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钟成望  郑婉婷  肖莎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04-1107
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感染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病,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部地区,疫源地为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伴随着旅游业和贸易业的发展,我国其他非疫区出现了输入性病例。类鼻疽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伤口、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其病变可涉及机体所有器官,易造成较高的误诊率和病死率。然而我国目前类鼻疽病的流行病筛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防控方面未实行有效的疾病监测和疾病报告制度,对基层医师和民众疾病知识普及的力度不够。因此,本文旨在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类鼻疽病的重视程度,从类鼻疽病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2.
海南类鼻疽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类鼻疽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我院病案室收集95例类鼻疽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该病的人群分布(如性别、职业、年龄)、地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有无易感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 95例类鼻疽患者中男83例,占87%;农民66例,占69%;年龄14~80岁,平均50岁;类鼻疽患者全部分布在海南沿海的12个地区,内陆地区未发现;雨季(8~10月)发病者共40例,占42%;多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败血症、肺部感染、肝脾脓肿等;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多分离于血标本;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为100%.结论 类鼻疽患者主要为男性农民,本病好发于多雨秋季,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和实验室均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程度,早期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我国类鼻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类鼻疽是Whitmore于1911年在缅甸仰光发现的。本病为类鼻疽杆菌所致的以东南亚为主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方性传染病。我国类鼻疽杆菌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1995年,发现福建蒲田的稻田也存在类鼻疽杆菌。本对20多年来我国类鼻疽流行病学、细菌学及免疫学研究现况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类鼻疽研究近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1],是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病,发病区域一般都在北纬20°至南纬20°之间。主要因接触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本病一般散发,无明显季节性。可表现为化脓性病灶播散所致的暴发性败血症,或有肺部空洞的慢性结核样疾病[2]。1 病原学研究现状与进展类鼻疽杆菌(P pseudomallei)革兰染色阴性,与鼻疽杆菌同属单胞菌,两者的致病性、抗原性和噬菌体敏感性均类似。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需氧,在普通培养上生长良好。此菌对多种抗生素有自然耐药性。可产生两种不耐热毒素,即坏死性…  相似文献   

5.
麦文慧  陈海  朱雄  吴清艳  王日  陈柳红  陈学  郑霄  李伟 《海南医学》2016,(10):1695-1697
目的:分析威马逊台风过后集中发生的5例类鼻疽,探讨台风对类鼻疽发病的影响。方法2014年8月海南省遭遇18级超强台风“威马逊”,台风过后发病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类鼻疽5例,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对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16SrDNA同源性测序比对、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TTSS1与BLF1毒力因子检测等分子生物学分析。4个月后家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并采集患者居住地泥土和水培养做环境调查。结果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5例患者均来自台风中心经过海南东北部沿海一带,均在台风过后一个月内发病。5例均以肺部感染、脓毒血症为主要表现,死亡3例。5株分离菌株16SrDNA同源性比对均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MLST分型分别为不同的ST型,毒力因子检测均为阳性。环境样本培养没有检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结论威马逊台风是导致本次5例类鼻疽发病的重要因素,台风会加大类鼻疽水源性或吸入性感染的概率,导致散发、甚至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加强类鼻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属热带医学疾病。我国海南、广东、香港、台湾以及南海周边国家为流行区,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病。类鼻疽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或水中,极易获取和传播;加上该菌易培养、耐药性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WHO将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类鼻疽病例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类鼻疽在海南人群中的危害,探讨其药敏及治疗。方法:在海南省某医院进行了一年的病例研究。结果:共发现10例人类鼻疽病例,其中6例为败血型,4例为局部脓肿。发病群体为农民,无性别特征,且集中于9~12月间。所分离的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托普霉素、心环素等高度耐药。