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方法26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内支架成形并支架植入术,共置入支架28枚(Palmaz支架21枚,Wallstent支架7枚),随访6~24月,观察血压、血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及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情况,并与术前比较。结果经皮肾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RAS)成功率96.5%,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在术后1-12个月随访血压及血肌酐显著下降(P〈0.05),并且服药种数显著减少(P〈0.05),但12~24个月时血压及血肌酐缓慢回升,接近手术前基线值,与术前基线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RAS术可在短期内改善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血压及肾功能,但作用有限,糖尿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S要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患者同一住院期间内行经皮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急性期疗效.方法 血管造影检查证实的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根据造影剂用量和术前.肾功能情况,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7 d内和7 d后行肾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02例患者共有148处冠状动脉狭窄和113处肾动脉病变植入支架,即刻手术均成功.术后30 d随访,l例患者于术后15 d因自行停止服用氯吡格雷后出现心肌梗死,其余患者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65例高血压患者中,7例(10.7%)血压恢复正常,11例(16.9%)抗高血压药物减量,其余47例(72.3%)患者的血压无变化.2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术前血肌酐水平为(158±57)μmol/L,术后为(142±71)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患者同一住院期间内行经皮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对11例经肾动脉造影确诊为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术前、术后血压、血肌酐(Scr)及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变化.结果 11例患者置入支架13枚均获成功,术后6月患者的血压4例治愈,6例改善,1例无效,Scr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ET-1、AT-Ⅱ自术后3月起即稳定在低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助于缺血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改善肾功能;机制与降低血ET-1、AT-Ⅱ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严重的肾动脉狭窄病人常合并高血压病和肾功能损害,本研究评价PIRA后肾功能改变情况。方法:1995年4月至今,31例病人接受PTRA,手术动脉40支,9例为双侧肾动脉狭窄,共有37个支架,3例肾动脉狭窄是由肌纤维发育不良症所致,不需支架植入,病例按肾功能情况分为两组,A组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59.1±17.7岁,血肌酐≤130μmol/L,平均102±17μmol/L。B组21例男16例,女3例,年龄69.9±7.8岁,血肌醉>13μmol/L,平均254±126μmol/L。于术前、术后1周内及术后6个月分别测定血肌酐水平,15例PTRA病人术前作肾DTRA扫描。结果:所有PTRA及支架植入术均成功,无并发症。2例作为急救性PTRA病人(血肌酐分别为510μmol/L及455μmol/L)继续维持血透,其中一例二个月后死于败血症,随访6个月中其他29例病人均存活,无并发症或须外科手术,平均狭窄由83.0±9.4%降为3.4±9.4%,A组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无显著改变(98±25μmol/L比101±13μmol/L,和术前比P=NS)。B组术后第一周有增高倾向,但无统计学意义(315±258μmol/L,和术前比P=NS)。可是6个月随访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205±109μmol/L,P<0.05。15例行肾UTRA扫描(30支动脉)供评价,18支显著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肾功能状况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4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术前肾功能状况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9例,eGFR≥60 mL/min)与肾功能异常组(22例,eGFR<60 mL/min),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血压变化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降压的幅度.结果 41例肾动脉狭窄患者(44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与肾功能异常组比较,肾功能正常组术后6个月收缩压的降压幅度[(24.5±8.6)mmHg vs (17.3±11.3)mmHg,P<0.05]及舒张压的降压幅度[(15.5±7.5)mmHg vs (10.5±6.4)mmHg,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功能无明显受损的患者早期行支架植入术,更易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引起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冠脉造影患者术前术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探讨可以反映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的更加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46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48 h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钾和尿钠、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值,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8.3±9.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者31例,合并糖尿病者20例,术前所有患者血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均使用相同制剂造影剂。冠脉造影术前和术后48 h患者血Cr分别为(85.79±19.69)μmol/L比(80.72±12.95)μmol/L (P>0.05);尿β2-微球蛋白为(313.63±615.61)μg/L比(685.05±1229.33)μg/L(P <0.05):血β2-微球蛋白为(1836.48±466.24) g/L比(1969±801.02)μg/L(P>0.05): 24 h尿钾为(29.81±12.97)mol/L比(51.18±59.08)mmol/L(P<0.05); 24 h尿钠为(159.06±77.82)mmol/L比(177.33±104.9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虽然术后血Cr无明显升高,但尿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钾均有显著升高, 24 h尿钠和血β2-微球蛋白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造影运用造影剂后,在血Cr无明显上升情况下,反映肾小管功能的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钾均有明显升高,血β2-微球蛋白,24 h尿钠也有升高的趋势,但因为样本量较小,目前尚无统计学差异。