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妇科盆腔手术病人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术后应用穴位贴敷预防DVT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气压仪预防DVT发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能预防妇科盆腔术后DVT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且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产后3、5、10 d的产妇泌乳量、纯母乳喂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母乳喂养率,使血红蛋白水平趋于平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7 d内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热敷在预防肺癌术后患者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4月1日~2020年5月31日胸外科收治的160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热敷,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12 h、12~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且追加使用甲氧氯普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热敷对治疗和预防肺癌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且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临床依从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生物反馈配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7例CF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34例接受电刺激治疗、凯格尔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随访1年半,分析患者远期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每次排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每周排便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半,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FC患者应用穴位贴敷、生物反馈配合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子灸联合穴位贴敷预防肛周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6月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肛周疾病手术前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2016年起引进中医技术,将2016年4~6月在本科接受肛周疾病手术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子灸和穴位贴敷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18.3%,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肛周疾病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促进胃肠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胃肠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胃肠外科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观察两组肠鸣音恢复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7.2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9.979,P0.0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CMH=6.950,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能促进胃肠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护理治疗,中医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中医特色护理治疗,观察两组胃脘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对照组胃脘痛积分为(1.29±1.64)分,中医组胃脘痛积分为(0.84±1.05)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3.3%,中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聪 《当代护士》2017,(11):106-107
目的探究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LC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法能有效缓解LC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GIQL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减轻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腹胀护理及指导,观察组予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能显著减轻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肢体脉冲式气压治疗仪联合中医穴位贴敷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用脉冲式气压治疗仪,比较2组下肢血流瘀滞、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血流瘀滞、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脉冲式气压治疗仪可预防产后下肢DVT,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腹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入院24h内行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对照组行中药贴敷神阙穴,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对照组便秘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贴敷神阙穴能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不良反应少,通便作用缓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并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命质量、睡眠质量、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取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命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及肢体功能,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阙穴中药贴敷治疗对全麻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PCNL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加神阙穴中药(大黄+芒硝)贴敷;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发生率、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有效地促进PCNL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吕华华 《天津护理》2014,(3):261-262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按化疗患者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对照组予饮食指导及化疗前枢丹针40mg静脉推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预防术后化疗致恶心呕吐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34-4136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腹痛程度及肠鸣音恢复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腹痛程度及肠鸣音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1d、2d、3d腹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可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腹痛程度,促使肠鸣音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量和排尿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促进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方法为单用中医穴位贴敷组51例,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59例;治疗周期15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症状总积分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结果两个疗程结束后,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症状总积分(26.45±6.08分)明显低于中医穴位贴敷组(33.33±7.7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组总有效率(86.44%)明显高于中医穴位贴敷组(72.0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中医穴位贴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晔 《当代护士》2016,(9):112-1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在骨科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预防腹胀便秘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后实施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便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肠蠕动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便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穴位贴敷和艾灸治疗,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术后预防腹胀便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