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对骨科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8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痛率、腓肠肌压痛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可提高骨科手术患者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3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能够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责任亲情交互式管理模式在初产妇产褥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370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责任制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责任亲情交互式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产褥期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恢复情况、自我效能感[采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及行为,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泌乳、子宫入盆及血性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责任亲情交互管理模式能减轻初产妇产褥期负性情绪,促进产后恢复,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及行为,最终改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部手术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使用骨科髋关节手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6%)远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满意81.7%,一般15.5%,较差2.8%;对照组患者满意40.8%,一般42.3%,较差16.9%。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切实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和分析预防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2018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所有肝胆胰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当中按照数字随机法选取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53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3例,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中有18例,发生率为3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23%和75.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到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能够明显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杨玲 《天津护理》2018,26(6):697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 Wells评分及Caprini 评分指导预见性护理对于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接受手术的患者 120 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联合评分指导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根据术后下肢血管超声筛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程度在Wells及Caprin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9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术后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两组在血栓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4,P=0.027)。结论:在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联合运用wells评分及Caprini评分,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此类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在血栓预防上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依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观察产后4周。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率、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评分及干预前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后1周、2周、4周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8.24%、70.59%、64.71%,对照组分别为58.82%、49.02%、3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母乳喂养知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泌乳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产后24 h、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能提高自然分娩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增强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提高母乳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4%(38/39),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指引下的早期护理干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可降低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Autar评分的VTE护理对策对骨盆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Autar量表的风险评估等级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utar量表评估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盆及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程度,从而给予相应的相应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情况,以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肢体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对骨科手术治疗病人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疼痛和肢体肿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行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在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12月入住于医院ICU的重症病例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规预防模式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加用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专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重症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护理相宜模式应用于ICU重症病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于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120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拔除时间、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6 h主动肢体活动依从性以及护理主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6 h主动肢体活动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降低手术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能使患者术后6 h主动肢体活动依从性得到提高,最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方案可提高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效能,改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监控对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8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额外给予风险预警监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96h、7d的DVT发生比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30d后的静脉通畅程度、静脉功能障碍评分(VDS)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48h的LIDVT发生比例并未出现差异(P0.05),但术后96h、7d的观察组LIDVT发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程度和V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预警监控能够有效防止骨科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刘晗  陈美环  李莉 《循证护理》2023,(4):747-750
目的: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在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120例,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干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下肢血流速度、双腿周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对照组高,D-二聚体(D-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下肢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快,双腿周径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7%,比对照组的11.67%低(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比对照组的80.00%高(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监控联合预警标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中,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在本院实施妇科手术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35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对比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够产生一定的预防效果,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的消极情感状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82例行盆腹腔手术治疗的妇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预防性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天末的SAS和SDS评分情况;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5d下肢情况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5d出现下肢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妇科盆腹腔手术治疗的病人引入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能改善机体负性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