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8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80例,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随访后,观察组的功能性体适能各项指标及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观察组的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E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联合弹力带抗阻训练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功能性体适能及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负荷抗阻训练对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1日—2021年5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的老年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人随机分为中等强度有氧训练组(有氧训练组)、标准负荷抗阻训练组(标准负荷组)和低负荷抗阻训练组(低负荷组)3组。分别在患者第1次训练前和完成12周训练后采用盲法收集其基本信息、心肺耐力(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峰值心率、峰值心率预计值、峰值运动时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E)、无氧阈时二氧化碳通气当量]、肌肉力量(肌力)改变情况、肌氧饱和度改善情况等,比较训练前后各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90例,每组各30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各组组间心肺耐力、心/肺功能、肌力、肌氧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心功能相关指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预计值)和静息肌氧水平外,其他肺功能、心肺耐力、肌力、肌氧下降至谷值时间3组组内训练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峰...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肌抗阻训练治疗,观察呼吸肌抗阻训练对COPD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对35名COPD患者在康复护士指导下进行持续8周的呼吸肌训练,呼吸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练和腹肌抗阻训练。呼吸肌抗阻训练时及训练前后均给予1h双鼻氧管低流量持续吸氧,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进行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结果 各项肺功能指标FEV1(L)、FEV1/FVC(%)、P(O2)、P(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呼吸肌抗阻训练可提高COPD患者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并且能减轻呼吸困难,对提高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心肺运动试验指导下研究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HIIT)对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HIIT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CME)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运动宣教及规范药物治疗;HI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为期12周的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CME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5d,持续12周的持续中强度有氧训练。治疗前后评估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BMI、生化指标、心肺耐力、生活质量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周HIIT组除甘油三酯(TG)、CME组除总胆固醇(TC)外,余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12周后,HIIT组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最大代谢当量(METs)、糖尿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等指标及CME组HOMA-IR、VO2peak、DSQL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方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且HIIT组HbA1c较CME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训练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在心肺运动试验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强度个体化的有氧训练,其安全性可以得到进一步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抗阻-耐力运动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以及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招募的10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抗阻—耐力组、常规耐力运动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生活方式的指导,常规耐力运动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耐力运动训练,而抗阻—耐力组则在常规耐力运动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训练12周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康复训练后,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显示,三组在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和VE/VC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常规耐力运动组的VE/VCO_2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抗阻—耐力组的AT、峰值氧脉搏和峰值氧摄取量均显著优于常规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和FEV1两指标均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FVC、FEV1,以及FEF25%、FEF50%、FEF75%等小气道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抗阻—耐力组和常规耐力运动组的FVC、FEV1、FEF25%、FEF50%、FEF7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上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三组患者在屈肘、伸膝和屈膝等三方面的肌肉力量间差异也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抗阻—耐力组的屈肘、伸膝和屈膝力量均高于对照组,单纯耐力运动组的屈肘和屈膝力量优于对照组,并且抗阻—耐力组的伸膝和屈膝力量也优于单纯耐力运动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耐力运动相比,对冠心病术后患者给予抗阻—耐力运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静息肺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综合干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蓓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52-1953
目的 观察干预治疗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 1998年2月-2000年1月对35例6-10岁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进行饮食调节、行为矫治、运动训练等综合干预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身高、血压、体脂占体重比例、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 治疗1年后肥胖儿童的体重、身高、体脂占体重比例等指标较治疗前显降低(P<0.01),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身高、体重、体脂与正常同龄儿童无差异(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脂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01—2015-01收治的200例肥胖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及饮食指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脂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BMI、体脂比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3周、6周、12周后各阶段的体质量下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脂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各项指标水平,降低患者体重指数,降低体脂含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心肺康复运动训练,2组均干预12周。比较2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的运动耐力、HRV指标、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HRV指标、肺功能指标水平较干预前上升,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St George's呼吸问卷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6MWT、心率变异性指标高于对照组,CAT、St Georgen's呼吸问卷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肺康复运动训练可提升COPD康复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其HRV指标、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梁丰  王磊  曹震宇  王尊  晁敏 《中国康复》2014,29(6):436-438
目的:研究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8名健康大学生分为男生组31人、女生组27人,2组进行9个阶段为期9周的渐进性增强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所有受试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安静心率、安静血压、峰值摄氧量(VO2peak)、通气阈值(VT)及力竭时值(TTE)。结果:经过9个阶段的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2组安静心率均较训练前下降(P〈0.01),但安静血压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VO2peak及TTE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VT总体及男生组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组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性耐力训练可改善大学生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春美 《中国康复》2009,24(2):111-113
