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更昔洛韦治疗38例此病患儿,并与既往未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38例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使用更昔洛韦组热程缩短、咽峡炎改善、眼睑水肿消失、淋巴结和肝脾明显缩小、白细胞总数降至正常、异型淋巴细胞恢复〈10%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采用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尚无特异性疗法,为探讨α-干扰素对本病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近2年诊断明确的58例患儿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诊断标准 (1)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2)外周血有一次查见异形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10%以上;(3)外周血有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丽科伟)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观察。方法随机对照方法将400例符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治疗组(35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治疗,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疗效明显,患儿热退时 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病例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对照组,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异型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日、体温降至正常时间、肝脾淋巴结缩小时间均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除EB病毒为最重要病原外 ,还有多种病原可以产生与之完全类似的综合征。本院就近 3年中本院收住的 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儿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6例其他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对照。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临床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 4岁 3个月 ,最小 1 5个月 ,平均2 7个月。同期收住其它异淋增高病儿 71例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5例 ,传染性单核…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误诊分析山东省立医院儿科(250021)彭京洪,尹洪臣,钟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简称IM)是EB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肾脏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肾脏损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儿科(210006)孔晓红,顾旦平,潘淮宁,黎书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由EB病毒引起,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其中肾脏损害较少,为0~13%,近期刘氏报道为45.8%,我院于1982年1月~...  相似文献   

8.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种疗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我院对1998年1月~1999年9月确诊的IM患儿116例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α-干扰素(IFN-α)或病毒唑治疗结果比较。患儿符合以下3项标准:①发热、咽炎、肝睥淋巴结肿大、睑肿等;②外周血中变异淋巴细胞分类≥0.1;③血清EBV-IgM阳性。将116例患儿随机分为IVIG0.2g~0.4g/(kg·d)组28例,IFN-α100万U/d组46例、病毒唑10mg~15mg/(kg·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想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治疗IM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各异。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我院对确诊的40例患儿使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5例IM住院患儿均符合《小儿传染病学》关于IM的诊断标准,且血清学检查巨细胞病毒(CMV)抗体IgM和咽拭子培养均阴性。将65例IM患儿随机分为GCV组40例和α干扰素(IFNα)组25例。入院时GCV组和IFNα组患儿的性别分别为(男/女)21/19例和17/18例、平均年龄中位数(M)为4.6岁和4.2岁、病程M为5.0d和4.0d、低中度/高热为21/9例…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儿童发病率逐年增多,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并发症多,病情重。我科曾收治1例发热、皮疹待查的患儿,死亡后经尸解证实为“重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eleosis,IM)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引起,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皮疹等。我们最近收治1例以粒细胞缺乏、贫血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我院1986年8月~1987年8月收治的18例中,误诊12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8例传单病儿年龄7个月~7岁。误诊12例,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B淋巴细胞增殖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变化的始发环节,该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 技术检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人B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在BLyS基因的高保守区设计相应引物和荧光探针,实时检测PCR产物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由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靶基因中BLyS的水平。结果:RFQ-PCR检测靶基因mRNA含量的线性范围为109 ng/L ~101 ng/L,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测定的变异系数v分别为1.88%~5.89%和6.32%~12.34%。1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样本的BLyS mRNA水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成功建立RFQ-PCR检测BLyS 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而且发现BLyS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BLyS可以作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个参考指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53-55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发病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方法 对17例确诊HCMV感染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与25例EB病毒感染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特点相比较.结果 与EBV组比较,HCMV组患儿淋巴结肿大少见(P<0.05),渗出性咽峡炎少见(P<0.05),肝功损害较轻(P<0.05),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程度较低(P<0.05),HCMV组病例经更昔洛韦治疗后可以全部治愈.结论 HCMV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与EB病毒相关IM有所差异,更昔洛韦对以上两种病原感染的IM治疗均有效.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 nucleosis,IM)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主要由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感染引起 ,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皮疹等。我们最近收治 1例以粒细胞缺乏、贫血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报告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伴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现报告如下: 患儿女9个月.  相似文献   

17.
阿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IM)是儿童期常见的EB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且IM治疗不及时可转化为致死性IM,并同一些肿瘤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白血病、淋巴瘤等。1995年1月-1996年1月我们用阿昔洛韦(ACV)治疗IM30例剂量为15mg/kg·d稀释静点,连用7-10天,并与青霉素、病毒唑等一般治疗组对照,结果表明,该药可使患者发热等临床症状快速缓解,肝、脾、淋巴结较早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匹多莫德组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常规对症治疗,匹多莫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疗程2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恢复情况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匹多莫德组患儿热退时间、扁桃体炎消退时间、肿大淋巴结缩小时间、肿大肝脾缩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 < 0.05)。匹多莫德组治疗后CD3+、CD8+水平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下降(P < 0.001);CD4+水平、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上升(P < 0.001)。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亚群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匹多莫德口服液辅助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治疗喘憋性肺炎4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扰素治疗喘憋性肺炎42例浙江省丽水市医院儿科(323000)雷后兴,王群华1991年1月~1993年5月间,我们应用α-干扰素治疗喘憋性肺炎(简称喘肺)4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喘肺的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  相似文献   

20.
鉴于近有一篇灭滴灵治疗咽峡炎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功的报告,我们对5例疑似细菌性扁桃体炎而对抗菌素无效的患儿,给以灭滴灵的前瞻性试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