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入院时和手术后20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两组入院时VAS、ROM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0d,试验组ROM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并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症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对症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HSS评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手术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对症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指导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卡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及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卡干预。比较两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PSQ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卡干预,可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缩短康复周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收治的4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将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锻炼依从度、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 d 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1 d(P0.01),且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锻炼依从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责任制护理能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锻炼依从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分阶段膝关节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不同时期分阶段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和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护理后康复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时期分阶段膝关节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恢复时间对患者采取不同康复锻炼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提高康复依从性和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活动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82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活动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综合评分标准(AK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3、6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6个月AKS评分中膝评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早期活动方案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4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评分(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2 d及3 d 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老年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均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术后观察患膝疼痛评分(VAS)、伤口48 h 引流量、HSS 膝关节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48 h 伤口引流量、HSS 膝关节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患肢疼痛、减少关节渗血、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疼痛管理,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HSS)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72 h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HS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疼痛管理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自我效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学科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118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24 h睡眠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24、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组(观察组)20例和常规护理模式组(对照组)20例。从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HSS评分和NRS疼痛评分、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膝关节平均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行系统性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应用系统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功能变化[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ROM)],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近期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HSS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HSS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9.2%,对照组为62.5%(P=0.07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远高于对照组的72.9%(P 0.05)。结论系统性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膝关节股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及主动活动度,有效降低患者疼痛,对患者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术后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HSS量表评分、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术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不同时期HSS评分均明高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能促进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疼痛程度,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应用无痛病房管理模式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照组术后视具体情况进行镇痛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评定患者主动屈膝度;术后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评定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ROM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血浆CRP、IL-6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功能、活动度等维度HSS评分以及HS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维度GQOLI-74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情况、降低应激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肿胀、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痛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膝关节周径变化、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依次明显减小;干预组患者术后3,7 d膝关节周径变化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3,7 d VAS评分依次明显降低;干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依次明显上升,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中给予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膝关节肿胀、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易罐联合四子散热敷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易罐联合四子散热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易罐联合四子散热敷可减轻人工膝关节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分别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膝关节评分(HSS)、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髋、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程医疗多媒体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参与移动远程医疗多媒体系统,比较1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HSS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肌力评分、活动度评分、屈膝畸形评分、稳定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程医疗多媒体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护理与康复中实现了与上级医院医护人员实时交流与查房,医疗资源共享,有助于调动患者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8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干预。评估2组术后3 d疼痛程度,观察2组术前、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膝关节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康复联合冰敷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下肢功能康复联合冰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7 d的VAS评分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同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早期下肢功能康复联合冰敷护理,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