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3.
孔丽  宋杏花 《全科护理》2016,(25):2620-262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采用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行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后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MoCA评分、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循证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分别于入院及出院时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应用Barthel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BREF)对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肌力、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上下肢肌力好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供给急性脑梗死患者更周到、全面的护理,提高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观察组47例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均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锻炼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干预中,疗效满意,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7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8例。均给予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 17%低于对照组29. 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行为引导方式对急诊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护理指标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改良护理行为引导干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高级中枢损伤严重程度(MES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溶栓成功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ESSS、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及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改良护理行为引导能够显著提高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效果、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优良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脑肿瘤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细节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ADL、CSS及护理依从性,对于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上下肢肌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是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有效辅助措施,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运动、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CSS评分、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C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ADL评分、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准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准护理。护理开展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缺损评分(NIHSS)及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为(5.54±3.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4±7.33)分(P0.05);观察组ADL评分为(61.56±18.4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6±21.56)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疾病复发率为6.67%,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23.33%(P0.05)。结论精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予以康复干预。采用卒中患者神经技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5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另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FMA)量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min步行测试、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5d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15d、30d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干预后30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技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MA评分、FAC评分、6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脑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院内均接受相同基础护理措施,对照组出院时常规进行院外护理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指导进行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同组出院时,观察组出院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改善,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匹配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1日~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rt-PA溶栓匹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rt-PA溶栓匹配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