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104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4例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除发热外,畏寒93例(89.4%)、头痛29例(27.9%)、肌肉酸痛25例(24.0%)、腹泻21例(20.2%);脾肿大44例(42.3%),外周血检查白细胞≤10×109/L者89例(85.6%),PLT<100×109/L者46例(44.2%),血红蛋白≤90 g/L者14例(13.5%),血清转氨酶(ALT)升高59例(56.7%),尿蛋白阳性31例(29.8%),腹部B超示脾肿大47例(45.2%),首诊误诊率为22.1%(23/104),104例均应用了以蒿甲醚为主的联合治疗并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 对自非洲归国的发热人员,必须多次血涂片镜检查找疟原虫;在疟原虫检测阴性的情况下,对于脾肿大、血小板<100×109/L、转氨酶(ALT)升高、尿蛋白阳性以及末梢血白细胞≤10×109/L的患者,要高度考虑恶性疟疾,并及时给予抗疟治疗.而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药物治疗是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长沙市2012-2017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长沙市输入性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12-2017年长沙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378例,其中境外输入376例、境内(云南)输入2例,境外输入地以非洲为主(321例),其次是东南亚国家(47例)。报告病例分型以恶性疟(272例)和间日疟(78例)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2. 59%。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8. 15%(371/378),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及民工。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初诊未诊断为疟疾者72例,初诊误诊率为19. 05%。结论要着重提高疟疾诊治及疫情处置能力,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百色市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为探讨针对性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病例侦查体系,收集本起输入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感染来源、病例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年10月~2012年2月,百色市隆林、田林两县共报告1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17例为恶性疟病例,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为30~40岁组之间,占66.67%(12/18);病例感染地均为非洲赤道几内亚;所从事职业主要为送变电工程建设,占94.44%(17/18);发病时间集中在2012年1月,占66.67%(12/18)。本起疫情发现和处理及时,无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百色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设为疟疾组,选取30名同期体验人员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全血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16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异常者所占比例为25.0%;红细胞计数降低者所占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桂林市2008-2016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疟疾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6年桂林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桂林市2008-2016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1 417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共血检流动人口20 560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92例,阳性率为0.45%;病例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其中以恶性疟为主,占59.78%(55/92),间日疟次之,占31.52%(29/92);病例分布于桂林市79.92%(10/13)的县(区),其中全州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38.04%(35/92);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3.48%(86/92),主要集中于20~49岁组,占89.13%(82/92);病例主要从事工种为淘金/挖矿(90.65%);病例全年均有分布,其中4-8月份占50.87%(56/92);感染来源于非洲(占66.22%)和东南亚(占22.83%),其中非洲加纳占40.22%;2008-2016年报告恶性疟死亡病例2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近10年桂林市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加强对非洲和东南亚地区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输入性病例,是桂林市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更好地救治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至2015年收治的449例疟疾住院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9例患者均为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重症疟疾患者48例(10.7%)。血涂片检测可见恶性疟351例,间日疟85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合并间日疟12例,未发现三日疟的病例。患者以男性为主(88.2%);平均年龄(37.00±10.22)岁。临床表现以不规则热(74.4%)、疲乏(84.2%)、头痛(71.9%)、脾大(33.4%)为主要症状及体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严重出血等。实验室特征为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压积下降,胆红素升高及低蛋白血症等。98.2%患者治愈出院,26例出现疟疾再燃,4例出现疟疾复发。结论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重症比例较高,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流行特点,为开展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荆州市2006-2015年疟疾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荆州市2006-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95例,其中间日疟49例(51.58%),恶性疟30例(31.58%),未分型16例(16.84%);年平均发病率为0.16/10万,死亡2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男性发病远多于女性(P<0.001),平均年龄为(44.47±16.59)岁,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32%;2006-2015年除10月份无输入病例外,其他月份均有病例,但无较为集中的趋势;2006-2015年荆州市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荆州区2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3.16%;输入性病例大多来自非洲,占69.23%.结论 输入性疟疾已成为荆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百色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4年百色市12个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资料、防治工作年报及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百色市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8例,年均发病率为0.171/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为2008年报告;输人性疟疾病例47例,占病例总数的97.91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08年报告l例,元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2008-2014年百色市共血检流动人口发热病人47 820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45例,阳性率0.094%;血检疟原虫阴性,临床诊断为疟疾有2例;外出务工回归人员疟原虫阳性率远高于外来人员(x2=29.432,P<0.0l);病例分布于百色市50%(6/12)的县(区),其中隆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61.702%(29/47);病例全部为男性,主要集中于20~49岁年龄组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工种以修电站、水利和挖矿、淘金为主,两者占病例总数的80.851%(38/47);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感染来源非洲、东南亚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结论 百色市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高疟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是消除疟疾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1951-2015年疟疾流行趋势,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为调整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1951-2015年疟疾监测相关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恭城县1951-201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 535例,发病率150.19/10万,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疟疾流行最严重,分别报告疟疾病例12 386例和10019例,年均发病率为879.14/10万和603.94/10万,70年代后疫情日趋平缓,自1978年报告5例本地疟疾病例后再无内源性病例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于1981年开始有报告,80年代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1例,90年代报告36例,本世纪2000-2009年输入性疟疾病例有所下降,但到2010年以后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2010年前主要为国内的云南、海南、广东;2010年后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为国外柬埔寨、缅甸、尼日利亚.病例所从事工种主要以挖矿为主,建筑次之,分别占33.87%和25.81%.结论 恭城县当地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避免二代病例的发生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策略,为疟疾防控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8.7...  相似文献   

12.
