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吞咽是呼吸道、口咽及食管结构的一项重要神经肌肉功能,在保护气道的同时,将物质从口腔运输到胃[1]。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经口送到胃内,可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粘滞感、咽下困难、吞咽乏力等症状[2]。由神经性统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neurogenic dysphagia, ND),以卒中后吞咽障碍最为常见[3]。研究表明,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37.0%~78.0%[4],吞咽障碍易诱发吸入性肺炎、窒息、脱水和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评价河北省人民医院汪洁汪立审校约30%的一侧大脑半球卒中的病人有吞咽障碍[1],而脑于卒中病人中有71%的病人有吞咽障碍[2]。吞咽障碍是康复医务人员时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地评价吞咽障碍是治疗的基础。下面分别介绍吞咽的神经机制、临床评...  相似文献   

3.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河北省人民医院汪洁汪立审校吞咽障碍是临床时常遇到的问题。在制定治疗计划前,要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造成吞咽障碍的原因,确定吞咽障碍发生的环节,才能使治疗有的放矢。1口腔时相吞咽障碍的治疗口腔时相吞咽困难、咽时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128例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研究开始日期为2019年3月,结束日期为2020年5月,结合入组以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指标: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程度、生活质...  相似文献   

5.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评价,主要阐述了功能训练、功能补偿方法、撮食训练的康复方法以及康复训练的时机与时间。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鹤 《上海护理》2003,3(4):37-38
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合并症 ,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称之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根据易发生吞咽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统计 ,脑卒中占 30 %~ 4 5 % ,其中脑干卒中可高达 6 7% ,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营养的保证。因此 ,我科对 2 0 0 2年 1月~ 10月间收治的 89例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及时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加强了健康教育 ,以促进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吸入性肺炎和营养不良 (体重下降 10 %~ 15 %或血清蛋白低于 35g/L)的发生。现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1 对象2 0 0 2年 1月~ 10月间…  相似文献   

7.
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面颊、唇、舌及吞咽动作的运动训练。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洼田吞咽能力分级及吞咽放射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秀华  邹平  张金凤 《护理研究》2005,19(16):1421-1423
介绍了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评价,主要阐述了功能训练、功能补偿方法、摄食训练的康复方法以及康复训练的时机与时间.  相似文献   

9.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摄食管理及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鹤 《上海护理》2008,8(1):75-78
吞咽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合并症,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吞咽障碍称之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约占脑卒中发病率的50%。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误吸、吸人性肺炎甚至室息等并发症,是影响神经功能康复的危险因素之一。近20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摄食管理和营养支持也有了许多进步: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组)。各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仅为上述治疗,其他3组分别加用20Hz、40Hz和80Hz频率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入组患者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评价。 结果4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VFSS评分均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0Hz组VFSS评分(6.99±1.61)优于40Hz组的(5.69±1.62)、20Hz组的(5.54±1.67)和对照组的(5.33±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Hz组总有效率为89.29%,优于40Hz组的77.78%、20Hz组的62.07%和对照组的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Hz组显效率为64.29%,优于40Hz组的44.44%、20Hz组的27.59%和对照组的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Hz组总有效率、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80Hz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中重度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疗效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TcD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2例分为康复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用吞咽功能训练;另设正常组20例。治疗前后检测基底动脉(BA)及椎动脉(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及对照组的BA、LVA及R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3周后,2组收缩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康复组及对照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可改善BA的血液循环,促进吞咽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3.
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82例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吞咽行为治疗,B组采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C组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方法。10次为1个疗程。结果 1~2个疗程后,A组总有效率72.7%,B组总有效率82.6%,C组总有效率94.5%。且C组经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分吞咽障碍恢复分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0)。结论在吞咽行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italstim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尤其是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36例的饮食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饮食护理在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例中的效果。方法:对36例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鼻饲、喂饲等肠内营养支持。结果:36例吞咽障碍患者均获不同程度减轻,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程度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循序渐进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并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人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52例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并应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构建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初稿、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明确护理敏感指标内容以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问卷内容填写完整度为100.00%、98.00%;研究构建所得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951,且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2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5,调查结果可信;观察组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为(17.28±3.27)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7.39%(P<0.05).结论: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鲜明的专科特色,且科学性、有效性表现良好,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性。本文主要概述咽腔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简易版健康评估量表(Short-form Health Survey-Qualiveen,SF-Qualiveen)进行汉化,并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检验其信效度,形成特异性神经源性膀胱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方法 获取SF-Qualiveen作者授权后,依据Brislin模式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形成中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9例治疗前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以及3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BDNF和GDNF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复发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与HAMD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下,这种变化是否为抑郁发作的生物学指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预后差且治疗方法有限。因此,将神经刺激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介绍咽腔电刺激(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 技术在人类吞咽运动系统中的治疗应用,阐明咽腔电刺激调控吞咽功能的机制,通过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该刺激能够增加咽部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该技术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可窥见一斑。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咽腔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调控干预手段,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便充分地探索其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应用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中,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脑外科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实施根据量化食物稠度的吞糊试验制定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