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对2015年6月开封市1所幼儿园发生的1起由C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病毒型别快速鉴定。方法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总肠道病毒、CA16、EV71和CA6检测,并采用半巢式PC 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VP1序列扩增,对目的条带测序鉴定肠道病毒型别。结果 24例病例24份标本中22份标本检出总肠道病毒阳性,36名密切接触者36份标本中有10人10份标本检出阳性,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1.67%和27.78%,其中分别有22例病例和6名密切接触者CA6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1.67%和16.67%,所有标本CA16和EV71检测阴性。6例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的9份标本半巢式PCR扩增阳性,测序结果显示VP1序列均为CA6。结论开封市此次发生在幼儿园的1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由肠道病毒CA6型引起;荧光定量PCR与半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序列能快速准确的鉴定CA6型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VP4基因通用引物PCR诊断非肠道病毒71型( EV71)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oxA16)手足口病( HFMD)病毒方案的准确性。方法通过肠道病毒VP4基因通用引物PCR鉴定阜阳地区非EV71非CoxA16 HFMD病毒时,显示两例病毒分离株为Sabin-1(命名为Fy-01和Fy-02株)。分别采用引物EVP4/Q8和VP1特异性引物对Fy-01和Fy-02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采用VP4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证实,两例病毒分离株为Sabin-1,而采用EVP4/Q8引物PCR扩增Fy-01分离株却存在异常的扩增条带,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为柯萨奇病毒A组10型( Cox-A10);将VP4基因PCR产物制备成克隆载体挑选多个单克隆测序结果显示,Fy-01分离株既存在Sabin-1 VP4基因,又存在CoxA10 VP4基因,证实为两种毒株混合感染。结论临床诊断为非EV71非CoxA16 HFMD的病例,如病原学诊断仅采用VP4基因PCR产物测序,特别是针对多种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HFMD,其结果并不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漳州市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VP1区基因特征。方法对2010年漳州市的5株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进行VP1区基因全长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并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5株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891bp,且与2008年安徽阜阳流行株Fuyang.Anhui.P.R.C-17.08-2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2%-98.8%和99.7%-100.0%。5株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2%-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3%~100.0%。氨基酸在98位和218位这两个位点发生了特异性变异。VP1区基因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漳州市所有分离株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结论5株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与2004年以来的中国大陆EV71病毒流行的基因型完全-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临床诊断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例的病原学特点,并进行比较。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1日—8月31日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病例60例和疱疹性咽峡炎50例纳入本次研究,胶体金法检测EV71、CoxA16两种肠道病毒,ELISA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Ⅱ型,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5’-UTR基因片段、EV71 VP1及CoxA16 VP1基因片段,PCR法检测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糖蛋白基因片段,比较2种疾病病原学的差异。 结果 疱疹性口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18例,另有4例未明确病原;Ig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35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11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PCR结果显示:疱疹病毒检测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检测阳性例数38例;IgM结果显示:疱疹病毒阳性例数2例,肠道病毒阳性例数35例。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口炎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例,部分病原学结果存在交互。 结论 疱疹性口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通过ELISA法和胶体金法,可快速确定病原,而PCR检测方法在部分难以明确病原的病例可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研究克隆表达新型肠道病毒89型VP1结构蛋白.并进行活性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分离肠道病毒89型VP1结构蛋白全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构建重组质粒pH—VP1,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进行表达,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及活性。将EV89VP1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结果重组质粒在1mmol/L的IPTG37℃诱导7h后可诱导表达得到约33kD的蛋白。经WesternBlot实验检测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EV89抗原的活性。分离的EV89病毒其VP1区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仅有的3株EV89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4%、85.9%、85.6%。结论成功构建EV89重组蛋白.其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活性,可进-步用于VP1检测方法的研制。进化分析表明,分离的EV89VP1区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分离株亲源性较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表达和鉴定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VP1基因部分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在成功克隆肠道病毒71型广州株EVGZ06全长VP1蛋白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VP1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 )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 )/(502~891)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 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 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部分序列,为肠道病毒71型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四川省德阳市手足口病病例中的柯萨奇病毒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CVA5)的基因特征,为防控CVA5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德阳市2013—2021年手足口病监测中收集到的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fluorogenicquantita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Q-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选择Q-PCR检测结果 CT值<30的非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别进行VP4/VP2区和VP1区基因扩增和核苷酸测序,再用MEGA 7.0. 