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优成像相位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最优成像相位窗。【方法】对450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数据分别在R-R间期5%~95%每隔1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建,对后处理图像按5级评分,记录扫描期间心率,将450例患者按心率<50次/min为Ⅰ组,心率50~59次/min为Ⅱ组,心率60~69次/min为Ⅲ组,心率≥70次/min为Ⅳ组,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相位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Ⅰ、Ⅱ、Ⅲ组75%相位图像质量最优,Ⅳ组右冠最优的相位窗为35%,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最优的相位窗为35%,Pearson相关分析在R-R 35%相位,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心率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相位的图像质量有差别,高心率下,可用35%相位的图像来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利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重建出20%~80%R-R间期轴位图像,分别进行三维VRT重建.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 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CX)、右冠状动脉(RCA)在心动周期时相的60%~70%成像效果较好.左主干(LM)除40%R-R间期外,其余时相成像效果均较好.结论 当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时,60%、70%R-R间期是最佳重建相位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与冠状动脉Z值联合检测对早期评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 CAL)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07/2022-12月在作者医院确诊为KD的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1)和无CAL组(n=53),记录比较两组KD患儿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主干、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主干、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和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 LCX)的Z值和血清中NT-proBNP与CK-MB的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冠...  相似文献   

4.
陈盛亮  林卓茂  黄文清  丁小明 《右江医学》2012,40(3):317-319,455
目的探讨心率及其变化对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受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疑似冠心病患者192例,按心率不同分成小于60次/min组、61~70次/min组及大于70次/min组三个组,并将右冠状动脉(RCA)图像质量作为参考,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3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心率在小于60次/min、61~70次/min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但在扫描过程中心率变化幅度大者成像质量有所下降,以右冠状动脉明显,特别是中段最为显著,其次是回旋支,前降支影响最小。结论 128层螺旋CT能够很好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率及其变化可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选择合适的心率及维持心率的稳定是保证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了解3支病变的特点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文中分析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3支病变患者515例,最终入选463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n=289)与中青年组(<65岁,n=174),回顾性分析2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①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积分、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artery,LCX)积分、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病变比例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②中青年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及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均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缺血性脑卒中者、血尿酸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总积分与左主干病变、高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fating plasma glucose,...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最佳,左旋支在55%显示最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可疑冠心病的1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后处理,其中33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2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优良率达87.3%;心率〈60次/min、61~70次/min和〉71次/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1.4%、83.3%和55.6%,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2.836,P〈0.01);重建相位在70%时,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优良图像率分别为99.2%、96.8%、91.3%和87.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63,P〉0.05);3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489个可比节段),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5.8%、80.7%、97.0%和94.1%。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但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需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最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 < 65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 > 70次/min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 < 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关系,并确定其重建最佳舒张与收缩期相。方法对连续入选拟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20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R R间期内以5%间隔行多时相重建,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价分析各冠状动脉主干最佳重建时相与心率的相关性。结果心率80次/分以下时,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旋支(LCX)在R R间期的7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心率大于80次/分时,RCA、LAD、LCX分别在R R间期的35%、40%、35%重建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使用DS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时,可根据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当心率80次/分以下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75%左右的舒张期;当心率在80次/分以上时,最佳重建时相应选择在R R间期35%~40%的收缩期。  相似文献   

10.
心率及重建时相对M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经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成像(VR)及血管分析软件等多种方法处理。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随心率、心律的改变有明显的变化,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图像质量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较明显时成像质量下降。左冠前降支在70%~75%时相显示好,回旋支在60%~70%时相显示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0%~45%时相显示较好。结论: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变化对MS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并同时比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30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1259节段。可评估率96.8%,不可评估节段3.2%,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1.9%;显示230处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发生部位以前降支最多。依据节段计算64MSCT的准确性,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3.9%,准确率91.1%。结论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分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与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冠脉分支的显示能力。方法对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征求患者同意,对该组患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作为做对照。B组行25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结果 A组质量评分为(2.50±0.43)分,B组质量评分为(2.49±0.52)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冠状动脉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50%的狭窄的敏感性为95.6%(66/69),特异性为95.7%(114/119),阳性预测值92.9%(66/71),阴性预测值97.4%(114/117)。结论 70次以下心率条件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与256层螺旋CT无明显差异;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4.
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64层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A组)行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其中48例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做对照。对另外10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B组)行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和冠状动脉分支显示率。结果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20±0.47)分,明显低于B组的(1.37±0.63)分(P<0.05)。两组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9%(56/59),特异性为93.2%(124/133)。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分支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  相似文献   

15.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320排动态容积CT(东芝Aquilion One动态容积CT)用于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采用320排CT对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180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伞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1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对照.通过横轴位、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图像(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莺点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冠脉成像质量4分145例(80.56%),平均心率为63(52~85)次/min;3分25例(13.89%),平均心率为78(77~98)次/min;2分8例(4.44%),平均心率为85次/min;1分2例(1.11%),平均心率为96次/min.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CTA发现40个节段狭窄≥50%,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37个节段狭窄≥50%.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4.59%、94.80%、87.50%、98.82%.结论 宽探测器平台下非螺旋扫描模式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少,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gt;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64-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其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同时经64-S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拟诊为冠心病的图像资料。结果39例50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每位患者分13个节段),64-SCT图像质量1、2、3级分别为185(36.5%)、236(46.5%)、86(16.9%)个节段,其心率范围分别为(62&#177;5)、(66&#177;4)、(75&#177;10)次/min。其中1、2级共421/507(即优良率达83.1%)个节段,能满足临床诊断;而86(86/507,16.9%)个节段因严重钙化51个(51/86,59.3%)或运动伪影35个(35/86,40.7%)无法对管腔进行评价。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金标准”,64-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8%、94.9%、93.3%、88.5%、95.5%。结论64-S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十分准确,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无创性筛查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D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最佳重建相位。方法对61例病例行64MD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原始数据分别按R—R间期30%,35%,40%,45%,50%,60%,70%,75%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记录扫描期间平均心率,心率〈70次/min为Ⅰ组,≥70次/分为Ⅱ组,分析不同心率组不同R-R时相对各支冠状动脉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Ⅰ组的所有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在单一的75%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Ⅱ组的所有冠状动脉可以在单一的45%或加%的相位上获得最佳图像质量,多时相重建并不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结论随着64MDCT的时间分辨率的充分发展,所有有关冠状动脉节段能在一个重建间隔得到有诊断价值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