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安庆市商品猪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09年3月26日、6月20日、9月15日和12月8日分别在安庆市安庆屠宰场收集商品猪胆汁100份,共400份,并按采样时间将400份商品猪胆汁标本分为A、B、C、D4组。用巢氏RT PCR方法对HEV ORF2区域内150-nt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后参照GenBank下载的参考序列作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400份猪胆汁中有22份(5.5%)检测出HEV RNA,其中A~D各组的HEV携带率分别为9.00%、6.00%、3.00%、4.00%,各组间的HEV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ν=3,P=0.26)。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的猪HEV病毒株均属于基因4型,与1、2、3和4型参考病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0.40%~95.78%、82.10%~95.72%、77.31%~96.76%和89.51%~96.71%。基因4型样本病毒株内部又归为a或d两个亚型,且以a型为主。结论 安庆市商品猪的HEV携带率较高,基因4a型为该地区商品猪HEV的主要基因型,未煮熟的猪肉制品存在着食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调查了解江苏省某农村地区人源与猪源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法(RT-PCR)对同一地区内一般人群中HEV IgM阳性者?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标本和生猪胆囊标本进行HEV RNA检测,并对HEV RNA 阳性标本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一般人群中检出的HEV基因1?4型比例相近,临床散发性戊肝病例绝大部分为HEV-4型病毒感染所致(95.24%);生猪胆汁标本PCR阳性率为12.11%,猪源HEV基因分型均为HEV-4型;分离于人和生猪的HEV-4型病毒高度同源,同源性81%~97%?结论:该地区人群HEV基因分型以HEV-4型为优势毒株;猪源HEV均为基因4型;人源和猪源的HEV-4型病毒高度同源,猪是当地HEV主要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以肠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也是继甲型肝炎外另一种经肠道传播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性肝炎.HE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经水传播和食物传播,经水传播主要引起戊型肝炎的大流行和爆发性流行,而经食物传播则主要引起散发性感染[1].此外,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中也发现了HEV感染,在动物中检测到的HEV基因型与当地人群患者中分离的HEV有相同的基因型,因此,Clayson等提出HE应归属于人畜共患病[2].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他人研究动物戊型肝炎基因型的地理分布特点,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某农村地区猪粪便与胆汁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和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浙江省某农村地区猪群中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探讨猪戊型肝炎病毒与人戊型肝炎病毒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法(RT—nPCR)对当地某养猪场的猪粪便标本和生猪屠宰中心的猪胆汁标本进行HEV RNA的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标本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132份猪粪便标本中13份为HEV RNA阳性,阳性率为985%;160份猪胆汁标本中有11份为阳性,阳性率为688%。序列分析发现猪HEV相互之间在ORF2部分区域(nt6317~6466)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0.0%~100.0%,与当地人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8.7%~100.0%,与Ⅰ、Ⅱ、Ⅲ和Ⅳ型的同源性分别为78.7%~84.0%,80.0%~85.3%,76.0%~83.3%和84.7%~95.3%。结论 该地区猪HEV与当地人HEV同属HEV Ⅳ型。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村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浙江德清农村人群中戊型肝炎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并评价各种可能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抗体。结果在被调查且自愿采血的663人中,HEV-IgG抗体阳性率为63.50%,男性(70.03%)显著高于女性(57.14%)。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20岁以下组最低,仅为23.53%;20岁以上组为55.00%,之后虽然继续升高,但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既往肝炎史、输血史、饲养和接触动物与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农村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普遍,男性高于女性.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ELISA法对255例肝炎病人分别检测抗-HEV-IgM、抗-HAV-IgM、抗-HCV及HBV-M。结果显示:55例中抗HEV-IgM阳性乾66例(26.9^),为检测例数中的第3位,男女比例为2:1,临表现类似甲型肝炎。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戊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HEY)重叠乙型肝炎感染的状况及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患者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HEV-RNA,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EV与HBV重叠感染组(Ⅲ组)和单纯HBV感染组(Ⅰ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HEV对HBV复制有无影响,检测三组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差异,并对他们预后时间作了比较。Ⅲ组与Ⅰ组HBV DNA含量基本一致,ALB、GGT在三组病人中均无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及一部分临床症状、体征在三组病人间有显著性差异。HEV对HBV的复制无影响.但HEV感染会加重乙肝患者肝脏损害和临床症状,并可推测HEV对乙型肝炎发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及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ALB)和凝血功能(PT),筛选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127例与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慢性HBV重叠HEV感染(简称重叠组)127例(60.76%),单纯戊型肝炎患者82例(39.24%)。重叠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厨时间(PT)、重型肝炎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戊型肝炎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纯HEV感染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更严重,死亡率更高,且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3.
凌恒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3)
本文对1593例各型肝炎中的181例抗HEV阳性进行了临床与病原学研究。结果显示HEV可与HAV、HBV、HCV、HDV任何一种合并感染。HEV+HAV合并感染与单独HEV感染及HEV+HBV合并感染相比发病年龄下移。HEV+HBV合并感染后,HBV仍复制且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研究精神分裂症人群戊型肝炎的感染状况。方法对16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现况调查。收集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戊型肝炎病毒(HEV)-Ig G以及HEV-Ig M抗体的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抗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各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人群HEV-Ig G抗体阳性率为33.54%。随着年龄的增加,Ig G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以9~20岁年龄组为参照,>20~30岁、>30~40岁、>40~50岁以及>50岁组的HEV-Ig G阳性率OR值(95%CI)分别为1.45(0.94,2.24)(P=0.096)、3.20(2.05,4.99)(P<0.001)、3.22(2.03,5.11)(P<0.001)和5.54(3.34,9.21)(P<0.001)。不同的性别、不同病程HEV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常组为参照,谷氨酰转肽酶升高组OR值(95%CI)为1.87(1.12,3.12)(P=0.016)。Ig M抗体阳性者13人,且均伴有Ig G抗体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人群HEV感染率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对该人群进行HEV预防,从而从源头上降低整个人群HEV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动物实验感染、临床、组织病理学及预防进行了研究。戊型肝炎主要侵犯青壮年;儿童和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从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HEV猕猴粪便中检测到HEV并获得HEV cDNA克隆。中国和缅甸株HEV核甙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9.6%。对562例戊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7例黄疸型成型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控制戊型肝炎无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戊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一般人群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以及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不同的地区抽取若干个行政村的4139名自然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该人群中HEV-IgG,HEV-IgM抗体水平。结果在调查的4139名自然人群中,抗HEV-IgG和抗HEV-IgM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2.0%和2.5%,男性和女性间的抗HEV-IgG和抗HE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抗HEV-IgG阳性率(56.1%)高于女性(49.0%),而女性抗HEV-IgM阳性率(3.0%)高于男性(1.8%);同时戊肝感染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流行分布不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呈上升的趋势。结论江苏省部分农村地区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国内已报道其他地区,各个年龄组均有感染。为降低感染率,探讨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