对其它头孢抱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有一定的而药率。敏感性最好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氨苄青霉素/舒巴托、羧噻吩青霉素/克拉维酸。结论:类鼻疽疫区人群中类鼻疽的危害性不可忽视,在海南疫区,对败血症和局部感染性病例应予以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15例类鼻疽菌病例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类鼻疽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及其临床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1月期间收治的15例类鼻疽病患者进行类鼻疽伯霍尔德杆菌细菌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患者以外伤或治疗基础疾病时起病,多以畏寒、高热、肺部感染、败血症以及脏器损害和细菌毒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为主要表现,伯霍尔德杆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方新诺明敏感率达100%。结论类鼻疽菌病治疗用药最好根据其药敏试验,如无条件可参考本文提供的经验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李金钟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1):2048-2051
鼻疽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分别是鼻疽和类鼻疽的病原菌,它们对人和动物均具有高度致病性,且为潜在的生物武器;所致感染死亡率很高,但迄今尚无可用的疫苗。对鼻疽和类鼻疽的诊断,应用传统的培养、生化鉴定的方法通常需要1周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且往往导致鉴定错误。本文将针对血清学和分子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37岁 ,海南省昌江县山区教师。 2 0 0 1年1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 ,发热 ,体温 39℃左右 ,无鼻塞、流涕 ,无咽痛 ,无咳嗽、咳痰 ,无关节疼痛 ,在当地医院检查 ,血片查到疟原虫 ,给予蒿甲醚、青蒿琥酯抗疟治疗两个疗程 ,体温降至 37℃~ 38℃ ,3天后又回升至 39℃ ,两个疗程均出现上述情况。 2 0 0 1年 12月 19日查胸片示 :肺部感染。又给予抗生素治疗 ,体温无明显下降 ,近 1wk体温呈持续上升趋势 ,高达4 0℃~ 4 1℃ ,还有畏寒、少许咳嗽、头痛、干呕、咽部溃烂结痂 ,咽部充血明显。后出现神昏、反映迟钝、体温达 4 1℃ ,病…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感染性疾病类鼻疽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海南岛各类感染性疾病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IHA法对517例患有感染性疾病患检测其类鼻疽抗体。结果 517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检出类鼻疽抗体阳性145例,阳性率最高达28.0%,其中组织器官脓肿患检出类鼻疽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6.2%;依次为溃疡感染33.3%;心肌炎33.3%;阑尾炎31.4%;腹膜炎30.8%;前列腺炎30.0%;肺部感染27.5%;胰腺炎22.2%;结核病21.4%;关节炎21.1%;肾炎16.6%;糖尿病并感染25.0%;其它感染29.2%。结论 海南岛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感染性疾病中伴有感染甚为普遍,甚至是部分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必须引起疫区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周巾力  黄河秋  胡艳  姚慧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078-108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特点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试行第一版)》,对2020年1月13日—3月2日报告的2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及11例无症状感染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 信阳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共发生51起,首例病例有武汉等地旅行或居住史者31起(60.78%),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7 d,传染人数中位数为2人。包括家庭聚集45起(88.24%),混合聚集4起(7.84%),工作聚集2起(3.92%)。共涉及139例确诊病例及10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市总病例数的52.28%。输入性病例48例(32.21%),本地病例101例(67.79%);一代病例85例(57.05%),二代病例63例(42.28%),三代病例1例(0.67%)。暴露史有共同居住生活的84例(56.38%),共同聚餐的51例(34.23%),工作场所密切接触的12例(8.05%),娱乐场所聚集的2例(1.34%)。结论 51起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病例的暴露史多为有共同居住生活史和共同聚餐史;多数聚集性疫情的首例病例有武汉等地旅行或居住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2—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paralysis, AFP)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7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江苏省共报告AFP病例1 635例,年均发病率为2.56/10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常州市、镇江市和泰州市,分别为4.65/10万、4.16/10万和3.81/10万;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6月和9—11月;男女性别比为1.69∶1,5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共1 033例,占病例总数的66.18%;1 558例免疫史≥3 剂次,17例免疫史不详,21例因未到接种年龄不能及时接种相应剂次疫苗,39例因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接种疫苗。肠道病毒分离率为3.32%,14.19%的病例60~75 d随访仍存在一定的残留麻痹。