吴凯  万正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3):202-20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内一例恶性疟死亡病例发生因素,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输入性疟疾提供防控策略参考。方法 收集该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治疗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该病例发病-诊断时间7 d,疟原虫密度>5.0×105 /μL血,红细胞3.10×1012/L,血红蛋白89.00 g/L,血小板2.00×109/L,白细胞18.85×109 /L,总胆红素296.10 μmol/L,尿素55.30 μmol/L,肌酐799.00 μmol/L,葡萄糖2.20 mmol/L,乳酸 15.00 mmol/L, D-二聚体>7.80 μg/mL,诊断为恶性疟(脑型)、贫血、感染性休克、低血糖、肝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及凝血功能异常。结论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应制定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科学防控措施,应加强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病人排查并提供就医通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血液临床检验指标特征,为诊断及预防重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7年武汉市输入性恶性疟确诊病例入院第1次的血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将病例资料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t检验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 共收集106份较完整的病例血液检测结果,其中重症组20例、普通组86例,血常规结果显示重症组红细胞(2.77±0.87)×1012/L、血红蛋白(84.52±25.57)g/L、红细胞压积(24.70±7.12)%,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同时重症组血小板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结果显示重症组和普通组总胆红素(M=63.40,32.60)、直接胆红素(M=27.65,12.85)、间接胆红素(M=29.35,18.40)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中位数82.00 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总蛋白(51.79±6.00) g/L、白蛋白(27.52±3.61) 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组肾小球滤过率(56.06±42.05) mL/min、尿素(14.91±9.71) mmol/L、肌酐(161.93±36.21) μmol/L、胱抑素C 中位数2.22 mg/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均明显上升,重症组(978.65±653.65)U/L,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钙下降,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疟重症以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乳酸脱氢酶升高及钙代谢紊乱为特征,对恶性疟重症诊断与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是疟疾流行较严重的省份,属不稳定疟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疟疾暴发流行。间日疟在全省范围内流行,20世纪80年代恶性疟在北纬31°~33°之间的江淮丘陵地区的20个县、市中流行。20世纪60—70年代,疟疾发病率曾高达3 214/万。经多年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全省自1991年以后未发现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1999年疟疾发病率下降至1/10万左右。2000年起,全省疟疾疫情出现大幅回升,局部暴发时有发生,病例集中于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至2006年全省报告病例34 984例,发病率达57.2/10万,发病数和发病率均居全国首位,其中99%为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其他为境外输入的恶性疟病例。2007年起采取以传染源清除行动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年发病率降为44.69/10万,2008—2013年疟疾疫情连年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从22.04/10万下降至0.32/10万,2013年,全省仅报告3例本地感染病例,2014年起至今,全省境内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安徽省于2010年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计划于2018年在全省范围内消除疟疾。目前消除疟疾工作进展顺利,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前实现。至2016年底,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和5个市完成了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且术后发生膝关节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术后关节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特征、试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结果: 20年间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共27 867例,术后膝关节感染65例,感染率0.23%。临床表现有体温增高[(38.7±0.5) ℃]、膝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度受限。细菌培养阳性率 69.2%,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5.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6%)最常见。保守治疗组(16例)和手术治疗组(49例)均能有效控制感染,但保守治疗组体温恢复较慢(保守治疗组5.6 d,手术治疗组1.6 d,P=0.042)。结论: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是一种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诊断建议及早进行关节腔穿刺和病原学检查,一旦确诊,建议尽早进行关节镜清理手术,并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6.
