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从1987~1989年结合农村开展春秋季大面积灭鼠,对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鼠种密度与带毒情况1980~1986年,主要鼠种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鼩鼱等。总鼠密度为18~26%(鼠夹法),其中野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为14%,室内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为22%。鼠类带毒情况调查,总阳性率为5.19%(14/270),其中黑线姬鼠为6.55%(11/168),褐家鼠为2.94%(3/102)。从1987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用敌鼠钠盐进行室内外大面积灭鼠,总鼠密度基本控制在3%以内,室内外优势鼠种已不明显。1988年3月份和10月份,全县共采集鼠肺标本80份作鼠类带毒情况调查(黑线姬鼠35,褐家鼠45),检测结果,全部阴性。EHF发病率1980~1986年共发生EHF462例,年发病率为15~30/10万,平均发病率24.6/10万。1987~1989年共发生EHF 60例,发病率1987年为6.62/10万(25/377 641),1988年4.44/10万(1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0年3月~2001年2月对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97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鼠形动物总数的35.77%,其次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年平均鼠密度为3.35%.3~4月和10月到次年1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生境中鼠密度的变化情况,在繁殖高峰前采取灭鼠措施,对降低鼠密度,防止传染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咸阳机场口岸鼠类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鼠害和加强出入境检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年11月~2001年11月采用夹夜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共捕获鼠类95只,经鉴定隶属l目3科5属6种。年平均鼠密度为1.34%(96/7116)。农场的鼠密度较高,为5.0%(60/1200),全年鼠密度6~7月为高峰期。鼠种构成:大仓鼠为优势鼠种,占42.1l%(40/95);黑线姬鼠占21.05%(20/95);褐家鼠占16.84%(16/95);小家鼠占12.63%(12/95);黄胸鼠占6.32%(6/95);达乌尔黄鼠占1.05%(1/95)。检获鼠体外寄生虫革螨17种、新蚤属蚤及吸虱等。[结论] 咸阳机场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相对简单,灭鼠重点应放在农场,把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塘口岸鼠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新塘港鼠类的本底情况。〔方法〕从2000年8月~2001年7月采用ELTON夹日法,对新塘口岸鼠类的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鼠类分2科2属5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板齿鼠和食虫目之臭鼩鼱。其中以褐家鼠和臭鼩鼱为优势种。年平均密度(含臭鼩鼱)为2.56%,高峰期为3~9月,以6月份为最高(4.31%)。〔结论〕应重视在鼠类活动的高峰期加强鼠类的防制,以降低鼠密度,防止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西安市未央区某大学城学校及其周边城镇、农村鼠类密度、种群结构、季节消长,为鼠类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结果 2018—2022年共捕获鼠类88只,分别为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4种鼠类,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7.73%;平均鼠密度为0.72%。2022年鼠密度最高(1.11%),2020年鼠密度最低(0.52%)。鼠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呈双峰分布。鼠密度以农村最高,城镇次之,学校最低。结论 初步掌握此区域鼠密度水平、季节消长及种群结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鼠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鼠类本底情况,做好鼠类监测工作。[方法]从1999年4月~2000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常熟口岸的鼠类种群的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438只,隶属4属7种。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42.51%,屋顶鼠为首次发现;全年平均鼠密度为5.0%,3~7月为高峰期;鼠类繁殖高峰期为6、10月。[结论]应根据鼠类季节消长情况和繁殖高峰期特征,适时开展灭鼠工作,并与经常性灭鼠相结合,有效地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辽宁省鼠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21年辽宁省共布放鼠夹有效夹74 294夹次,共捕获鼠类549只,全省鼠密度为0.74%,农村鼠密度(1.01%)大于城市鼠密度(0.45%)。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其构成比为65.94%,其次为黑线姬鼠(18.76%)和小家鼠(14.57%)。总体鼠密度和城市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曲线,密度高峰分布在9月(0.92%)和7月(0.66%),而农村鼠密度在9月(1.21%)达到全年最高。不同生境季节消长中居民区呈单峰型曲线,而重点行业呈双峰曲线。重要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均呈单峰型曲线。结论 应根据不同的鼠种、生境和密度高峰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以期达到有效控制鼠传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列车鼠害情况,更好地进行列车鼠害防制,2001~2003年我们针对列车鼠密度、种群、迁移、消长规律和鼠害常见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的旅客列车。用粉迹法监测鼠密度;根据鼠形体和印迹鉴别鼠种;对列车有关距离、缝隙及结构现场调查测量并绘制鼠密度曲线。结果与分析鼠害情况:监测海拉尔铁路分局管内8组客车.鼠害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掌握镇江开放口岸鼠种和鼠密度情况,指导口岸鼠类的控制,防止传染病的传入或传出。方法镇江开放口岸有大港、谏壁、高资和扬中4个区域,每个区域选码头、草灌、仓库和生活4种不同环境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 8年共回收有效鼠夹2 5 4 6 6只,捕获鼠形动物1 9 7只,密度为0.7 7%,经鉴定鼠形动物属3目3科5属7种。8年中2 0 0 2年鼠密度最高为1.4 7%,2 0 0 9年最低为0.3 2%。不同年份鼠密度有显著性差异(2=5 8.3 6,P<0.0 1),不同环境中鼠种构成有显著性差异(2=51.52,P<0.01),鼠密度与监测年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5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通过鼠密度调查,掌握了镇江市开放口岸不同环境鼠的种群和密度情况,镇江市开放口岸有外来鼠种的入侵。指导今后灭鼠活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订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城镇设置居民区和特殊行业2种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村内和村外2种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09-2013年辽宁全省共布放鼠夹506 806夹次,有效夹485 792夹次,捕获鼠类7548只,平均鼠密度为1.55%,农村(2.25%)远高于城市(0.93%),自然村(2.25%)>特殊行业(1.09%)>居民区(0.78%);总体鼠密度、各年间鼠密度和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在4-5月和9-10月出现2个密度高峰;褐家鼠为辽宁省优势鼠种。结论 2009-2013年鼠密度呈小幅升高趋势,鼠密度季节消长均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农村鼠密度应重点防控。鼠类防控应根据其季节消长特点,在2个密度高峰期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达到控制鼠传疾病目的。