结论 江苏省AFP 病例以低年龄儿童发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春季、夏秋季高发,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儿童仍存在残留麻痹,应采取措施降低致残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2019年武汉市8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报告的85例疟疾病例全为境外输入病例,外籍患者3例,中国籍82例,恶性疟68例(80.00%),间日疟12例(14.12%),卵形疟4例(4.71%),三日疟1例(1.18%),混合感染0例。1—12月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5月份出现明显集中趋势,1、8月份存在小高峰。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来源于非洲国家79例(92.94%),亚洲国家6例(7.06%)。患者一般在发病后4 d内就诊,63.53%患者既往有疟疾病史,均有发热症状,部分合并寒战、头痛及意识障碍。83.53%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中恶性疟占92.86%。不少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白蛋白降低,合并肝功能、肾功能等多器官损害。采用青蒿素及衍生物规范抗疟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武汉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对于输入性病例采用规范的抗疟原虫及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大连瓦房店市区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的瓦房店市区肝吸虫感染(病)状况。[方法]采用分区定点,随机采样调查法和粪便检查法调查肝吸虫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保虫宿主猫和狗及周围当地居民肝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检测淡水鱼共10种1127条,检出肝吸虫囊蚴感染鱼646条,感染率为57.32%。棒花鱼囊蚴感染最严重,阳性率为88.30%,并且通过感染猫证实为肝吸虫。所调查人群中未发现肝吸虫感染。[结论]瓦房店市淡水水域鱼体肝吸虫囊蚴严重感染,存在肝吸虫感染和肝吸虫病传播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结果 40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男性占58.71%,女性占41.29%; 90.55%的病例集中在0~30岁年龄段,11~20岁年龄段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1.79%;从职业构成看,所有病例中,绝大多数为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4.18%.结论 学生是甲型H1N1流感的危险人群,应当注重学校等场所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华  王文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3,(3):354-355,361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4—2011年梅毒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昆山市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昆山市累计报告梅毒2424例,年均发病率为18.0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城区为28.40/10万,乡镇为16.18/10万(X^2=189.79,P〈0.01);男性为20.17/10万,女性为23.33/10万(X^2=13.74,P〈0.01)。梅毒患者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共报告1501例,占总数的61.9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结论2004—2011年昆山市梅毒发病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应加强对隐性梅毒的监测.加大对城区流动人口尤其是女性的性病艾滋病宣传以及检测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广州市户籍人口现阶段戊肝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将来戊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共4 989人,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戊肝病毒IgG抗体(HEV IgG).HEV IgG流行率采用调查权重进行加权估计并按广州市人口学结构进行调整,使用泰勒级数线形法估计率的方差,籍此构建率的95%置信区间并以此进行率的假设检验.结果 广州市1~59岁人群HEV IgG流行率为10.77%(95%CI:9.33%~12.20%),人群中HEV IgG流行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无关.结论 广州市戊肝的流行情况不容低估,应进一步加强对戊肝的监测和调查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口岸防控措施效果,为构建科学有效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2020年2月29日—2021年10月29日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从诊断类别、临床分型、人群分布、时间分布、来源国分布、诊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436例,其中确诊病例297例,无症状感染者139例。确诊病例中轻型126例,普通型171例,无重型、危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境外输入病例男女比例1.32:1,年龄中位数28(22,38)岁,以20~<40岁261例,占59.86%。病例来源国分布在48个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香港),前三位分别为英国(91例,占20.87%)、西班牙(48例,占11.01%)、菲律宾(41例,占9.40%)。境外输入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 (1,28) d,确诊病例入境到诊断时间间隔短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P=0.032)。境外输入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7(12,28)d,确诊病例诊断至治愈时间长于无症状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8,P<0.000 1)。结论 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肺炎病例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外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口岸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