因此,肾小管功能的变化可以更加敏感地反映造影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参数结果以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经肾动脉造影证实肾动脉狭窄并行肾动脉血管成形术成功患者30例,对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参数、血压及肾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后狭窄肾动脉的峰值流速(peak flow velocity,Vp)由治疗前(279.6±94.3)cm/s降至(145.5±33.5)cm/s,肾内段动脉血流加速度(acceleration,AC)由(108.5±32.5)cm/s2增至(366.5±120.8) cm/s2,肾内段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从术前(0.067±0.054)s降至(0.035±0.032)s,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Rl术前为(0.72±0.21),术后为(0.70±0.4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平均收缩压由术前(26.35±2.13)kPa降至(20.29±2.45)kPa,平均舒张压由术前(16.43±2.51)kPa降至(13.25±2.27)kP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由术前(145.5±28.6)μmol/L降至(133.1±23.8)μmoI/L,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评价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效果的一种无创、简便、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吴春雷 《海南医学》2014,(13):1982-1983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多囊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的21例成人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腰腹部胀痛、血压和肾功能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5±1.5)分vs(5.0±2.0)分】、收缩压[(16.0±1.5)kPa vs(18.5±1.5)kPa]和舒张压[(10.0±0.8)kPa vs(13.5±1.0)kPa],以及肌酐[(215±60)μmol/Lvs(240±70)μmol/L]、尿素氮[(17.0±4.5)mmol/L vs(25.0±5.0)mmol/L】、肾小球滤过率【(61.0±10.0)ml/min vs(65.0±12.0)ml/min]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多囊肾患者能够明显改善其肾功能,有效控制血压,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在冠心病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入选者140例,分为正常对照组13例、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5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的TFPI浓度。56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比较外周血和冠状动脉窦血的TFPI浓度,4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窦血在术后即刻和术前的TFPI浓度。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有支架内再狭窄组17例和对照组11例,比较他们外周血的TFPI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的外周血TFPI水平分别为(0.613±0.407)、(0.499±0.227)、(0.446±0.253)、(0.39±0.142)和(0.378±0.140)μg/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 (0.404±0.178)μg/L]低于对照组[(0.517±0.256)μ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0.389±0.142)μg/L]低于对照组[(0.517±0.256)μg/L](P<0.01)。冠状动脉窦血浆TFPI水平[(0.368±0.143)μg/L]比外周血[(0.451±0.235)μg/L]低(P<0.01)。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之后即刻的TFPI水平[(0.389±0.170)μg/L]和术前[(0.382±0.140)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植入支架后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外周血TFPI水平[(0.385±0.189)μg/L]比对照组[(0.530±0.333)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PI的降低提示体内对TF介导的凝血途径阻断不足,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TFPI水平降低。冠状动脉局部的TFPI比全身血循环中的更低.冠状动脉局部的TFPI变化对临床治疗过程采用局部干预有指导意义。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外周血TFPI水平比无支架内再狭窄的低,有可能作为判断再狭窄的血液学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联合应用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对其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41例,给予贝那普利治疗;B组42例,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45例,给予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等指标。结果三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三组24h尿蛋白和血钾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24h尿蛋白为(0.41±0.05)g,低于A组的(0.67±0.11)g和B组的(o.64±o.08)g(P〈0.05);三组Scr、Ccr和BUN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Scr和BUN分别为(71.69±3.32)μmol/L和(6.21±0.13)mmol/L,低于A组的(88.42±3.50)μmaol/L、(8.19±0.17)mmol/L和B组的(87.95±4.13)μmol/L、(7.92±O.11)mmol/L(P〈0.05);C组治疗后Ccr为(86.35±3.30)ml/min,高于A组的(76.33±3.55)ml/min和B组的(75.87±3.62)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均可降低机体血压和尿蛋白,对肾脏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二者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治疗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105-1106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肾移植合并ARAS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单纯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20.65±12.93)mmHg与舒张压(62.34±3.17)mmHg分别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心功能分级分别比对照组低,且LVEF(65.65±5.34)%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肾功能获益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获益率72.73%(P<0.05)。结论:肾移植合并ARAS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与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并改善其心功能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肾动脉成形术血运重建对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01例(管腔狭窄≥70%),经肾动脉成形术重建。肾动脉血运。其中13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10)月,观察其血压、降压药物、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01例患者肾动脉成形术成功率96%。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0%±11%降至12%±10%。术后随访138例患者血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由(20.1±3.3)kPa降至(18.3±2.1)kPa,舒张压由(10.9±2.0)kPa降至(10.3±1.5)kPa;口服降压药品种减少(P〈0.01),由平均(2.4±1.2)种降至(1.8±0.9)种;术后1至2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4例,非开口病变是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高,并有助于此类患者血压的长期控制,支架内再狭窄与肾动脉狭窄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曾洪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3):17-1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就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慢性肾衰竭患者24例,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血一氧化氮及尿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血压为17.2±0.7/11.2±0.5kPa,比治疗前的18.8±0.7/12.0±0.4kPa降低(P〈0.05);血清肌酐治疗8周时为334±188μmol/L,比治疗前的436±195μmol/I.降低(P〈0.01);血清一氧化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8周时662±42ng/L,比治疗前的864±46ng/L降低(P〈0.05)。