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鼎  喻莉  武晓灵 《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激素、环磷酰胺、低分子量肝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四联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并监测患者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的变化.结果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四联药物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TNF-α、24 h尿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仍有差异(P<0.05),IL-6、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TNF-α、IL-6的异常,四联疗法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24 h尿蛋白,提高血浆白蛋白含量,降低血脂,缓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白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在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从而对患者病情进行预后评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2019年期间50名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羌虫病无肺部感染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速率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LDH的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绘制ROC曲线,观察三种指标与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关系。结果观察组IL-6、LDH、D-二聚体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患者血清中IL-6、LDH、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单个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恙虫病并肺部感染患者IL-6、LDH、D-二聚体浓度对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6月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者的D-二聚体检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以反映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的血凝状态,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上尿路结石术前合并感染及术后并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职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同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将其分为结石合并感染组及结石未合并感染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IL-6及TNF-α水平。术后第2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入院时结石合并感染者血清中PCT、CRP、IL-6及TNF-α值分别为(2.1±1.3)ng/mL、(23.3±6.2)mg/L、(63.4±6.8)ng/L及(416.3±34.3)ng/L,高于入院时结石未合并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中PCT、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3.3±1.2)ng/mL、(28.3±6.5)mg/L、(88.7±12.6)ng/L及(545.6±34.5)ng/L,高于术后未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上尿路结石患者血清PCT、CRP、IL-6及TNF-α水平对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术后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IL-6、IL-8与TNF-α联合检测预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对比60例胎膜早破患者(研究组)和6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IL-6、IL-8与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IL-8与TNF-α联合检测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和羊水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IL-8及TNF-α与羊水IL-6、IL-8及TNF-α水平分别成正相关(P<0.05)。研究组绒毛羊膜炎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绒毛羊膜炎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IL-8与TNF-α水平显著升高,能够反映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稽留流产与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与血清TNF-α、IL-8的关系。方法①检测85例稽留流产患者和50例正常早孕妇女的宫颈管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②检测稽留流产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结果稽留流产患者UU阳性率58.82%(50/85),明显高于对照组38%(19/50),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CT感染率5.88%(5/85),高于对照组4%(2/50),无统计学差异(P 0.05);稽留流产病人UU感染组血清TNF-α、IL-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解脲支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增加TNF-α、IL-8水平导致稽留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别采用Griess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了45例SH并发腹水患者血清及腹水中NO、TNF-α、IL-6和IL-12含量,其中腹水感染组30例、腹水非感染组15例,结果显示SH并发SBP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和IL-1 2水平均明显高于腹水非感染组(P<O.O5),其升高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SB)、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与血清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NO、TNF-α、IL-6、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仅能降至非感染组水平.表明NO、TNF-α、IL-6和IL-12参与SH及SBP形成腹水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联合检测对SH并发SBP的早期诊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0):963-966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0例(感染组)和术后切口未感染患者60例(未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并分析感染组、未感染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8株(67. 59%),革兰阳性菌42株(28. 97%),真菌5株(3. 45%%)。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孢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感染组患者血清TNF-α、PCT、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P <0. 05),未感染组患者血清TNF-α、PCT、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5)。结论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临床可通过监测炎性因子水平来评估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产妇宫内感染对早产儿免疫球蛋白、肾功能及脑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文昌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出生的8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产妇产前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宫内感染,33例)与未感染组(非宫内感染,47例),对比2组患儿出生24 h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差异,对比2组产妇炎性指标(TNF-α、 IL-6、 IL-8)、体温及脑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感染组早产儿IgE、IgG和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儿BUN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早产儿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孕妇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尿酸、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诊断及预防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郑州市骨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同期选择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及健康查体者50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测定3组受试对象血清D-二聚体、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记录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糖尿病肾病组D-二聚体、尿酸、纤维蛋白原三者水平均为最高,单纯糖尿病组次之,健康对照组最低,组间同类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3个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评估糖尿病严重程度及诊断糖尿病肾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合并MP感染,将102例KD患儿分为感染组(n=36)和未感染组(n=66)。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热天数及入院时的主要临床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对两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儿CAL发生率。结果:感染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儿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儿的CAL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与未合并MP感染的患儿相比较,KD合并MP感染患儿的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明显上调,CAL发生率显著升高,MP感染介导的炎症反应加剧可能与CAL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尿素氮(BUN)、白介素-18(IL-18)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择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急诊科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IPN分为IPN组(n=34)和非IPN组(n=76)。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中D-二聚体和BUN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8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胰腺炎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IPN组D-二聚体、BUN、IL-18水平显著高于非IPN组(t=7.710、7.465、3.028,P均0.05);发生IPN后死亡组D-二聚体、BUN、IL-18水平显著高于IPN存活患者(t=4.342、4.200、3.544,P均0.05)。