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行肠造瘘术后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造口袋粘贴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即在粘贴造口袋前先粘贴1张3 M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儿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皮肤损害的程度及造口袋使用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造瘘口周围皮肤完整7例,轻微红斑15例,明显红斑11例,融合性皮炎6例,溃疡出血4例,周围性皮炎发生率为84%,造口袋使用时间为(2.45±1.68)d。观察组患儿周围皮肤完整40例,轻微红斑3例,周围性皮炎发生率为7%,造口袋使用时间为(6.12±1.05)d。观察组周围性皮炎发生率、皮肤损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造口袋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造口袋粘贴法降低肠造口周围性皮炎发生率,减轻造口周围皮肤损害的程度,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进而减少造口袋更换次数,能有效地保护造瘘肠管及其周围娇嫩的肌肤,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口综合护理对新生儿肠造瘘的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肠造瘘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给予造口综合护理。选取2016年7—11月收治的肠造瘘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给予造口常规护理。比较2组造口使用情况、并发症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1个造口袋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造口袋护理费用少于对照组,更换造口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造口脱垂、周围皮炎、肠液外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造口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新生儿肠造瘘的并发症,延长造口袋的适应寿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小儿肠造瘘口及更换造口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小儿肠造瘘口皮肤护理方法和最佳更换造口袋频率对小儿肠造瘘口皮肤病变的影响.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将28例肠造瘘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造口护理系列产品进行护理,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同时比较不同更换造口袋频率对小儿肠造瘘口周围皮肤病变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造瘘口周围皮肤湿疹和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每7天更换造口袋发生的造瘘口周围皮肤病变是最低(P<0.05).结论 以造口护理系列产品的护理方法在造口周围皮肤病变防治优于传统护理方法,每7天更换一次造口袋对患儿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对肠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于本科行肠造口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比较2组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造口出血、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肠造口狭窄、肠造口回缩、肠造口周围皮肤炎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造口周围皮肤黏膜分离、造口狭窄、造口回缩发生率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个案管理的延续护理能有效降低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件式尿路造口袋用于膀胱造瘘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永久膀胱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直接采用造瘘管接一次性引流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两件式尿路造口袋,比较两组患者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和院外意外造瘘管拔(脱)出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和院外意外造瘘管拔(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两件式尿路造口袋用于膀胱造瘘患者,可减少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和院外瘘管拔(脱)出发生率,减少瘘口局部护理时间,节约家属劳动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分析肠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的原因 ,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将 88例肠造口周围皮炎患者按时间段、应用不同的造口用品分为两组 ,对皮炎的发生率、皮肤损伤等级、平均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捆绑式造口袋的患者比应用康乐保系列造口用品的患者皮炎发生率明显增多 (P <0 .0 1) ,且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也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选择适宜的造口用品 ,制订周全的皮肤护理计划 ,加强肠造口的知识宣教 ,可有效地减少肠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 ,降低皮肤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泌尿造口袋在治疗膀胱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2例膀胱癌术后尿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1例采用泌尿造口袋,对照组11例采用传统放置引流管引流.比较两组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总费用和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瘘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费用及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泌尿造口袋治疗膀胱癌术后尿瘘,配合高质量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件式造口袋在结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其他基本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一件式造口袋(SC-2000),干预组患者使用二件式造口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造口皮炎、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精神影响、社会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结肠造口患者使用二件式造口袋便于清洁、可持续使用时间长,观察和护理造口更加便捷,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7例全膀胱术后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按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接受出院指导以及电话回访常规护理,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出院后2个月延续性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及造口袋更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68例患者中出现造口周围皮炎有11例,发生率约16.2%(11/68),对照组29例有15例,发生率约51.7%(15/29).观察组输尿管皮肤造口周围皮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观察对照组(P<0.05),更换造口袋时间观察组患者为7.1±3.2 d,对照组4.2±2.4 d,观察组造口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2月可有效提升输尿管皮肤造口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提高造口袋更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亲情化护理结合暗示性心理护理在肠造瘘术后患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日~2018年7月31日32例肠造瘘患儿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46例肠造瘘患儿分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亲情化护理结合暗示性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造口袋使用情况、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第1个造口袋使用时间、造口袋更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1),造口袋护理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长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化护理结合暗示性心理护理可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减少造口袋护理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李建英  杜晨翔  李瑄  袁红英 《家庭护士》2009,7(16):1419-142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病人术后防治皮肤黏膜分离中的应用.