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一2017年12月在某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存在不同程度吞咽障碍患者180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床头建立食物性状进食监测单,对患者早期进食训练进行监测与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吞咽筛查及饮食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后两组呛咳、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胃管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综合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自我概念得分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食训练监测单可有效减少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胃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满意度,激发护士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王娟  夏艳丽 《当代护士》2021,28(2):62-64
目的 探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与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相结合对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184例急性脑卒中洼田饮水试验(入院24小时内)Ⅲ级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严格执行常规饮食护理,即对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基础吞咽功能训练、鼻饲、防误吸及防窒息的宣教、心理疏导等.试验组则在患者入院24 h内根据洼田饮水试验的分级,再进行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进一步评定其吞咽功能,在对照组饮食护理的基础上根据评定结果 再给予早期个性化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3周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联合早期个性化饮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在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进食情况(包括自主进食时间、实际进食比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优良率、实际进食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自主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8周后,两组DT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动管理联合进食体位指导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改善吞咽功能、进食情况及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彭颖  魏容  缪春燕  李芬  李晶  张惠玲  朱学鹏 《全科护理》2023,(36):5118-5120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与个体化喂养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进行常规喂养方案干预)和观察组(采用V-VST测试,并进行个体化喂养方案干预),每组均为30例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留置胃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胃管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前白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中生理/认知、心理、经济状况、工作或学习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接受V-VST测试与个体化喂养干预后,可减少胃管留置发生,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在帕金森病(PD)患者吞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48例PD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筛查病情,观察组采用V-VST进行评估筛查病情,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进食与吞咽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禁食、补液、留置胃管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干预后,两组吞咽功能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V-VST应用于PD患者吞咽障碍筛查中,能准确提高筛查准确性,降低误吸发生率与留置胃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鼻胃管并实施常规鼻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食物形态进行改变后尝试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留置鼻胃管天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各级别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留置鼻胃管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 32%)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能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7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88例)和对照组(182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及相应的摄食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患者中实验组经口及经胃管摄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误吸护理可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黏度吞咽(V-VST)试验及预见性护理预防老年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24 h内对病人行V-VST试验,筛选出吞咽困难病人,并对吞咽困难病人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而病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VST试验能尽早发现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程度,有助于护士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知信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后4周监测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WTDWT)、吞咽功能分级(SF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90例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鼻饲护理,实验组行吞咽治疗仪与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拔管率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行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拔管率,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吞水试验评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度,并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吞咽功能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180例经吞水试验证实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9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体位、饮食、吞咽基础功能训练;对照组90例仅给予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吞咽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8%(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容积黏度吞咽试验在神经系统疾病伴吞咽障碍患者喂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117例,洼田饮水试验筛查为2级及以上,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2)与试验组(n=65)。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2级的患者给予饮食指导,3级及以上留置胃管实施管饲饮食;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评估患者吞咽障碍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体化的喂养方案。结果 试验组管饲饮食实施率少于对照组(24.59%与44.68%,P=0.028),胃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10.13d与14.05d,P=0.035),经口进食患者临床误吸征象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7.39%与42.13%,P=0.021)。结论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可以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合适的喂养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胃管留置,缩短管饲饮食时间。同时为吞咽障碍患者提供精准的饮食指导方案,保障进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的方法。于干预后1、2、3个月时进行吞咽能力评分,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吞咽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的康复训练配合中医辨证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应用于社区护理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5例(25.0%),营养不良9例(15.0%),对照组吸入性肺炎27例(45.0%),营养不良16例(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究  秦灵芝  杨玉洁 《全科护理》2021,19(15):2035-2038
目的: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的饮食稠度量化调节对脑卒中病人进食质量、营养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容积-黏度吞咽测试(V-VST)的饮食稠度量化调节干预,干预前、干预1个月采用中文版简易进食观察量表-Ⅱ(CH-MEOF-Ⅱ)评估两组病人进食质量,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及实验室指标评估两组病人营养状态,对两组病人误吸及吸入性肺炎(AP)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病人CH-MEOF-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NA-SF评分及三酰甘油(TG)、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和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VST的饮食稠度量化调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进食质量和营养状态,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是一种有助于脑卒中病人预后的饮食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糊状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吞糊测试通过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喂食糊状食物,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按常规留置胃管鼻饲流质。结果实验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误吸,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误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糊状食物对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通过吞糊测试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减少误吸、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增加进食乐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吞咽能力[采用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评分]、言语功能评分、营养状况及吞咽障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VESS评分及言语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干预后营养指标测定值均高于干预前(P 0. 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吞咽障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照护者参与式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能力及言语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误吸、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联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共4组各28例,A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B组给予IOE,C组给予长期留置胃管管饲联合穴位按摩,D组采用IOE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分别观察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4组患者SS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D组SSA评分低于A、B、C组(P<0.05);B、C组SSA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D组均高于A、B、C组(均P<0.05);B组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期间,B、D组未发生吸入性肺炎,A、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例(14.29%)、2例(7.14%),B、D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C组(P<0.05)。A组与C组吸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标准摄食锻炼方案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标准摄食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及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摄食锻炼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干预方案结合标准摄食管理方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降低脑卒中相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