目的:探讨有氧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100例女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3次/周,60~90min/次;对照组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每周3次课外活动。2组均进行18周的观察。结果: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锻炼感觉量表(EFI)的各分量表评分(除疲劳感外)均显著提高,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0.01);身体形体及机能指标(体重、上臂围、腰围、大腿围、小腿围、三头肌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腰臀比、肺活量、800m跑、仰卧起坐、体前屈等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观(P〈0.05或0.01)。结论:适宜的有氧操训练能消除体内多余脂肪、降低体脂,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蕾  郭羽  陈海军 《中国康复》2021,36(12):729-733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及呼吸困难(mMRC)分级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持续6周。统计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响应频率(Fres)、5Hz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R5)、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膈肌功能[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移动度]及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Fres、R5、Raw均低于对照组,Cl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FEV1/FVC、FVC、FEV1%及6M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Tei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MRC、CAT、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除了DTee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恢复膈肌功能和肺功能,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治疗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慢性颈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传统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辅以颈椎姿势训练,观察组则辅以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集患者坐位时胸锁乳突肌sEMG信号,并对其频域指标中位频率(MF)及时域指标振幅均方根值(RMS)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1.8±0.2)分]、NDI评分[(13.4±0.8)%]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2.6±0.3)分]、NDI评分[(17.4±1.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NDI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部放松时RMS[(12.3±1.4)μV]、MF[(57.3±5.1)Hz]及颈部后伸时RMS[(23.3±1.7)μV]、MF[(49.2±4.3)Hz]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肌电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头颈部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能有效减轻慢性颈痛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胸锁乳突肌抗疲劳能力及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抗阻训练对老年癌症生存者癌因性疲乏(CRF)及生存质量(QOL)的影响 方法:将45例纳入标准的老年癌症生存者随机分为高强度(60%1-RM)抗阻训练组(n=15)、低强度(30%1-RM)抗阻训练组(n=15)及对照组(n=15),所有患者训练前后均进行六大肌群肌肉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RM)、脂肪重量(FM)、瘦体重(LBM)测定以及简易疲乏量表(BFI)、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CC)评估。高强度及低强度抗阻训练组均进行为期12周的抗阻训练,每周3次,每次3节,每节10项,每节间休息3min。 结果:训练前3组的六大肌群1-RM、FM、LBM、BF1、QLQ-CCC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后3组的以上五项指标参数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高强度组增加明显高于低强度组。 结论:与低强度抗阻训练相比,高强度抗阻训练可以明显缓解老年癌症患者CRF、提高其Q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渐进式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渐进式抗阻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股四头肌训练仪进行辅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及渐进式抗阻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H)的影响。 方法 选取91例PD伴O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药物治疗及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低水平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及OH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卧-立位血压差及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OH总有效率(84.4%)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能更好地改善PD伴O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12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男性肥胖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 选取36例男性肥胖青少年(纳入肥胖组)以及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体重青少年(纳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2组受试者均保持规律饮食习惯,肥胖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于实验前、实验进行12周后分别检测2组受试者炎症因子、血脂、胰岛素敏感性、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身体成分等指标;并根据实验结束后内脏脂肪含量(VFM)变化值将肥胖组受试者进一步细分为VFM升高组和VFM降低组共2个亚组。 结果 实验前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肥胖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胰岛素(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发现肥胖组受试者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IL-1Ra、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Ins及HOMA-IRI均明显降低(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后VFM降低组TG及HOMA-IRI下调幅度均较VFM升高组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2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减轻肥胖男性青少年体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并以运动后VFM减少者其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幅度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和抗阻训练对患膝骨性关节炎(KOA)老人症状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91例KOA老人(60—70岁)随机分成3组,太极组(n=31)、抗阻组(n=30)和对照组(n=30)。16周前后对3组受试者进行KOA指数功能评分(WOMAC),及6分钟步行(6MWT)、计时起立行走(TUG)和计时上下楼梯测试(TUDS)。 结果:16周与0周组内比较:太极组WOMAC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分项均减小,有显著性意义(P<0.01); 6MWT(P=0.046),TUG和TUDS缩短,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10);抗阻组WOMAC身体功能分项减小(P=0.003),TUG和TUDS时间缩短(P=0.002,P=0.012)有显著性意义。16周后组间比较:太极组与对照组:WOMAC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分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MWT(P=0.042)、TUG(P=0.010)和TUDS(P=0.0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抗阻组与对照组:身体功能(P<0.01)、TUG(P=0.012)和TUDS(P=0.02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太极组与抗阻组:WOMAC疼痛、僵硬和身体功能分项(P<0.01),6MWT(P=0.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16周太极拳锻炼减轻了KOA老人症状,提高其运动能力。抗阻训练能提高KOA老人运动能力但不能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长期习练太极拳的健康老年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原先习惯进行规律太极拳锻炼,每周习练次数不少于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有氧运动及抗阻训练,每周训练2次。于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对2组老年对象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速度及动态平衡等肢体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对比。 结果 训练后对照组上肢握力、30 s座椅站立试验、10 m最大步速测试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观察组除TUGT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改善外(P>0.05),其上肢肌力[(26.8±6.9)kg]、30 s座椅站立试验结果[(25.7±6.0)次]及10 m最大步速[(1.87±0.29) m/s]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能显著改善长期习练太极拳老年人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其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肌力、心肺耐力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CK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有氧运动组(n=20)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n=20)。有氧运动组以50%峰值摄氧量(VO2peak)踏功率自行车,每次30 min。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组在有氧运动组基础上,进行弹力带抗阻训练。每周3次,共12周。比较三组间训练前后上下肢一次最大重复负荷(1 RM)、心肺运动试验(CPET)、手臂弯曲试验(ACT)、30秒坐站试验(CS-30)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差异,并监测训练前后患者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变化。结果训练前三组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1.841,P0.05)。训练后,有氧运动组和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在各指标方面均改善(t2.162,P0.05),且优于对照组(t2.132,P0.05);有氧联合抗阻训练组在上肢1 RM、下肢1 RM、VO_(2peak)、ACT、CS-30和6MWT方面均优于有氧运动组(t2.081,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改善CKD患者运动功能,联合抗阻训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血流限制训练(BFRT)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 方法 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RA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2例。2组患者均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6年更新的用药指南[6]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和BFRT训练,对照组则仅增加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BFRT训练共持续12周,前6周每周训练2次,后6周根据患者病情可增加至每周3次。于治疗前、治疗6周和12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EULAR推荐的改良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 28)分别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和疾病程度;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检测2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指标,包括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另于治疗1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 28)、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指标TP、LF、HF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DAS 28评分和HRV(TP、LF、HF)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VAS评分和DAS 28评分与组内治疗6周后和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HRV(TP、LF、HF)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7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联合BFRT训练,不仅可以缓解RA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疾病活动度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还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