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 掌握山西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数量以及分类分布基本情况,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和辐射防护措施现状,为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的职业暴露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省部分非医疗机构进行调查;通过现场检测,对选取的非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0家非医疗机构,射线装置共340台;放射源共2 284枚;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2.7%,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7.2%。配置辐射防护检测仪表325台,个人防护用品1 316件,个人剂量报警仪730台。开展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01家。结论 山西省非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在总体上符合各项国家标准,但与医疗机构的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各项专门针对非医疗机构用人单位的管理措施,加强其监督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河北省2022年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数量、分布、辐射种类等情况,了解用人单位辐射防护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方法 对河北省从事核技术应用的非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不同类别的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调查共完成681家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覆盖全省设区市,其中射线装置1 605台,含源装置2 960台,非铀金属矿山45家,非密封工作场所14个;放射工作人员8 617人,个人剂量监测率70.9%,放射防护培训率6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率59.3%;共配置辐射防护检测仪表614台,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51.1%,个人剂量报警仪配置率51.8%。共完成54家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 我省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的个人剂量监测与放射工作单位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放射防护和技能培训,更有效地控制放射性危害因素对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西29家糖厂使用的核子称的放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放射源工作状态下,在距铅室表面5cm、100cm及200cm的前、后、左、右、上及下方位的各监测点所监测到的γ辐射剂量当量率,除了前方(主射线束)外,其余各方位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要求。主射线束在铅室表面200cm处也达到了标准限值以下。辐射一估计的结果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核子称具有计量准确1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可行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非医用加速器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调查张乙眉许文火斤王菊英侯璧君(江苏省卫生防疫站,南京210009)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辐照、工业探伤和科研等非医用加速器的应用单位也逐渐增多。在这些加速器的使用过程中,其环境辐射防护水平,直接关系到放射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对于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对外技术服务领域,其检测水平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公正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加强医用辐射工作的安全防护,提高放射诊疗技术水平,为实施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准入管理奠定基础,对省直管医疗机构医用辐射设备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的调查方案,采取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省直管医疗机构在设备的配置和人员的配备方面都占有优势,可以保证更好的诊疗水平。结论 加强放射诊疗技术人员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放射诊疗水平和专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加强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和对患者的防护方面的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飞行人员宇宙辐射水平,使用美国民航局开发的CARI-6软件,根据飞行指令数据,计算2007年某航空公司所有飞行航线的宇宙辐射有效剂量及个人年均有效剂量。结果显示,该公司的459条航线2007年平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率为1.90μSv/h,各个航线中,飞行一次的有效剂量为0.45~11.8μSv。飞行员和乘务人员个人的最大年有效剂量分别为1.90、2.66 mSv,均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建议的限值。  相似文献   

8.
医用电离辐射源环境辐射水平的控制亟待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核技术在医学中应用面的日趋广泛,种类也愈来愈多,从医用诊断X射线的应用发展到核医学、肿瘤放射治疗学,直至今天正方兴未艾的介入放射学、PET甚至CT-PET,其速度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为患者的疾病诊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这些装置的使用也给患者、工作人员以及公众成员带来了一定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连市2017年医疗机构(除口腔诊所或门诊)开展放射诊疗服务情况、接受X射线诊断的患者或受检者情况和监测点医疗机构的辐射防护情况。方法 通过对大连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调查和对15家监测点医疗机构的监测,对全市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服务、接受X射线诊断的患者或受检者以及监测点医疗机构的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检测、X射线装置质量控制检测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全市277家医疗机构均开展了X射线诊断学,开展率为100%;开展介入放射学的有14家,占5.1%;开展核医学的有5家,占1.8%;开展放射治疗的有8家,占2.9%。全市医疗机构使用X射线诊断的人次数为4 140 427,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2 285 306人次,占55.2%;CT诊断1 740 424人次,占42.0%;其它诊断114 697人次,占2.8%。15个监测点医疗机构、141个放射工作场所辐射防护水平均合格,X射线装置的性能检测均合格。结论 CT机的使用率非常高,应注意CT机使用的正当性,并加强辐射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医疗机构乙型肝炎病例报告水平现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义学  付清培  何惠  覃志英  胡燕  徐晓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845-3846,3849