ROC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BUN、IL-18及联合诊断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IPN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4、0.759、0.801、0.864,以联合诊断价值最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评分、CT严重性指数评分、D-二聚体、BUN、IL-18水平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并发I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根据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IPN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D-二聚体、BUN、IL-18对于IPN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乔丽  张耀全  程悦  袁发焕 《重庆医学》2006,35(23):2153-215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激素抵抗患者血清IL-β和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以下3组:激素敏感组、激素抵抗组、复发后激素抵抗组。用ELISA方法检测45例肾痛综合征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浓度,并进行方差检验。结果复发后激素抵抗组和激素抵抗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复发后激素抵抗组血清IL-1β和TNF-α与激素抵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后激素抵抗纽血清IL-1β和TNF-α显著高于复发前(P<0.05)。结论血清IL-1β和TNF-α可能与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抵抗有关。是激素抵抗的原因还是结果粟有待于进一步研完;动态检测血清IL-1β、TNF—α水平变化有助于预测NS患者是否可能出现激素抵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对肾病综合征(NS)患者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经临床确诊的NS患者65例(观察组),其中NS无血栓并发症患者45例(A组),NS并发血栓患者20例(B组),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s-C和24 h尿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PT、FIB和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在NS患者并发血栓栓塞中的变化.结果 Cys-C、24 h尿蛋白和D-二聚体在观察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PT、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中D-二聚体和Cys-C水平明显高于观察A组(P<0.05),且D-二聚体水平与Cys-C呈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和Cys-C可作为NS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TNF-α、IL-6、IL-8水平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并与45例正常者(正常组)作对比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健康者,P<0.05,两组差异显著;胃癌组Ⅲ、Ⅳ期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I、Ⅱ期患者,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增高,血清TNF-α、IL-6、IL-8水平检测对胃癌病情的诊断及其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母血、脐血血清中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S)及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因胎膜早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PROM组,同期20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再次将PROM组分为PROM无CS组和PROM合并CS组,PROM无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1)和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2);比较母血、脐血中3项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预测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1)PROM合并CS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ROM无CS组和对照组(P<0.05);PROM无CS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2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1组和对照组(P<0.05);A1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互呈显著正相关(P<0.001);(4)诊断PROM合并CS时,单项检测母血TNF-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63),母血TNF-α的AUC高于脐血TNF-α(0.614)(P<0.05);联合母血+脐血TNF-α+IL-64项指标诊断PROM合并CS的AUC(0.820)显著高于脐血TNF-α单项指标的AUC值(0.614)(P<0.05);(5)诊断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时,单项检测时母血中IL-6的AUC最大(0.800),脐血中IL-17的AUC最大(0.829),脐血IL-17的AUC高于母血IL-17(0.735)(P<0.05);联合脐血IL-6+IL-172项指标或联合脐血TNF-α+IL-6+IL-173项指标诊断PROM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诊断效果较好(AUC:0.863、0.866).结论 母血、脐血TNF-α、IL-6、IL-17是预测PROM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临床工作中若考虑脐血检测的局限性,仅检测母血以上细因子也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母血、脐血血清中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S)及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因胎膜早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PROM组,同期20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再次将PROM组分为PROM无CS组和PROM合并CS组,PROM无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1)和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2);比较母血、脐血中3项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预测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1)PROM合并CS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ROM无CS组和对照组(P<0.05);PROM无CS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2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1组和对照组(P<0.05);A1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互呈显著正相关(P<0.001);(4)诊断PROM合并CS时,单项检测母血TNF-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63),母血TNF-α的AUC高于脐血TNF-α(0.614)(P<0.05);联合母血+脐血TNF-α+IL-64项指标诊断PROM合并CS的AUC(0.820)显著高于脐血TNF-α单项指标的AUC值(0.614)(P<0.05);(5)诊断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时,单项检测时母血中IL-6的AUC最大(0.800),脐血中IL-17的AUC最大(0.829),脐血IL-17的AUC高于母血IL-17(0.735)(P<0.05);联合脐血IL-6+IL-172项指标或联合脐血TNF-α+IL-6+IL-173项指标诊断PROM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诊断效果较好(AUC:0.863、0.866).结论 母血、脐血TNF-α、IL-6、IL-17是预测PROM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临床工作中若考虑脐血检测的局限性,仅检测母血以上细因子也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母血、脐血血清中TNF-α、IL-6、IL-17表达水平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chorioamnionitis,CS)及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51例因胎膜早破至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为PROM组,同期20例正常分娩孕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再次将PROM组分为PROM无CS组和PROM合并CS组,PROM无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1)和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组(A2);比较母血、脐血中3项指标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预测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1)PROM合并CS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ROM无CS组和对照组(P<0.05);PROM无CS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A2组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和IL-17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1组和对照组(P<0.05);A1组母血TNF-α、脐血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母血、脐血血清TNF-α、IL-6、IL-17表达水平互呈显著正相关(P<0.001);(4)诊断PROM合并CS时,单项检测母血TNF-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0.763),母血TNF-α的AUC高于脐血TNF-α(0.614)(P<0.05);联合母血+脐血TNF-α+IL-64项指标诊断PROM合并CS的AUC(0.820)显著高于脐血TNF-α单项指标的AUC值(0.614)(P<0.05);(5)诊断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时,单项检测时母血中IL-6的AUC最大(0.800),脐血中IL-17的AUC最大(0.829),脐血IL-17的AUC高于母血IL-17(0.735)(P<0.05);联合脐血IL-6+IL-172项指标或联合脐血TNF-α+IL-6+IL-173项指标诊断PROM发生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诊断效果较好(AUC:0.863、0.866).结论 母血、脐血TNF-α、IL-6、IL-17是预测PROM母儿感染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效果较好.临床工作中若考虑脐血检测的局限性,仅检测母血以上细因子也有较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D-二聚体变化对儿童急性骨关节感染继发脓毒症的早期预测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骨关节感染患儿149例为研究对象,定义为骨关节感染组,并根据是否继发脓毒症将急性骨关节感染组分为普通感染组(108例)和脓毒症组(41例),另外选择同期正常儿童71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检测CRP、ESR、PCT、IL-6及D-二聚体并进行相关比较。结果 急性骨关节感染组CRP、ESR、PCT、IL-6、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通感染组CRP、ESR、PCT、IL-6、D-二聚体水平均低脓毒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ESR、PCT、IL-6及D-二聚体升高是急性骨关节感染继发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5项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单独检测,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单独检测,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