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呼吸道清理方案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5日40例ICU脑出血患者设为常规组,实施常规呼吸道清理;将2017年3月6日~2018年12月31日40例ICU脑出血患者设为PDCA组,实施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呼吸道清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PDCA组呼吸道状况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PDCA组干预后OHIP-14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PDCA组PZB的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PDCA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呼吸道清理方案可改善ICU脑出血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和口腔健康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化疗患者便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12月31日实施化疗的6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1月30日实施化疗的119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活质量核心30问卷调查(QLQ-C30)]、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ORTC QLQ-C30中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识功能、腹泻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恶心呕吐、疼痛、疲倦、便秘、失眠、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识功能、神经功能、疲倦、便秘、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恶心呕吐、疼痛、腹泻、失眠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化疗患者便秘管理中,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对结肠息肉切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380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渥太华肠道评分标准(O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结肠息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提高结肠息肉切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用药依从性和肠道准备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与效应分析理论的干预模式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采用常规干预方式的91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8月31日应用基于失效与效应分析理论干预模式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各项基础救治时间、对急诊护理质量评分、急诊救护过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过程中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护理纠纷及护理缺点等风险发生情况少于常规组(P0.05,P0.01),入院至分诊病情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结束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用药时间、手术即将开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对护理态度、常规护理、纠纷规避、风险评估、安全措施实施、应急能力等急诊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1),急诊救护过程不良事件、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与院内AMI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P0.01,P0.05),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急诊AMI患者护理中应用基于失效与效应分析理论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护理流程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急救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后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治疗等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球囊扩张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急救总时间,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急诊室对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观察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6个月(对照组)及实施后6个月(观察组)急诊科室护理质量、意外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特级护理、病房管理、文书管理、重点环节管理、急救药品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意外发生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接诊时间、院前转运时间低于实施前,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院内转运中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26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8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导尿管UEX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尿路感染发生率、UEX风险认知度和护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UEX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和费用、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EX发生风险认知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环境和生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社会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住院且留置导尿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导尿管UEX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对UEX发生风险认知度和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创伤患者急诊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急诊接收的136例创伤急诊患者按护理方法分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前68例创伤急诊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68例创伤急诊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院前院内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创伤患者急诊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在服药自杀急诊洗胃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急诊收治的需要进行洗胃的118例自服药物自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1~6月58例设为对照组,7~12月6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洗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93.7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83.61%,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服药自杀急诊洗胃患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缩短洗胃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0日~12月30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9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0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9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理论管理。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和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SD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可有效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血糖知识掌握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ICU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600例,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ICU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9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能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缓解其不良心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未实施PDCA循环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16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施后组护理质量评分和质控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护理人员正确认知率、差错上报率、管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干预对急诊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116例急诊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预警干预;比较两组PI发生情况、时间指标(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P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患者中实施早期预警干预能够减少PI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在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6例急诊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各1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PDCA组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正确评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未实施PDCA循环的127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14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感染质量控制检查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卫生合格率、院感知识知晓率、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消毒液使用合格率、治疗性送检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联抗生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Ⅰ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内感染控制的质量指标,降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患者49例设为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纠纷率、投诉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周围性骨折患者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彭小玲 《全科护理》2015,(7):638-640
[目的]观察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78例AMI病人根据入院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由病人家属直接送入医院,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由急救车接诊入院,按照标准、规范的院前急救、转运护理流程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开始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MI病人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可缩短发病至开始救治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理念下院前急救在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17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选取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5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流程管理理念下院前急救.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包括出诊时间、急诊入院时间、心电图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联合PDCA循环优化在小儿院前急救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2月1日~7月31日行院前急救治疗的6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管理;选择2021年8月1日~2022年2月28日行院前急救治疗的6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联合PDCA循环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各项时间指标(包括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院前急救效果(包括复苏成功率、静脉开通率、气管插管成功率、心电图采集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及急诊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FMEA与PDCA循环模式应用在小儿院前急救流程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提升院前急救效果,降低护理差错发生及投诉率,有效提高家属护理满意水平,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