26软件构建CVA5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特征。结果 2013—2021年德阳市共收集手足口病疑似病例标本3 115份,经Q-PCR检测非EV-A71/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为1314份;选择其中的353份标本进行VP4/VP2区和VP1区核苷酸测序,在280份标本中检测出8种肠道病毒型别,其中10份为CVA5。德阳市10份CVA5标本之间,VP1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8—2020年天津市西青区手足口病流行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本辖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74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1.63:1;易感人群为1~5岁儿童,占81.02%;发病高峰期为5—10月,占86.13%;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77.37%,其中,EV未分型(其他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16(Cox-A16),Cox-A6的构成比分别为9.91%、0.94%、36.32%、52.83%.对EV未分型、Cox-A16和Cox-A6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年份的3种病毒型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青区手足口病,男性多于女性,1~5岁儿童为易感人群,季节性明显,CoxA16和CoxA6型肠道病毒型已成为本辖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毒型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点,为辖区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哨点医院送检的223份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肛拭子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urs, EV)、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urs A71, EV-A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 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 CV-A10)核酸检测,并对EV核酸阳性样本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同源性分析、亚型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实验室确诊病例有166例,阳性率为74.44%,构成比前3位的病毒亚型依次为CV-A6(43.37%),CV-A16(31.33%),CV-A10(13.86%);2018年深圳市龙华区流行的主要肠道病毒中,EV-A71属于C4a进化分支;CV-A16(n=18)核苷酸同源性为89.0%~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7%,属于B1a(38.89%,7/18)和B1b(61.11%,11/18)进化分支;CV-A6(n=45)核苷酸同源性为95.1%~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1%~99.0%,均属于D3进化分支;CV-A10(n=12)核苷酸同源性为93.5%~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7.6%~99.7%,均属于C进化分支。结论 深圳市龙华区应进一步加强辖区手足口病监测,持续关注病原谱构成和重要病原体进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本研究对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为辖区内HFMD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订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HFMD的流行病学数据;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辖区278例HFMD病例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urs,EV)、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urs 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进行亚型鉴定和进化分析.结果 2016年深圳市龙华区HFMD发病率较高的两个街道分别是龙华街道和观澜街道;发病曲线呈双峰分布,分别为5-7月份和9-11月份;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发病数的96.06%;2016年深圳市龙华区HFMD的优势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16 (CoxsackievirusA16,CV-A16),构成比为41.53%.结论 深圳市龙华区应进一步加强HFMD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为进一步完善HFMD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引起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及其变化趋势,为海南省手足口病病例诊断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发布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进行手足口病例样本的处理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的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的原始样本接种人横纹肌肉瘤细胞(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选取有代表性的毒株进行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率分别为45.52%和19.45%,而CoxA16的感染率仅为6.9%和4.7%;普通病例中的CoxA16感染率分别达到19.63%和24.8%,EV71的感染率分别为16.34%和6.36%。海南省2010年和2011年流行的EV71基因型均为C4a亚型,CoxA16病毒的基因型包括B1a和B1b,CoxA10、CoxA6和CoxA4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存在CoxA5、CoxB1、CoxB2、ECHO 3和ECHO 11等感染病例。引起海南省手足口重症病例的病原以EV71为主,也有少数病例为CoxA16的感染引起,2010年和2011年重症病例中CoxA16的感染率分别为6.9%和4.7%;而且CoxA10和CoxA6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之CoxA4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的比例更高。结论海南省2010~2011年手足口重症病例仍以EV71感染为主,普通病例中EV71感染率逐渐下降,CoxA16感染率上升。在海南省人群中同时存在多种肠道病毒病原,导致海南省手足口病疫情的高发和重症病例的持续出现,尤其是CoxA10和CoxA6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云南省文山州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分离情况和14株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基因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对文山州2019年hfmd实验室送到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fmd实验室的595份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74株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vp1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定型,对cv-a16病毒进行基因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共从595份标本中分离到74株ev,ev分离率为12.44%(74/595),其中a组病毒(enterovirus species a,ev-a)72株,占97.30%(72/74),ev-b组病毒2株,占2.70%(2/74),未分离到ev-c和ev-d组病毒。