结论:缬沙坦能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减退的进展,从而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肾脏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李沛玲 《吉林医学》2011,(36):7695-7696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合并有高血压的肾动脉狭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患者52例,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后,定期随访(18±10)个月,观察患者血压以及肾功能改变。结果:术后病变动脉管腔直径狭窄率由(74±10)%降至(14±12)%;收缩压由(176±19)mm Hg(1 mm Hg=0.1333 kPa)降至(141±13)mm Hg,舒张压由(100±16)mm Hg降至(80±7)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较为明显(P<0.05)。结论:介入治疗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有助于患者长期控制血压,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动脉支架置入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Jiang XJ  Wu HY  Zhang HM  Ming GH  Zhang DY  Liu GZ  Hui RT  Liu L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46-2049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肾动脉血运对缺血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并随诊6~48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27例患者中,技术上PTRAS均成功。随诊6、12、24、36个月,患者血肌酐术前为155μmol/L±31μmol/L,术后分别为145μmol/L±22μmmol/L,143μmol/L±22μmol/L,145μmol/L±24μmol/L,140μmol/L±11μmol/L。手术重要并发症可见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为可逆性。结论缺血性肾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对肾功能有益,但手术并发症较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行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的脑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的脑梗死患者115例,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测定术前和术后1、2、3 d肾功能,分析低渗非离子造影剂对脑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20例,发生率为17.4%.平均造影剂剂量CIN组为(230±33)ml,非CIN组为(120±6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造影剂201~250 ml组肌酐水平与100~150 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并支架置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与造影剂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蓉  李丽  徐勇  智光 《重庆医学》2006,35(9):836-837
目的观察肾动脉狭窄(RAS)所致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RASH)患者,经肾动脉介入术后的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的变化。方法回顾性68例RASH患者,单侧狭窄42例,双侧狭窄26例,病变血管共94根,狭窄程度超过70%的68根;9例肾动脉球囊扩张术,59例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7d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结果68例患者肾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100%;术前血压(174.35±33.92/137.04±25.60)mm Hg(1mm Hg=0.133kPa),术后(103.95±24.95/82.83±18.91)mm Hg,血压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愈40例(58.8%),好转8例(11.7%),无效20例(29.4%),总有效率为70.5%。服用降压药品种数术前平均(2.5±1.0)种,术后(1.6±1.0)种,用药品种数减少,P<0.05。结论肾动脉介入治疗为RASH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血压明显改善,服用降压药品种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9.7)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4例和辛伐他汀组29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40 mg晚上一次口服,4周后复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普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6±0.92) mol/L比(4.88±1.12) mol/L、(2.63±0.60)mol/L比(2.61±0.68) mol/L、(12.49±4.36)mg/L比(12.74±4.24) 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46±0.93) mol/L比(4.10±0.70)mol/L、(2.34±0.62) mol/L比(2.07±0.59)mol/L、(3.05±3.06) mg/L比(1.72±1.19) mg/L,治疗后两组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上述指标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有1例ALT有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20 mg相比,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不仅明显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更明显地降低CRP,进一步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肾动脉狭窄(RAS)患者的血压、肾功能等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57例老年性高血压RAS患者的64条狭窄肾动脉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S)治疗,随访2年,观察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55例患者的62条肾动脉行介入治疗狭窄或闭塞部位均获得开通,成功率96.88%,有24条肾动脉行PTRA术式,38条肾动脉行PTRS术式,术后1周血压治愈率10.53%,改善率89.47%;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2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r在不同时期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术后2年的收缩压、舒张压、Cr及服用降压药的种类与术后1周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RAS患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术后长期观察发现对血压及肾功能均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出现蛋白尿患者,其24 h尿蛋白定量<3.5 g、肌酐清除率>30 ml/min、血肌酐<300μmol几,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40-78岁,平均53.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接受苯那普利治疗,用量为10-20 mg/d;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用量为5-10 mg/d。治疗观察4周,每周复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监测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16例,有效(减少20%以上) 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血压(158.5±13.4)mmHg/(98.6±9.5)mm Hg,治疗后(126.3±8.2.)mmHg/(75.6±8.4)mmHg;对照组治疗前血压(158.7±12.7) mm Hg/(95.2±9.3)mm Hg,治疗后(126.1±8.1)mm Hg/(75.3±8.2)mm H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酐清除率、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对肾脏的作用是扩张肾小球微血管,尤其是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滤过压,从而缓解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滤过状态,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本组资料显示苯那普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漏出,阻止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