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烧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本院急诊科烧伤患者共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例=50)和观察组(例=67),对照组给予常规烧伤护理,观察组给予分级分区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配合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烧伤救治中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医患和谐,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AT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HISS)、肢体功能(FM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NIHSS以及FMA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CAT患者的心理状态,修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孙丽媛 《当代护士》2021,(7):108-109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中应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研究组采用分级分区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等待、抢救所用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3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将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神经功能、生命体征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分诊时间和急诊滞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开放静脉通道时间、确诊时间、影像学检查完成时间及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抢救24 h、48 h及出院时,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于抢救前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抢救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可缩短CIS患者的急救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纳入接诊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其中2014年7月~12月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平均急诊留观时间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提高,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显著缩短,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提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急诊留观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各流程所用时间,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情况,统计急诊救治各流程所用的时间。结果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与国际指南推荐的时长存在明显延误。结论缩短救治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有较大的影响,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应用专职层级干预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提升抢救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9月急诊收治的1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组,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8例病人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68例病人为观察组,行专职层级干预。评估统计两组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及抢救成功率、中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急诊医生接诊所用时间、脑卒中小组接诊用时、影像学检查出报告用时、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24%,较对照组的75.00%升高(P<0.05);治疗6 h、24 h以及治疗1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4.71%,较对照组的4.41%升高(P<0.05);观察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1.47%,较对照组的11.76%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急诊专职层级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急救时间,减轻神...  相似文献   

12.
张冬英 《当代护士》2021,28(3):105-107
目的 探讨急诊静脉溶栓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院内一体化急诊静脉溶栓干预前(2018年1月-2018年12月)及干预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各自接收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急诊静脉溶栓干预与院内一体化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时各个环节的时间及溶栓7d后的NIHSS评分降低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分别为7.27%、3.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18.18%,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时给予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静脉溶栓时间,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保障静脉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4例神经内科IS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36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神经内科专科常规护理与出院指导。观察组出院前制订连续护理计划,出院后进行随访实施持续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返院复查、复诊时给予健康教育与评估或电话评估。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及IS复发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地控制IS复发的危险因素,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使用某些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特殊药物的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患者,其他则为二级患者,并划分为红色高危区域和蓝色普通区域,对两个区域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输液管理。结果:此模式实施后,患者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对护士输液技术、服务满意度等提高,而且护士对此模式的认同率和执行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采取分级分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输液管理不慎引起的意外和隐患的产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证输液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的延续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8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按照研究对象入组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在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2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存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负性情绪和神经功能评分均更低,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更高(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综合性延伸康复模式可提高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肢体运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 我院急诊科于2019年2月开展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管理,以管理前半年(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管理后半年(2019年2月至8月间)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诊疗相关时间进行统计,同时统计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秋菊  陈雁 《护理研究》2014,(4):1382-1383
[目的]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提高急诊抢救时效性及抢救质量。[方法]把急诊抢救室25名护士分为5个护理团队,5个团队轮流倒班,由各护理团队组长统筹安排成员抢救任务及具体分管床位。遵循《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结构化护理团队的形式,对组员进行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的协作抢救的培训、考核,进而深入落实到抢救工作中。[结果]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实施后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均较实施前缩短;实施后抢救成功率较实施前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构化护理团队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急救的时效性,保证了抢救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4例,综合护理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组实施基础治疗与常规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积极的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中基本痊愈21例占61.76%,显效4例占11.77%,有效3例占8.82%,总有效率达82.35%;综合护理组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综合护理组护理后NIHSS评分较本组护理前明显降低,且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后相比亦明显降低;护理后,2组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综合护理组护理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