ev-a组病毒中,cv-a6病毒最多,共44株,占ev-a组分离数的61.11%(44/72),cv-a16次之,共14株,占ev-a组病毒的19.44%(14/72),ev-a10 9株,占12.50%(9/72)。基因进化分析表明,14株cv-a16均为b1基因亚型(subgenotype b1)。它们分为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b1a和b1b),其中8株为b1a,6株为b1b。  结论  2019年文山州hfmd病原以cv-a6组为主,cv-a16次之。cv-a16病毒b1a和b1b两个分支同时在文山州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VP1区基因特征。方法选取2011-2013年新疆部分地州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临床标本或其病毒培养物经实时荧光PCR鉴定后,通过RT—PCR法进行VP1区编码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所得序列用ChromasPro1.7.4,BioEdit7.1.11和MEGA5.1软件进行序列校正、拼接、整理和分析,并与EV71各型及亚型参考序列构建基于VPl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新疆EV71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2.8%~100.0%和97.9%~100.0%,22株病毒株与安徽阜阳和山东临沂C4a基因参考株最为相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序列同源性在93.9%~98.6%和98.6%~99.6%。而与A、B基因型参考株差异较大,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序列同源性在82.1%~84.8%和95.9%~98.3%。直接用临床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的阳性率为30.0%,低于用病毒培养物的阳性率(100.0%)。结论2011—2013年新疆EV71分离株均为C4a基因型,与安徽和山东分离的EV71毒株可能有相同的起源。直接用临床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扩增和序列测定可用于肠道病毒的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17.
张红梅  罗永松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9):1085-1086,1119
目的了解影响实验室手足口病毒检出的因素,分析秦皇岛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例肠道病毒核酸的检测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可疑手足口病例送检的咽拭子、肛试子、疱疹液等样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通用型(EV)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307例可疑病例中肠道病毒检出率为69.38%,样本的不同来源和存在的不同状态都对结果的检出有影响;秦皇岛市手足口发病集中在5~7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4:1,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与其他病毒所致重症手足口之比为1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P〈0.05)。结论切实加强实验室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从多方面提高病毒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V71型是引起手足口重症病例的主要毒株,实时荧光PCR法可以快速检测手足口病样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为临床诊断和流行病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五华县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五华县哨点监测医院诊治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总肠道病毒(Ev)、EV71和CoxA16核酸。结果共采集152例病例粪便标本,EV阳性115例,阳性率75.66%,不同年份E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3.03%、18.42%和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流行优势株为EV71,2011—2012年流行优势株为其他肠道病毒,不同性别、不同年龄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三种型别的肠道病毒全年交替变更流行。结论五华县手足口病流行优势株发生动态改变。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研究,掌握毒株变化规律,有助于更好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济宁市2021年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流行特点和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2021年1月至12月采集济宁市疑似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标本513份,进行CV-A16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对分离的4株CV-A1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检出CV-A16型36例,阳性率为7.02%(36/513),其中7~9月阳性率最高。4株毒株VP1基因位于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与原型株G-10(CAU05876)相比,4株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7.5%~78.0%和94.7%~94.9%。4株毒株编码蛋白均发生多处氨基酸变异。结论 CV-A16是2021年引起济宁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济宁市流行的主要是B1a和B1b两个亚型,需要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3年至2016年长沙市手足口重症病例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V 6)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AV 10)肠道病毒的流行趋势,并对其VP1基因进化概况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全市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CAV 6和CAV 10型肠道病毒阳性咽拭子、肛拭子或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1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后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 2013—2016年全市共检测111份重症手足口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标本80份,检出率为72.07%。80份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CAV 6型10株, CAV 10型8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发现,CAV 6型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0.8%~6.6%的差异。CAV 10型肠道病毒核苷酸序列之间存在1.1%~5.6%的变化差异。8株CAV 6型毒株均位于D2分支,1株处于D1分支。6株CAV 10型毒株位于E分支。结论 CAV 6和CAV 10肠道病毒在基因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突变。重症病例中出现CAV 6型和CAV 10型感染高峰年份,但2016年有所降低,应将CAV 6和CAV 10型肠道病毒纳入常规监测,降低手足口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