[方法] 256例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黏膜分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肠造口病人可预防皮肤黏膜分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在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1年8月肠造瘘造口周围皮肤受损患儿6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护理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对照组采用常规氯锌油及保鲜膜护理肠造瘘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观察两组患儿造口周围受损皮肤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惠尔溃疡粉及3M无痛保肤膜能使水蒸气和氧气透过皮肤,更有效地促进了造口周围受损皮肤的恢复,且操作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儿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结肠双腔造瘘术住院患儿64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粘贴肠造瘘袋,观察组应用水胶体敷料和3M敷贴改良粘贴肠造瘘袋方法,比较两组造口袋保留天数、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造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糜烂例数。结果两组患儿造瘘口均正常排气排便,观察组造口袋保留天数大于对照组,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瘘口皮肤潮红糜烂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幼儿肠造瘘护理应用中有造口袋不易松脱,保留时间长,肠液外漏、造口周围皮潮红糜烂发生减少的优势,可提高婴儿肠造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法联合造口袋在肠外瘘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科室消化道手术术后并发肠外瘘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法联合造口袋方法。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瘘口周围皮肤愈合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HP量表中疼痛、睡眠、躯体活动、情感反应、精力水平、社会隔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瘘口周围皮肤皮炎、切口敷料污染、衣物污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6.7%、20.0%、40.0%、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瘘口周围皮肤每日污染次数、每日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每日换药费用、敷料消耗、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瘘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外瘘周围皮肤护理中改良清洁法联合造口袋的应用效果较传统外科换药方法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乐保造口护理粉及皮肤保护膜在肠造口周围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住院及门诊58例造口病人的资料,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应用康乐保造口护理粉及皮肤保护膜,对照组应用氧化锌软膏或皮炎平。结果:试验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乐保护理粉和皮肤保护膜用于治疗造口周围皮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总结12例直肠癌术后肠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直肠癌肠造口术后易并发造口出血、造口缺血坏死、皮肤黏膜分离、造口回缩、造口脱垂、刺激性皮炎、造口旁疝等并发症。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造口血液循环及周围皮肤情况,做好引流管及造口袋护理,加强造口局部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收腹提气练习及选择适宜的食物。10例康复出院,2例经再次手术后症状消失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制帽式引流袋在预防小儿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中的应用。 方法 根据肠造口患儿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的需求,研制了积存瘘口粪汁、减少臭气、防范浸渍皮肤的帽式引流袋。以问卷方式调查 65 名医护人员及56 名患儿家属,以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医护人员认为自制的帽式引流袋不仅能弥补造口袋和开放式造口护理中存在的过敏、滑脱、损伤、造价高等缺陷,而且能减少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超过 95% 的家属认为自制帽式引流袋取材方便、操作容易,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结论 帽式引流袋具备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有效且经济实惠的优点,能有效防范小儿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新青  谢艳 《护理研究》2009,23(34):3142-3143
[目的]探讨改良式人工肛门袋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应用改良式人工肛袋(带有多层带孔卫生纸垫),对照组58例应用一次性粘贴肛门袋,观察两组病人肠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发生率及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结果]病人手术后肠造口开放造口2周内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未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对照组有13例发生不同程度造口周围皮肤红肿感染,5例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01).[结论]改良式人工肛袋应用于肠造口病人护理中,可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减少肠造口护理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朱新青  谢艳 《护理研究》2009,(12):3142-3143
[目的]探讨改良式人工肛门袋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住院的123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应用改良式人工肛袋(带有多层带孔卫生纸垫),对照组58例应用一次性粘贴肛门袋,观察两组病人肠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发生率及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结果]病人手术后肠造口开放造口2周内实验组仅有1例发生造口黏膜及周围皮肤损伤感染,未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对照组有13例发生不同程度造口周围皮肤红肿感染,5例发生造口黏膜损伤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天肠造口护理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01)。[结论]改良式人工肛袋应用于肠造口病人护理中,可有效减少肠造口并发症,减少肠造口护理时间。  相似文献   

20.
杨慧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4,(14):1300-130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肠造口周围皮炎中的效果。方法将83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造口护理方法;实验组首先利用鱼骨图,分析患儿造口周围发生皮炎的要因,根据原因制定包括加强皮肤的基础保护、谨慎挑选造口袋、加强新型造口护理产品的应用,对未使用造口袋的息儿进行特殊护理、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策略等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中分别有53.49%和32.50%在出院前造口周围皮肤状况良好,两组患儿的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长的SAS得分分别为(51.72±10.54)、(58.55±13.28)分,sDS得分分别为(50.56±11.95)、(55.83±11.13)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O.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儿肠造口周围皮炎的严重程度,降低患儿家属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