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鼠情动态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部分城乡三年来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我省城乡鼠种构成以三大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为主,基本查清了与人类接触密切,且传播EHF的鼠类的分布规律,证实全省城乡鼠密度有两个高峰(4~5月和9~10月),分析出我省EHF和鼠密度两者的高峰相吻合,鼠密度高峰在病峰之前,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几年来大规模城乡灭鼠活动,三年来全省密度逐年下降,证实我省灭鼠防病工作质量可靠,鼠密度和EHF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与鼠情及人间疫情监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清阳江港口岸鼠类本底情况,为适时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江港口岸鼠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7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3.71%;其次为臭鼩鼱。鼠类年平均密度为13.67%,生活区的鼠密度最高达19.23%;港区堆场鼠密度最低为4.53%,夏季7~9月鼠密度最高。[结论]本次调查显示,阳江港口岸的鼠密度较高,1年之中应开展3.4次全面灭鼠工作,以有效的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16—2018年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的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餐饮业、自然村和居民区3种生境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西安市2016—2018年各个监测点合计捕鼠277只,3年平均密度为0.42%;农村自然村的3年平均密度(1.12%)显著高于餐饮业(0.43%)和城镇居民区(0.22%);2016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0.32%),2017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1月(0.63%),2018年则在7月(0.84%)达到高峰;不同生境间鼠种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以小家鼠为主,其次为褐家属。结论掌握了西安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城镇不同生境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 ,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金山区 14个街道 (镇 )在春季灭鼠前、后于不同生境各调查 1次鼠密度 ,对捕获鼠进行鼠种鉴定。 [结果 ]灭鼠前重点行业鼠密度最高 ,一般行业最低 ,灭鼠后外环境鼠密度最高 ,平均鼠密度灭鼠后较灭鼠前下降 77 91% ;小家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黄胸鼠最少。 [结论 ]金山区外环境和城镇重点行业室内鼠密度较高。小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青岛空港口岸鼠类、蝇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本口岸鼠类、蝇类防制及国际卫生机场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5月~2004年4月采用笼捕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从2004年1月~12月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4只,经鉴定隶属1目1科2属.年平均鼠密度为1.3%.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49.1%;小家鼠占25.4%;黄胸鼠占25.4%.雌雄性别比为10.97.在调查中共捕获蝇类1268只,分3科8属8种,其中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活动高峰期为8~10月.[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青岛空港口岸的蝇类情况,应在蝇类密度达到高峰前采取措施,控制蝇类密度,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青岛空港口岸鼠密度较低,鼠种构成简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十堰城区四害 (鼠 ,蚊、蝇、蟑螂 )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 ,为除四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依照全省规定的方案分别定期用鼠夹、吸蚊管 ,诱蝇笼、粘蟑盒进行监测 ,鉴别种群并分析全年消长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法与步骤1.1 监测地点 城区按东、西、南、北、中各设 1个鼠、蚊、蟑螂密度监测点 ,蝇密度监测在城区的 ,城、乡各设 1个监测点。1.2 监测频率 蚊、蝇、蟑螂密度 4~ 11月每月监测 1次 ,鼠密度 1~ 12月每月监测 1次。1.3 监测方法1.3.1 鼠密度监测用夹夜法 ,晚放晨收。捕捉的老鼠需鉴定鼠种 …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宜昌地带鼠类种群数量变动及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10年的鼠情监测,发现长江三峡宜昌地带鼠类种群密度野外与室内的变动趋势不一致。野外鼠类密度高峰在1983~1984年,达11.54~24.49%,其他年份在4~7.5%之间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是非密度制约因素,但密度制约因素亦有一定影响。室内鼠类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不明显,但密度普遍较野外高(1984年除外)。室内优势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野外是黄毛鼠和黑线姬鼠,但存在交替更换现象。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的孕鼠最高胎数分别为11、12、12、14和9。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对吴淞沿江地区鼠类种群及密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15只,隶属于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臭鼩鼱),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06%。  相似文献   

19.
沧州市于 1986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 ,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我市HFRS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于1998~ 2 0 0 2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1 监测内容及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 ,每年选 4个县为监测点 ,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 ,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3 0 0夹次 ,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 ,剖取鼠肺 ,用荧光免疫法查HFRS抗原。2 结果与讨论 2 .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  1998~ 2 0…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三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86~1988年,对上海市进行了三年鼠情监测,观察到在市区、郊县室内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获鼠总数的67.84%和46.08%;其次是黄胸鼠。郊县监测点的褐家鼠、黑线姬鼠构成比高于市区,这可能与郊县生态环境相关。从三年逐月鼠密度曲线分析,观察到城乡家鼠数量波动,在时间上分布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每年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即春季(3~5月)和秋季(9~10月),有时一个波也分裂为2~3个小波。同时观察到,灭鼠运动对鼠密度的变动影响,如1988年市区灭鼠质量与深度优于郊县,致使城、乡鼠密度有明显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