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874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39例(2. 37%)检查后发生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一过性低血压、严重胀气等。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负性心理情绪、禁食水时间、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异常气道是其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心理情绪、禁食水时间、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异常气道是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负性心理情绪、禁食水时间、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异常气道是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及时评估其综合情况,保证无痛胃肠镜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0例住院老年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护理人员在检查前肠道准备、检查中病情观察及检查后并发症护理中实施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肠道准备有效率达96.67%,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5.83%。结论:通过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提高了肠道准备效果及患者舒适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了解门诊行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检查前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1 230例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是焦虑、恶心或呕吐、腹痛、腹胀等,其他还有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低血糖、摔跤、出血等.老年及检查前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在临床广泛实施的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仍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且老年人或合并有心、肺、糖尿病等基础病者发生率更高,故应术前充分评估风险,控制基础疾病,采取合理且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于提高胃肠镜检查的成功率,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并发症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无痛胃肠镜诊疗患者1 870例,对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共出现并发症35例,包括一过性低血压、一过性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吸入性肺炎、严重肠胀气、呃逆和呛咳等,无死亡病例.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能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保障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全胃切除术后未发生肺部并发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血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1.39,95%CI:1.09~1.78)、BMI≥24kg/m~2(OR=1.41,95%CI:1.14~1.73)、吸烟史(OR=1.42,95%CI:1.42~1.77)、合并肺部基础疾病(OR=1.43,95%CI:1.14~1.79)、术中出血量≥400mL(OR=1.40,95%CI:1.15~1.71)、血清蛋白30g/L(OR=1.40,95%CI:1.13~1.73)为全胃切除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与年龄、BMI、吸烟史、肺部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血清蛋白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给予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总结患者在一次静脉麻醉下完成无痛胃肠镜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接受复查的情况,观察检查前、中、后生命体征的指标对比情况。结果:100例患者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成功率为100%,检查后10min内均恢复生命体征。检查中SBP、DBP、HR、Sp O2变化波动较检查前和检查后变化明显(P0.05);检查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较检查后明显提高(P0.05);检查前患者SAS评分较检查后高,复查率在检查后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无痛胃肠镜的检查成功率,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娟  宋华勇  文春玉  王晓 《华西医学》2010,(7):1370-137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对2003年7月-2009年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状况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道不通畅导致的低氧血症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有756例,其次为因呼吸道分泌物致呛咳(421例)、恶心呕吐(131例)、低血糖(45例)等。经过积极处理后,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低氧血症是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为因呼吸道分泌物致呛咳、恶心呕吐、低血糖等。加强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的配合与护理。方法:对482例患者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使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对全过程进行观察。结果:482例患者因护理措施得当,护理配合到位,检查与治疗顺利完成。无1例穿孔、出血、麻醉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检查过程不能记忆。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它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在有严格监护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充分术前准备和精心术中、术后护理,默契配合是无痛内镜检查与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菌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发生跌倒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7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跌倒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的环境与设施、镇痛镇静药的不良反应、患者体能状态差等因素均为导致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跌倒的因素。结论:改善不良的环境、加强检查前评估、检查中检查后的观察及安全护理措施等,可预防和控制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发生跌倒,为患者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艳  蒋伶俐  伍芝 《全科护理》2021,19(12):1600-1603
目的:探讨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明确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140例为研究对象,借助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计算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确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我院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因素有年龄、异常气道、自我效能水平低、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时间、焦虑情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痛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有异常气道、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3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自我效能水平低(P<0.05)。结论:首次无痛胃镜检查病人易发生相关并发症,且异常气道、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禁食禁水>3 h、SAS评分≥50分、自我效能水平低为检查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需结合危险因素开展护理工作,缓解病人焦虑情绪,提升其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血压、心率(HR)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实施胃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取的检查方法分为无痛组(无痛胃肠镜诊治)150例、常规组(传统普通胃肠镜检查)150例,对比2组的操作情况、并发症,以及SpO_2、血压、H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结果检查前,2组患者的SBP、DBP、HR及SpO_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及检查后,无痛组患者的SBP、DBP、H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常规组,无痛组的呛咳、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手术操作依从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在消化科疾病诊治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应激反应程度低,并发症少,操作配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消化内科开展无痛胃肠镜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进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比对组采用普通胃肠镜检查,观察组采用无痛胃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查效率和检查所用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4.00%)低于比对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观察组检查优良率(94.00%)高于比对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观察组检查所用时间为(13.22±6.52)min,优于比对组的(31.41±7.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1,P<0.05)。结论消化内科对患者开展无痛胃肠镜,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确保各项检查正常进行,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护理对策。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胆囊癌根治术患者中,有12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5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长期吸烟史、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术后镇痛情况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3 h、吸烟史、糖尿病、术后侵入性操作>2项和术后镇痛情况不达标均是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手术和麻醉时长以及术后插管和镇痛不达标等因素相关,临床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护理,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对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评估。方法 70岁以上老年患者114例,分别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组)38例、无痛胃镜组42例、无痛肠镜组34例。记录3组患者内镜完成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动脉氧分压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检查成功率及术后满意均达100.0%。无痛胃镜组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持续明显下降,立即停止用药和内镜操作,经托下颌给氧及辅助呼吸后症状很快好转。联合检查组有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呼吸抑制,1例出现心率减慢及血压异常。无痛肠镜组中无患者出现呛咳,有1例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减慢。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行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胆囊癌根治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统计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肺部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肺部并发症密切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术前呼吸道感染、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等。[结论]胆囊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围术期呼吸功能锻炼,针对易患因素和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95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0例(A组)和非老年组55例(B组),比较2组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小肠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与非老年患者风险类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43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间多在病后1周,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及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脑组织中线移位和血肿破入脑室(P<0.01);结论: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83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68例,占24.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史、有意识障碍、有吞咽困难、合并基础疾病、大面积梗死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6.67,P=0.006)、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3.46,P=0.001)、有吞咽困难(OR=2.51,P=0.022)、有意识障碍(OR=1.68,P=0.018)、大面积脑梗死(OR=2.16,P=0.021)及合并基础疾病(OR=1.57,P=0.00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COPD病史、吞咽困难、意识障碍、基础疾病以及大面积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探讨。方法选择6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实验组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使患者处于全麻状态,护士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护理。配合内镜医生完成胃肠镜检查与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麻醉前与苏醒后的MAP、Hr及SpO_2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结合患者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均在无意识无痛苦状态下顺利完成胃肠镜检查与治疗,术中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一例发生意外。实验组在麻醉前比对照组的VAS值低(P0.05),对照组比实验组在麻醉前的MAP升高,Hr加快,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的护理配合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与治疗中起到保障作用。确保检查与治疗顺利完成,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检查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艳 《华西医学》2014,(5):953-9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0年4月-2012年4月,将854例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对有伴随性疾病和年龄大的患者术前督促用药、合理安排诊疗时间、术前进行图文并茂的宣教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并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有伴随性疾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伴随性疾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者(P〈0.01)。结论对胃肠镜诊疗术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胃肠镜诊疗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