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979-980
选取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记录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7%,较对照组的3.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能够降低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小儿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输液时间、候诊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时间、候诊时间、意外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小儿急诊输液患儿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意外风险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急诊输液室接收的98例静脉输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细节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服务满意情况、护理3、8、12 min疼痛感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环境、操作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及基础护理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护理3、8、12 min 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室接收的患者实施标准细节化护理,在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水平满意度的同时,对缓解患者输液时疼痛感知及降低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接受输液的儿科患儿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疼痛评分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PICU治疗的613例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3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组采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评分、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edsQL评分项目中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U中长导管静脉输液患儿采用风险层级管理模式干预,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系统在急诊输液患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急诊科接受输液的50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腹泻患儿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急诊接受输液的50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采用移动输液系统管理,比较2组护理工作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接药时间、平均配药时间、平均注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急诊输液护理服务调查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应用于急诊输液患儿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流程;将2018年10月一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儿对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以及拔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就医体验,保证了患儿安全,并提高了家长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评价,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追踪方法学对小儿急诊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7—12月99例为对照组,2019年1—6月87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急诊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追踪方法学护理,比较2组患儿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和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输液治疗不良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0%比51.52%,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25%比63.64%,P<0.01)。结论追踪方法学能够减少患儿急诊静脉输液不良问题发生率,提高患儿父母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刘立宇  刘思雨  马向莉 《妇幼护理》2024,4(9):2106-2108+2111
目的 针对儿科领域中的急诊危重患儿,在院内转运的交接过程中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的管理对策,观察其转运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急诊收治的均在院内实施转运的危重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转运护理,观察组开展以无缝隙护理理念实施管理对策.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转运时间以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转运至住院病房的时间、转运至检查室时间、转运至手术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儿科急诊领域中的危重患儿,在院内实施转运交接期间,开展无缝隙护理举措,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6年5月门诊输液患儿720例为对照组,按照相同的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3月—2017年5月700例门诊输液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儿科门诊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心理状况及输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6例静脉输液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两组均护理至静脉输液治疗结束;比较两组接诊时间、输液等候时间、拔针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依从性、穿刺疼痛度[采用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穿刺前后心理状况[采用儿童焦虑量表中文版(SCAS)]、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输液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接诊时间、输液等候时间、拔针时间及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后,两组SCAS评分低于穿刺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患儿护理干预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静脉输液治疗时间,减少风险事件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对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乳腺癌初次放置静脉输液港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6月收治的4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20年1—4月收治的49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6个月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应用于乳腺癌输液港置管化疗患者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及童趣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2021年4月30日在门诊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178例,根据倾向性评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童趣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比较两组输液过程中不良反应、干预前后护理质量、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就诊环境、基础护理、知识教育、护患沟通、无菌消毒、药品器械完备护理质量方面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对输液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对操作技术、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学龄前儿童门诊输液中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及童趣诱导,可提高患儿对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提升门诊护理质量,减少输液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缝巡视流程与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 方法 将1 000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无缝巡视流程实施前、后于我科静脉输液的患儿,评价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输液肿胀、拔针后出血等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结论 实行无缝巡视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美娟  胡婷  梁敏丽 《全科护理》2016,(34):3629-3630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急诊院内转运的98例儿科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交接方式,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能有效缩短儿科急诊院内转运患儿的转运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门诊抽血室抽血患儿3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1日~12月1日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管理的150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采血等待时间和临时添加物品耗时、采血情况、纠纷发生情况、血液采集样本相关情况、采血配合度、采血不良反应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血等待时间、临时添加物品耗时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溶血率、凝血率、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抽血失败率、血液样本不合格率、提前抽血标本、试管错误、登记错误、样本遗失、漏抽血标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反应中皮下淤血、局部血肿、明显疼痛、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穿刺技术、健康教育、服务态度、室内环境、排队等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持续质量管理在门诊抽血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能有效缩短患儿等待及临时增加物品耗时,同时降低采血及血液样本不合格事件发生率,降低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儿采血配合度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门诊2015年1月~2016年5月入院需输液处理的患儿8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疼痛与配合度、穿刺成功率、相关临床事件与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干预后FPS-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配合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次及以上穿刺成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疼痛难忍、不配合与哭闹15 min以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护理事故与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晶 《妇幼护理》2022,2(4):828-830
目的 分析儿科急诊应用细节管理对规避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在本院就诊的 83 例患 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采用细节管理进行儿科急诊患儿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患儿依从性和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 险事件。  相似文献   

19.
时小娜  张甜甜 《妇幼护理》2023,3(5):1118-1120
目的 探讨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收治患儿 80 例患儿, 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在团队协作下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综合质量、风险防范质量,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部检查评分与护士长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 照组(22.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结论 儿科护理中采用团队协作联合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与风险防范质量,减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杨科 《妇幼护理》2022,2(5):1196-1198
目的 研究在急诊患儿静脉滴注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我院急诊接受静脉滴 注治疗的 72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和对比两组 不良情绪、舒适度、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焦虑情绪自评表评分、Kolcaba 舒适度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72.22%)(P<0.05)。 结论 对急诊输液患儿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其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