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能激光对家兔下颌骨人工缺损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30只实验性下颌骨缺损家兔,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每日采用半导体砷化镓激光局部照射,并分别于骨缺损后第7、14、21、28、35天对两组家兔进行X线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激光组家兔下颌骨缺损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破骨儿正常骨结构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且数量多,缺损部位小梁出现也明显早于和多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4 0岁 ,左下颌肿瘤切除 2 2年 ,复发 1年多。入院前 2 2年 ,因左下颌骨肿物住院。行左下颌骨体切除 ,一期有机玻璃人工骨植入术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后咀嚼和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外形恢复患者较为满意。 2 2年来患者无全身不适 ,局部无红肿 ,皮肤无破溃等异常表现。入院前 1年多 ,发现左下颌无痛性缓慢长大 ,X线曲线面断层检查 ,考虑为肿瘤复发 ,再次入院治疗。一般情况良好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发现。  作者单位 :0 5 0 0 5 1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情况 :面部两侧不对称 ,左下颌区明显隆起 ,于左…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 ,80 %为肿瘤切除术后所致。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旨在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性 ,恢复下颌骨的功能 ,矫正颌面畸形。修复的方法较多 ,自体髂骨或助骨游离移植 ,依然是目前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我们自 1993年以来 ,采用此二种方法修复下颌骨缺损均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其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选择病例 18例 ,男性 10例 ,女性 8例 ,年龄 12~6 5岁之间。1.2 下颌骨缺损的原因均为肿瘤切除后所致。1.3 一侧下颌骨缺损 1例 ,一侧下颌体缺损 4例 ,部分下颌体缺损 9例 ,一侧下颌升支缺损 2例 ,部分…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下颌骨缺损修复技术已有了很大进展,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已将移植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下颌骨的重建的各种血管化骨移植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放射线对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放射线对下颌骨缺损钛板修复的影响陈晓莉综述张志愿王中和审校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和方法很多,以新鲜自体骨移植效果最好,但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不仅延长手术时间,而且骨源有限,尤其用以修复大块下颌骨缺损时往往在形态和数量上难以满足要求。近年来使用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简称BMG)对骨诱导形成作用影响,评价骨基质明胶与壳聚糖(Chitosan简称CH)复合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80例Wistar大白鼠的下颌骨缺损内植入BMG/CH复合材料,并设空白对照,植入后1周,2周,4周,8周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骨形成的情况,结果:BMG/CH复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其成骨方式为软骨化骨,结论:BMG/C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
12例两侧下颌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肿瘤和创伤致两侧下颌骨体部和颏部同时缺损时 ,称之为两侧下颌骨缺损 ,亦有称巨大下颌骨缺损[1] ,此种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并造成咀嚼、咬合、吞咽和语言功能的破坏 ,修复较为困难 ,是口腔颌面部疑难的问题之一[2 ,3] 。我科 1990~ 2 0 0 0年间共修复下颌骨缺损 2 16例 ,其中两侧下颌骨缺损 12例 ,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 7例、女 5例 ,年龄 2 5~ 5 8岁 ,平均 39岁。缺损原因及范围 :下颌骨巨大造釉细胞瘤 3例 ;下颌骨多发性角化囊肿 2例 ;恶性肿瘤致下颌骨缺损 5例 ;电击伤和爆炸伤致下颌骨缺损 2例。缺损范围 :…  相似文献   

9.
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护理NURSINGOFMANDIBULARDEFECT王爱根杨明达作者单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10009)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众所关注的课题,本文讨论的重点是肿瘤手术遗留的缺损修复。我院于1958年开展此项手术,以后又对...  相似文献   

10.
11.