[目的]了解四川省各级医疗机构乙肝病例报告水平现状及其对乙肝报告发病率的影响,为今后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成都市和眉山市四级医疗机构,问卷调查80名医务人员,查阅2002~2004年乙肝病例报告及分类。[结果]报告乙肝病例中:实验室确诊占80.35%、临床诊断占3.79%、HBV携带者占0.24%、无疑似病例、未分类占15.62%。80名医务人员在认为可作为报告乙肝病例的诊断依据中,具"乙肝病史、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3项的占56.25%;具“HBsAg+、HBeAg+、抗HBc+”3项的占25%;具“临床症状、肝功能异常”2项的占6.25%;仅具“临床症状”一项的占12.5%。[结论]我省各级医疗机构报告乙肝发病数难以真实反映乙肝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淮安市非医疗单位核技术利用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编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淮安市37家核技术利用非医疗机构进行普查,包括射线装置和放射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防护设备配备等内容.结果 行业覆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新建PET-CT中心项目进行设备性能及场所检测与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公众的健康权益,同时为行政部门的审核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对平面布局、屏蔽防护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核实并现场检测,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结果 该院PET-CT中心平面布局合理,设备性能所检指标均符合要求,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措施良好。结论 本项目各项放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能够有效的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及公众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掌握全国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为充分发挥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作用、探索和规划全国放射卫生技术机构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9-12月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向全国37家承担放射卫生相关职责的省级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发放调查表,调查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设备及开展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我省非医疗放射工作单位数量以及分类分布情况,了解用人单位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等情况。方法 对我省从事核技术应用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并选取不同类别的用人单位开展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监测。结果 全省共上报非医疗机构放射工作单位377家,放射工作人员5221人(除行包检测仪单位),持放射工作人员证1246人,持证率23.87%;5103人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监测率97.74%;5061人参加了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培训率96.94%;4895人进行了放射工作人员体检,体检率93.76%。结论 福建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大对非医疗放射机构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状况和工作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相关标准要求,对监测点医院的X射线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监测点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总合格率为59.69%(77/129),各地市合格率在16.67%~70.59%之间;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总合格率为95.35%(123/129),各地市合格率在55.56%以上。结论 西藏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管与监测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芬芳  袁镛龄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3):272-274,276
目的 探索辐射水平在我国锡矿山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放射卫生防护的建议,为保护锡矿山井下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应用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的测量结果,得到了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结果 锡矿山井下环境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绝大部份属于正常本底辐射水平。早期,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浓典型值分别为3.12 kBq/m3和5.61μJ/m3。目前,绝大多数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别低于1 000 Bq/m3和3.57μJ/m3结论 锡矿山工作人员中凡个人年有效剂量大于1mSv或物料中天然铀比活度大于1 Bq/g的锡矿山均应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的审管。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和井下环境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管理限值分别为1 000 Bq/m3、3.57μJ/m3和1μGy/h。锡矿山井下矿工个人剂量管理目标值定为10mSv/a。工作人员总的年有效剂量超过10 mSv时,工作人员应视为放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非卫生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和健康内容与传播渠道需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和重庆市等4地省县两级非卫生系统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随机抽取在职工作人员900名,开展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识、行为、健康内容需求和喜爱的传播渠道。结果调查对象对"低焦油卷烟不比普通卷烟危害小"的知晓率为59.78%。16.22%的调查对象体检间隔时间超过2年;30.40%的调查对象每周运动次数少于1次,省级单位工作人员的活动频次少于县级单位(P〈0.01);18.24%的调查对象现在吸烟,省县两级工作人员的吸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外,调查对象最喜爱的健康知识获取渠道主要有健康知识讲座(40.07%)、健康咨询活动(23.33%)和网络(16.29%)。结论非卫生系统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部分健康知识存在认识偏差,对体检和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应当利用他们喜欢的传播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不同医疗机构放射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疆14个地州388家医疗机构1630名放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随机抽取2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放射人员眼科、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异常率以三级医院最高,其次是二级医院、公共事业单位、民营医院、一级医院和个体诊所,而血糖的顺序相反(均P < 0.05)。血压、眼科、胸片、彩超、血常规、肾功、血糖、染色体和尿常规随年龄增长异常率增加(均P < 0.05),男性血压、彩超、谷丙转氨酶、肾功、血糖和尿常规的异常率比女性高,而甲功异常率低(均P < 0.05)。血红蛋白与染色体、白细胞与血糖和尿常规,其异常均具一致性。汉族眼科、肾功和甲功的异常率高于少数民族,而谷丙转氨酶低。不同医疗机构、文化程度及工龄的260人问卷调查得分比较无差异(均P > 0.05)。结论 各医疗机构放射人员健康状况不同,有年龄、性别和民族差别,应加强放射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临床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以及人员受照剂量水平,为寻找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广东省14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辐射监测方法,对临床核医学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放射性污染水平及人员受照剂量进行测量和推算。结果 工作场所中18F合成室操作孔在防护罩打开状态下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达到166 μSv/h;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等操作环节手部的剂量率较高,其中在分装柜分装18F、131I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3720、1220和468.2 μSv/h,在注射台(窗)注射18F和99Tcm时可分别高达537和882 μSv/h。广州G医院18F注射室的工作台面β表面污染水平为99.6 Bq/cm2,工作人员手掌部位为1.6 Bq/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核医学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为0.08~5.18 mSv/a。在无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分装人员手部的年当量剂量最高,为0.02~390 mSv/a;注射人员次之,为0.57~85.62 mSv/a;而分装、注射时工作人员眼晶体、全身和下腹部的职业照射剂量较低。结论 核医学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现况良好;应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熟练操作技能以缩短作业时间,采取合理防护设(措)施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