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与异型琳巴细胞(简称异淋)形态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利用外周血涂片经瑞-姬氏、过氧化酶、糖原染色、对异淋形态学类型进行了分类计数.结果 传单时、异淋分型为Ⅰ型细胞(泡沫型或浆细胞)35%,Ⅱ型(不规则型或单棱细胞型)62%.Ⅲ型细胞(幼稚型或幼淋巴细胞样型)3%,RV.HSV.CMV时,异淋分型为Ⅰ型69%,Ⅱ型30%,Ⅲ型1%.结论 传单时外周血涂片,有核细胞分类,异淋>8%,异淋形态学类分型时Ⅱ型细胞>2%,可早期确诊为传单;但有棱细胞分类异淋>8%,异淋分型时,Ⅰ型细胞>20%应考虑其他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将96例IM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外周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及CD4+/CD8+、LDH、CK、CK-MB水平、EBV-DNA定量阳性率、EBV-CA-IgM阳性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IM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EBV-CA IgM、EBV 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用于诊断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32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3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PCR和外周血抗凝样本涂片镜检检测2组患儿的EBV-CA IgM、血清EBV DNA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占全血有核细胞百分比,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各项指标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用ROC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并联联合检测敏感度(97.43%)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项检测。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EBV-CA IgM(0.723)、EBV DNA(0.928)和异型淋巴细胞(0.961)单项检测。 结论 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I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度;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并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外周血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2例传单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EBV-DN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单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14%(69/82),对照组阳性率为5.00%(2/40),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传单患儿外周血早期EBV-DNA含量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EBV-DNA含量对传单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远期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逐步受到医学界重视。传统观念认为本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2~4周,不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远期预后及治疗的探讨鲜有报道。在临床上我们发现部分传单患儿预后并不理想,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持续时间长,超过半年,部分患儿病情反复,甚至转为白血病,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故我们对近几年来的部分传单小儿进行追踪随访,整理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对1990年~1996年间在我科住院,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有无差异,同时探讨传单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 通过用流式细胞术及手工制片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测定2009-2010年间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 M)及40例对照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测定、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测定,然后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在测定异型淋巴百分比上没有显著差异,传单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相比CD3.CD8增高,CD4降低,CD4/CD8比值降低;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28表达增加.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传单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形态学快速、准确、易标准化,同时还能分析异型淋巴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异型淋巴细胞数与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探讨该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IM组)进行血涂片染色观察,求出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同时抽取患者血清进行ADA水平测定,并将健康体检儿童8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IM组异型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及血清A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IM组中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数〉10%的患儿的ADA水平高于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数〈10%的患儿。结论 IM患者的异型淋巴细胞水平增加,ADA也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平扬 《浙江医学》2004,26(1):17-18,20
目的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以30名健康体检幼儿作为对照.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在流式细胞仪FS和SS散点图上形成淋巴细胞群向上拖尾的特殊形状,其免疫表型的表达分别是CD3 /CD8 占(78 2±5.4)%,CD3 /CD4 占(13.1±3 4)%,CD3-/CD16 56 占(4.0±1.2)%和CD8 /CD28 占(33.5±6.1)%,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的淋巴细胞群向上拖尾的特征,以及CD3 /CD8 高表达,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方  彭华  曾宾  张双船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133-113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临床及细胞免疫特点。方法将本院儿科收治的IM患儿87例分成0-3岁、3—6岁、6—14岁3组进行临床及实验资料分析。结果0~6岁发病率59.77%。发热天数0—3岁组平均(6.25±2.9)d,3—6岁组(7.83±2.79)d,6—14岁组(10.73±2.91)d,热程在6~14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大48例(55.1%),脾肿大21例(24.1%),3岁以上年龄组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浮肿25例(28.7%),以0—6岁低年龄组多见。6岁以上儿童咽峡炎表现突出。颈淋巴结肿大68例(78.1%),皮疹12例(13.7%),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岁以下婴幼儿白细胞总数升高明显,而变异淋比例偏低。发病年龄越大,肝功能损害、心肌酶异常、外周血CD4^+T、CD4^+/CD8^+及CD16^+CD56下降愈明显。结论儿童IM的某些临床特点与发病年龄及细胞免疫状态有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9月诊治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6例临床资料.结果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肝脾肿大常见外,肝功能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氨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简称异淋)均明显高于骨髓变异淋巴细胞,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可致死;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损害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由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所致,近年来儿童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常累及多个脏器,出现严重并发症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治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50例I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春秋季好发.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鼻塞、眼睑浮肿、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VCA-IgM阳性,易合并肝损害、心肌损害.经治疗,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故需全面分析,提高本病的确诊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杨勇  张丽丽 《当代医学》2011,17(9):51-52
目的探讨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传单常见的并发症是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眼睑水肿、血液系统损害等。(2)肝功能损害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害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型淋巴细胞在不同年龄组间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传单并发症多种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系统,某些并发症与发病年龄及细胞免疫状态有关,有些并发症有致命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刘淑玲  任淑媛 《北京医学》2011,33(5):436-437
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用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 leosis,IM)已广为人知。近年来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疾病也呈增高现象,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原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BV-DNA检查在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取16例急性扁桃体炎,14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检测EBV-DNA。结果: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DNA阳性17例,其中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达78.5%,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高达100%,而急性扁桃体炎16例,阳性率仅25%。结论:PCR法检测EBV-DN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起确诊作用,且可帮助医生更好认识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85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我科85例IM患儿的各种临床资料。结果 3月及10月为发病高峰,76.5%为学龄前患儿,患儿均发热,98.5%咽红、咽痛,82.4%扁桃腺充血,65.9%扁桃腺有白苔;75.3%颈部表浅淋巴结肿大,56.5%肝脏肿大,43.5%脾脏肿大,18.8%眼睑肿胀,17.6%皮疹,12.9%肺部干、湿性啰音;37.6%有恶心、呕吐、食欲差、乏力等症状;31.8%肝功能异常,98%的患儿血异形淋巴细胞比例〉10%,发病第8天后EBVCA-IgM阳性率为100%。结论儿童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多个系统,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误诊漏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丽 《四川医学》2007,28(7):796-797
目的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误诊漏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7例临床及实验室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67例均有发热 ,咽峡炎 62例 (92 .5 % ) ,浅表淋巴结肿大 5 2例 (77.6%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 >10 % 5 6例 (83 .6% )。检测血清 EB病毒 (EBV)抗体 46例 ,阳性 3 7例 (80 .4% ) ;定量 PCR查 EBV-DNA2 1例 ,阳性 16例 (76.2 % ) ;确诊后给予抗病毒、抗炎治疗 ,15例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疗效较显著 ,重症 2例给予丙种球蛋白 ,2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颈部淋巴结及肝脏明显缩小 ,压痛消失。提示用特异性 EBV-Ig M和 EBV-PCR检测 ,诊断准确。本病因表现多样化、病情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等 ,故易误诊。若及时确诊 ,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