收集并分析了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中国二级医院于2021年2月20日收治的1例来自孟加拉国的青蒿素耐药恶性疟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讨论了青蒿素耐药目前的现状及相关治疗,为救治青蒿素耐药恶性疟提供思路。该患者主因“高热伴腹痛,呕吐3 d”入院。自诉曾3次得过“疟疾”并痊愈。入院前曾在乌维拉一级医院接受过蒿甲醚治疗(具体不详)。查血涂片及疟疾快速诊断试验诊断为恶性疟,血中疟原虫密度计数43 008/μL。血小板数40×109/L,谷丙转氨酶174 U/L,谷草转氨酶292 U/L,总胆红素38.2μmol/L。予以青蒿琥酯注射治疗2 d后,患者仍有发热,但呕吐症状减轻。2月23日使用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治疗,效果不佳,考虑青蒿素耐药可能。2月25日开始使用奎宁联合多西环素的7 d治疗,随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中疟原虫清除,肝肾功能正常,患者于3月4日办理出院。28 d随访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郑州市2012—2020年报告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郑州市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2012—2020年郑州市报告疟疾确诊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消除前(2012—2016年)和消除后(2017—2020年)疟疾报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0年郑州市报告疟疾病例594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为主79.5%(472/594);报告病例前三位年份为2014年(85例)、2013年(84例)、2016年(84例),2020年最低(18例);男性585例,女性9例;报告外地病例403例(67.8%);恶性疟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96.7%(59/61)下降到2020年的66.7%(12/18),卵形疟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1.6%(1/61)上升到2020年的27.80%(5/18)(χ2=0.001,P<0.05);初诊在医疗机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2012年的73.8%(45/61)上升到2020年的100.0%(18/18),初诊在疾控机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9.7%(12/61)下降到2020年的0%(0/18)(χ2=36.625,P<0.05),初诊阳性率为54.0%(321/594);消除前报告病例376例,消除后报告病例218例,初诊单位和报告单位:医疗机构比例消除后均高于消除前,疾控机构比例消除后均低于消除前;初诊在医疗机构的阳性诊断率:消除后阳性比例高于消除前。结论 输入性恶性疟为主和不断增加的卵形疟是郑州市疟疾防控的主要挑战,应发挥好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各自优势,做好消除后疟疾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和B细胞及其各亚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抗结核疗效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对象包括40例活动性结核患者、65例结核潜伏感染者、94例健康对照者。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CD19+B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和B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结果 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CD3+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796±243)个/μL和(68.35±8.94)%、(1 213±449)个/μL和(65.58±6.07)%、(1 391±538)个/μL和(66.75±6.54)%;CD3+CD4+分别为(438±153)个/μL和(37.91±7.47)%、(630±254)个/μL和(38.88±6.06)%、(709±242)个/μL和(34.62±3.79)%;CD3+CD8+T分别为(280±112)个/μL和(23.83±7.33)%、(456±208)个/μL和(23.51±6.52)%、(530±253)个/μL和(25.01±5.90)%;CD19+B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分别为(111±50)个/μL和(7.32±2.96)%、(163±69)个/μL和(7.91±2.95)%、(188±99)个/μL和(8.59±3.96)%。治疗前活动性结核患者CD3+T、CD3+CD4+和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比健康对照者和潜伏感染者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活动性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CD3+、CD3+CD4+、CD3+CD8+T细胞绝对计数和百分比例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未成熟B细胞及记忆性B细胞较健康者及潜伏感染者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外周血初始B细胞较潜伏感染者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者比较无差异。结核患者外周血浆细胞较健康者比较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治疗3月记忆性B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浆细胞进行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核患者外周血T、B细胞稳态被打乱,随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被破坏的T、B细胞稳态将逐渐恢复,动态观察T、B细胞亚群的变化对结核病的诊断和疗效转归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63例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尽早识别重症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2018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63例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重症组37例,非重症组126例;平均年龄(37.90 ± 10.17)岁,男性患者147例(90.2%),中国籍患者132例(81.0%),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15例(9.2%);感染虫种以恶性疟原虫为主,144例(88.3%)。与非重症组相比,重症组患者的乳酸、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三酰甘油、尿素、肌酐和胱抑素C均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I均降低(P<0.05)。经积极治疗,重症组患者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非洲输入性疟疾患者以恶性疟原虫感染为主。恶性疟疾发展成重症比例高,死亡率高。疟疾患者的血常规、乳酸、降钙素原、血脂、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对重症疟疾有很好的预警作用,有助于尽早识别重症疟疾,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为登革热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5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5例登革热患者年龄4~88岁;男性患者66例,≥ 60 岁者51例。登革热患者外周血中登革热患者组AST、LDH、HBDH、CK、CK-MB、APTT和CRP分别为(75.39±63.75)U/L、(345.79±146.09)U/L、(247.47±95.27)U/L、(340.98±506.73)U/L、(42.30±47.91)U/L、(42.28±9.48)s和(7.45±10.41)m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0.01±5.79)U/L、(184.95±42.31)U/L、(147.40±32.79) U/L、(97.85±43.84)U/L、(13.46±5.55)U/L、(29.76±4.90) s和(1.79±2.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登革热患者组血白细胞均数、血小板均数、K+、Na+、CREA和PT分别为(2.84±1.50)×109/L、(79.00±41.25)×109/L、(3.49±0.40)mmol/L、(137.86±3.62)mmol/L、(89.78±24.81) μmol/L和(11.03±2.23) s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67±1.93)×109/L、(237.49±61.25)×109/L、(4.07±0.34) mmol/L、(139.33±1.73) mmol/L、(95.99±15.40) μmol/L和(12.39±1.2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16年期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病毒感染流行人群中大多数患者为成年人。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心肌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