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申霞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3):33-33
胃食管反流病(CERD)是指胃内容物(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咽喉或呼吸道等处,酸性(或连同碱性)反流物可造成局部性病损,并可产生烧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难以及声音嘶哑、呛咳等症状。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跟随导师以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5例,现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热解郁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制酸联合促胃动力的治疗方案,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盐酸伊托必利片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解郁汤加减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内镜下食管黏膜分级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35/35),对照组为60.0%(21/3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对RDQ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内镜下食管黏膜分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降低(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试验组的各项证候评分和对照组的烧心、反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并探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泄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时玉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166-167
目的:观察《伤寒论》小陷胸汤合《和剂局方》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小陷胸汤合平胃散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30例,采用奥美拉唑和吗丁啉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9%和56.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8.3%和26.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平胃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组和常规取穴组各30例。夹脊穴组给予针刺双侧T5~T10段夹脊穴治疗,常规取穴组给予针刺常规腧穴(以足三里、中脘、内关为主穴)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胃镜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临床证候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1)夹脊穴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常规取穴组为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病例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夹脊穴组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病例胃镜检查结果的平均R值均低于治疗前(P0.01),但2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的平均R值差别不大(P0.05)。(4)治疗2个月后,夹脊穴组的复发率为23.5%,常规取穴组为42.9%,夹脊穴组的复发率有低于常规取穴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取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解郁清胃汤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口服,观察组给予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比较2组患者炎性因子、胃食管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与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食管括约肌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郁清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胃食管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和降息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予和降息酸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中医症候积分量表评估GERD改善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GAS、MTL水平明显提高(P<0.01),RDQ积分、中医主要症候积分明显降低(P<0.01),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降息酸汤可能通过上调胃肠GAS、MTL的分泌,从而促进胃肠排空,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左金丸加减与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检索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通过提取相关资料、进行交叉核对、偏倚分析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2项研究,共1 5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金丸加减在临床有效率、反酸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结果、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结论 左金丸加减对照常规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有效率、反酸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但由于报道的限制,仍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给予吗丁啉、枸缘酸铋钾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1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 E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两组,每组106例,所收集患者均符合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EE组和NERD组再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PPIs,对照组给予PPIs,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通过反流诊断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RDQ)了解患者症状及发作频率的改善情况,并在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复发情况。 结果 共198例(占93.4%)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治疗8周末,4组患者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停药4周末,4组患者RDQ评分均较治疗8周末上升,但均低于治疗前(P<0.05)。在EE患者和NERD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末和停药4周末的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联合PPIs能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PPIs,且能减少停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利胆和胃方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晓雷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2):1098-109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以胃、食管动力障碍为主要病理机制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与食管外的损害,临床上以胃灼热、泛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胃食管反流病是公认的慢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学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对症治疗,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流问题,停药后病情多又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难治性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化肝煎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GERD-Q积分减少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肝煎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难治性GERD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苏枳调气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苏枳调气汤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均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证候疗效、胃镜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改善、镜下疗效效果明显。结论苏枳调气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1](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本病迄今尚无相对应的中医病名,因其主症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不适、吞咽困难、咽部不适或异物感等,相当于中医学之"吐酸"、"嘈杂""、胸痹""、噎隔""、梅核气"等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具有清宣郁热,疏肝和胃作用的栀子甘草豉汤;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片。两组均治疗8周后停药,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电子胃镜复查,以统计疗效。停药3个月后,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复发率为11.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复发率为37.50%,治疗组在疗效上和降低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栀子甘草豉汤加味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能有效减轻食管粘膜炎症反应,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2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小陷胸汤合四逆散组、小陷胸汤组、四逆散组、对照组多潘立酮组,每组33例。疗程4周,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证候积分变化。结果小陷胸合四逆散组、四逆散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均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且症状积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小陷胸汤组、多潘立酮组治疗及随访期间均与治疗前症状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但随访第2周与第4周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25)。小陷胸汤合四逆散、小陷胸汤、四逆散均能改善"胃痛"、"腹胀"、"嗳气"、"泛酸"、"恶心"、"嘈杂"、"胸闷"、"胁痛"、"失眠"、"多梦"等症状(P〈0.05),与多潘立酮组相比,"反酸"、"失眠"症状改善更明显,而"腹胀"症状改善不及多潘立酮组。结论小陷胸汤合四逆散、小陷胸汤、四逆散均能显著改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症状。治疗4周时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优于多潘立酮,小陷胸汤、四逆散疗效与多潘立酮疗效相当。小陷胸汤合四逆散、四逆散在4周随访期内症状持续改善,小陷胸汤、多潘立酮在4周随访期内症状复发。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反流是发作频繁或持续,导致了食管炎、食管不适的症状或呼吸道疾病等.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要根据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治疗的经济性来选择治疗方式和药物.儿童大多数病理性反流经保守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