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3~2015年本科手术患者2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采用Wells系统评分,据Wells评分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分层,低风险<0分、中风险1~2分、高风险大于等于3分。并以Wells评分为依据,对患者作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本研究276例患者中,2组患者中Wells评分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以3分以上患者居多,实验组占46.8%,对照组46.2%,实验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4例(2.9%)。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45例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实施术前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及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体位指导、护患合作功能锻炼、超前镇痛护理计划、机械预防、药物预防、依从性护理教育及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DVT,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其余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骨科下肢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6年6月住院收治的70例脑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观察组病人总满意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对脑肿瘤术后病人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DVT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1],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导致肺栓塞致死。因此术后卧床病人应预防DVT,我科近年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阐述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机制,综述妇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评估、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肺动脉栓塞,是导致病人术后急性期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妇科手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进展。提出全面的护理评估、认真的病情观察、积极的早期活动、针对性药物及物理预防护理措施,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妇科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接收的324例老年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162)和对照组(n=162)。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有8例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有4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术后有32例出现肢体肿胀疼痛,有22例出现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5)。结论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老年妇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陈素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6)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盆腔手术后近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达国家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病率为11%~29%[1], 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为0.2%~15.6%[2-3].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若不积极治疗将会致残,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而死亡,故对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LEDVT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素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3):71-72
下肢深静脉血栓(KEDVT)是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盆腔手术后近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达国家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病率为11%~29%,我国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发生率为0.2%~15.6%。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若不积极治疗将会致残,严重者发生肺栓塞而死亡,故对妇科盆腔手术后LEDVT的预防护理十分重要。本科室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6.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 bosis,D V T)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外科手术D V T的发生率为26%,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1]。由于下肢D V T可影响下肢活动,甚至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造成肺栓塞(PE)导致患者猝死。1998年1月至2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行外科手术患者,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的住院时间、静脉血栓发生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静脉血流速度、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静脉通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后,给予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发生率,提升患者预后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VT)性疾病的重视,妇科术后尤其是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对其发生、诊断、预防及治疗还没有统一认识.由于影像学诊断对DVT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妇科术后DVT的发生和诊断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2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DVT患者作为血栓组,同时段4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未合并DVT患者为无血栓组。另将2017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下肢症状及DVT情况。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年龄、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合并淋巴结转移、输血、术前及术后3 d 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相关因素,其中年龄为其独立保护因素,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其危险因素。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术后3 d D-二聚体、合并症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妇科恶性肿瘤术后DVT的相关因素,通过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