素进行检验有利于确诊CD感染.甲硝唑、万古霉素、非达霉素等都可用于CD感染治疗,粪菌移植是一种新兴的治疗CD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康部  张金平 《医学综述》2013,19(3):496-498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肠炎(CDAC)发病率逐渐升高,艰难梭菌(Cd)为其主要致病菌。Cd是一种存在于人类结肠腔内的芽孢状革兰阳性厌氧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CDAC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可从轻度腹泻到致死性假膜性肠炎和中毒性巨结肠。目前,对Cd在腹泻和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已有许多研究成果,且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方法,为提高CDAC的临床治疗水平,现对其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曹效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93+1917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两组一般治疗相同,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2%,两组比较χ2=24.44,P<0.01。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ICU病房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患者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率及临床特点,以期对ICU病房细菌性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诊治思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综合ICU病房2012年4~11月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102例患者的粪便,PCR检测产酸克雷伯菌毒素基因pehX,产气荚膜梭菌菌种鉴定16S rRNA基因和毒素基因cpa、cpe,空肠弯曲菌菌种鉴定16S rRNA基因、mapA基因及毒素基因hi pO.PCR阳性产物双向测序并用工具BLAST算法进行比对.总结产毒菌株检测阳性的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102例非艰难梭菌医院感染腹泻患者的粪便中检出产毒的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毒的产气荚膜梭菌各4例,各占非艰难梭菌相关性医院感染腹泻的3.9%.没有检出产毒的空肠弯曲菌.大多数检测阳性的患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都在使用强有力干扰肠道正常菌群的抗菌药物,预后都很差.结论 尽管我院ICU病房非艰难梭菌相关医院感染腹泻的患者粪便中产毒产酸克雷伯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较低,但这两种菌感染的患者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荧光PCR快速检测艰难梭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厌氧革兰染色阳性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动物和人的粪便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1-2]。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与大量抗生素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抗生素应用后引发的无明确病因的腹泻,指抗生素通过改变患者肠道微生态菌群平衡及其代谢功能而引起腹泻,尤其是艰难梭菌感染(CDI)。由于广谱抗生素广泛使用,AA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医治不及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AA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近年来AAD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危险因素更加明确,不断的研发出新的药物,益生菌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更加明确,发展前景广阔。文章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就AAD做一综述,为临床儿科医师在预防和治疗AAD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指导临床医生更加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儿童AAD的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4.
艰难梭菌是人类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原体。该菌分离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乙醇处理选择培养艰难梭菌的方法,从地鼠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模型中分离艰难梭菌阳性率达93.9%,优于 CCFA 选择培养基(阳性率36.4%)。此方法分离阳性率高,成本低,材料易得,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细菌培养法、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ELFIA)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PCR检测肠毒素(tcd)A/B对恶性肿瘤化疗期腹泻患者的艰难梭菌检出率,并分析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12例行恶性肿瘤化疗的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粪便艰难梭菌培养、ELFIA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PCR检测tcdA/B等3种方法,比较其艰难梭菌阳性检出率,并分析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粪便艰难梭菌培养、ELFIA检测艰难梭菌毒素A/B、PCR检测tcd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7%、10.4%和31.6%;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均P<0.05)。PCR检测艰难梭菌阳性的67例患者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46~89(67.2±10.8)岁;合并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占86.6%;所有患者使用过广谱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s);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占95.5%;平均血浆白蛋白浓度为37.92g/L,C反应蛋白为30.25mg/L。结论PCR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若年龄较高、使用过广谱抗生素或PPIs和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合并腹泻时,应考虑艰难梭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难辨梭菌性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刘新光 《中国医刊》2004,39(2):32-33
目的了解难辨梭菌性肠炎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症状及疗效.方法选取1998~2001年粪便难辨梭菌培养及毒素A都阳性住院患者36例,治疗观察临床表现.结果腹泻36例(100%),发热30例(83.3%),中下腹痛21例(58.3%).结论用抗生素中出现腹泻应怀疑难辨梭菌感染可能,需进行粪便难辨梭菌培养和毒素A、B分析,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采用 SPA 协同凝集试验(CoA 法)直接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病人粪便中检测难辨菌的毒素,以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与厌氢培养法、细胞毒素试验、CIE、ELISA 作比较,CoA 法简便、快速、显示了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推广应用,是一种快速早期诊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辅助治疗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AAD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调整饮食、避免滥用抗生素等综合对症治疗。给予对照组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55/56)]高于对照组[83.64%(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临床效果。结论 AAD患儿以酪酸梭菌活菌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发热、腹泻、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腔感染,且存在复发性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艰难梭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其感染率逐年上升,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复发及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探讨艰难梭菌的感染机制,从中发现阻断病情进展的有效疗法是当前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艰难梭菌的致病机制,并探讨其防治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关系、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方法 :30例腹泻患者难辨梭菌培养阳性 ,为实验组 ,采用George方法进行难辨梭菌分离、鉴定。菌群培养分析检查 10种常见细菌定量分析。以及粪便快速涂片革兰氏染色快速诊断肠道菌群失调。同时与对照组、健康组相比较。结果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肠道微生态发生变化 ,表现为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下降。在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 3d~ 2周腹泻 ,12例结肠镜见到假膜附着。结论 :难辨梭菌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改变有关。使用抗生素或化疗药物易诱发难辨梭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