骨膜原位成骨促进兔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并验证骨膜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只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去除骨膜组和保留骨膜组,每组6只,均制备下颌骨体10mm×8mm全层骨缺损,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肉眼、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计算缺损区新骨面积,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X线、扫描电镜及组织学结果显示,第4、8周时保留骨膜组的成骨速度、新骨量及骨密度均优于去除骨膜组,第2周时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保留骨膜组后期出现少量中央成骨,去除骨膜组整个观察期间主要为边缘成骨。第2周时两组间新骨生成面积无明显差异,第4、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骨膜能促进成骨,手术1个月后骨膜成骨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性后聚乳酸(PLA)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制备的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PLA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改性后,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A纳米微球(PLA-N)、BMP-2-PLA 纳米微球(BMP-2-PLA-Ns)凝胶。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PLA-Ns凝胶组(对照组)、BMP-2-PLA-Ns凝胶组(实验组),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对照组植入PLA-Ns凝胶,实验组植入BMP-2-PLA-Ns凝胶,空白组不予特殊处理。术后第1、2、4周处死家兔,截取缺损区颌骨段,进行影像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影像学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良好,阴影不明显,修复效果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HE染色观察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大量新生血管和继发性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痂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第1、2周,实验组PCNA阳性软骨细胞多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第4周,各组PCNA阳性细胞均罕见,PCNA阳性细胞检出率低于第1、2周。结论 BMP-2-PLA-NS缓释系统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牵张成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25只健康成年兔随机分成6组,实验组5组,每组4只,对照组1组共5只。25只兔均行一侧下颌骨切开截骨术,实验组安置自行设计的下颌骨牵张器,经6 d间歇期后,以每天2次,每次0.4 mm的速度牵张8 d进入固定期,于牵张中期(牵张第4天)、牵张末期(牵张第8天),固定期第2、4、6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对照组术后仅保持缺隙而不牵张,与实验组对应的每个时间点处死1只动物,取下颌骨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牵张器牵张效率好,固位稳定,实验组动物的下颌骨被成功牵张,牵张区可见新骨形成。实验对照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不连及骨缺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兔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模型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多孔复合材料,测定其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人为制造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该材料(实验组)和不含骨形成蛋白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多孔材料(对照组),于2、4、8、16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光密度分析来评价该材料的成骨效果以及制备方法是否合理。结果: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0.05±3.12)MPa,压缩模量为(371.67±12.37)MPa;实验组在各个时期均可见到新生骨形成,且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对照组仅在初期有少量新生骨出现;实验组各个时段的光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6周时实验组缺损区同周围骨组织密度近似(P>0.5)。结论: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未破坏骨形成蛋白活性,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体内成骨能力,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可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髂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护理配合技巧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髂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手术操作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经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术中配合,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注重体温维持和无菌操作技术,23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挛缩现象,血管吻合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植骨髂骨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复杂、精细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术中维持恒定的体温对保证血管吻合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X线和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beagle实验犬4条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下颌骨体部2.0cm缺损实验模型;半年后,二期手术形成骨传送盘,固定口内牵引器,术后10d起,以0.5mm/次,每日2次的频率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引传送骨盘,至缺损区完全封闭。固定35周后安乐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摄片,测定新骨组织的弯曲极限强度和硬度并与正常骨组织比较。结果①下颌骨缺损完全封闭,传送骨盘与远端骨段形成骨性联接,新生的骨组织形态与自然下颌骨相同,不易区分。传送骨盘与对侧基骨形成骨性融合。②新骨组织形成正常皮质骨和松质骨结构,放射密度低于正常下颌骨。③压力实验DO间隙新骨组织平均极限强度(69.4±19.2)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78±3.5)%。传送骨盘与基骨的连接部位平均极限强度(46.9±8.4)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49.3±3.9)%。结论应用口内双端式传送牵引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5周新骨组织改建成熟为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骨质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发成骨修复小型猪下颌骨缺损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保留和去除骨膜情况下自发成骨修复小型猪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组织学表现。方法选择18月龄雌性中国小型猪8只,拔除其右侧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2个月后动物随机分为保留骨膜组(A组)与去除骨膜组(B组)。A组骨块切除长度分别为5cm与6cm,B组骨块切除长度分别为1cm与2cm,每个长度对应2只动物,骨块切除后均行坚固内固定。术后12周处死动物,标本行大体、x线及HE染色后组织学观察。结果保留骨膜5cm与去除骨膜1cm组完成骨连接,保留骨膜6cm与去除骨膜2cm组未完成骨连接。保留骨膜组可见膜内成骨,去除骨膜组可见软骨内成骨。两组未完成骨连接处可见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结论保留骨膜的成骨作用优于去除骨膜;保留骨膜时可以自行修复较大长度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组织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的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的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的不同部位,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痂内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的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的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学变化的不同源于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类骨质羟磷灰石(SBR)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该替代材料和自体骨混合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在实验动物双侧下颌骨内侧形成10 mm×10 mm×2 mm大小的临界性缺损,左侧骨缺损按照1∶1比例植入SBR和自体骨,右侧骨缺损内分别植入自体骨或缺如,术后2、4、8周取标本,进行大体标本、X线、组织学和Masson新三色染色法的形态学分析。结果生物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自体骨混合能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愈合。骨髓细胞很容易在该材料表面黏附,自体骨的加入更有利于新骨长入材料的孔隙中,分化增殖,形成骨基质,并钙化成熟。结论SBR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自体骨的加入更有利于早期成骨和替代材料的自我改建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