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与吲达帕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307例高血压患者分3组:A组(61例)用吲哒帕胺2.5mg,qd;B组(118例)用吲哒帕胺2.5mg,qd,加美托洛尔25mg,bid;C组(128例)用吲哒帕胺2.5mg,qd加咪达普利5mg,qd。疗程均为8周。各组治疗2周后若偶测血压仍>140/90mmHg(1mmHg=0.133kPa)则药物剂量加倍(联合用药组吲哒帕胺剂量不变)。结果:3组高血压患者治疗8周后动态血压监测显示,除A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动态血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心率除B组患者治疗后明显减低(P<0·01)外,其他2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血压各指标比较,B、C2组与A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FMD有明显改善(P(0·01),而A、B2组治疗前后FMD无明显改变(P>0·05)。3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A组有5例(8.2%)发生低钾血症,B组有3例(2.5%),C组未发现低钾血症;B组有8例(6.8%)出现心动过缓,A、C2组均未发现;C组有6例(4.7%)因干咳而退出试验,A、B2组均未发生。结论:咪达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是一种较佳的组合,降压疗效较好,还具有改善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不良反应少,且服用方便,价格便宜,可作为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计算加压前后血管内径变化值占基础测值的百分比 ( FMD%) ,以此代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比较 2 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测定结果。结果  2 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FDM%为 ( 6 .5 4± 8.6 6 ) %,正常人为 ( 11.13± 10 .6 6 )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1] ,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 ,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 ,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ACEI) ,文献报道[2 ] ,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1 病例选择1 .1 选择职工干部体检 ,坐位右臂舒张压 90~1 1 0 mm Hg,( 1 mm Hg=0 .1 3 3 kpa) ,收缩压 1 40~1 80 mm Hg的 6 1例做观察组。根据 1 999年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2例老年高血压患联合服用赖诺利10mg,1次/日,吲达帕胺25mg,1次/日,连服4周。结果:显效率50%,总有效率77.3%,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赖诺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有良好效果,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已作为抗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但其所致的持续性干咳 (发生率为 1% 3 3 % )常给患者带来麻烦 ,被迫停药情况常有发生。咪达普利 (Imidapril)是一种不含巯基的新型ACEI ,具有相对较低的咳嗽发生率。但目前报道尚有争议。本文拟与卡托普利对照 ,对咪达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咳嗽发生率进行评价。患者与方法 :轻 中度高血压 (DBP95 115mmHg) [1mmHg= 0 .13 3 3kPa]患者 5 7例 ,使用安慰剂洗脱 2 3周后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采用双盲法 ,咪达普利组每日口服 5mg(早上…  相似文献   

6.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吲达帕胺 (indapamide ,简称IDP)是一种长效的非噻嗪类利尿和血管扩张剂 ,其特点是降压作用缓和而持久 ,不良反应少而轻[1] 。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1年 8月 ,作者对门诊 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开放式试验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其对老年高血压病降压疗效及对重要器官和代谢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选取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 ,停用影响血压的任何药物 2周 ,同时服用安慰剂每日 1片共 2周 ,每周测血压 1次 ,若平均收缩压≥ 2 1 3kPa或平均舒张压≥ 12 7kPa或二者均符合标准方进入治疗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的降血压作用,不良反应,对代谢的影响及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的疗效。方法 按1999年WHO标准选取原发高血压病例,分为吲达帕胺组(667例,吲达帕胺2.5mg,每日一次)与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33例吲达帕胺2.5mg/d 培垛普利4mg/d)。由固定医生每周随访一次,测坐位血压,并于冲洗期末和降压治疗2周后测动态血压,冲洗期末及治疗4周后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血钾及尿白蛋白排泄量。结果 吲达帕胺组服药后4周,8周,12周,总有效率分别达72.7%,77.3%和81.8%,降压的T/P比在60%以上,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P<0.01)。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治疗4,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达72.7%,84.8%。仅个别病人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单药降压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并能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与ACEI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咪达普利对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咪达普利,5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25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监测24h动态血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临床疗效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咪达普利降压作用可持续24h。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中型高血压患者短期使用咪达普利安全、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更为有效的途径。方法将56例经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仍高于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盐酸苯那普利20mg,口服,每日1次,吲达帕胺2.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28例,单用盐酸苯那普利40mg,口服,每日1次,共21天。结果显效率治疗组46.5%,对照组17.9%,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部分血液学指标,治疗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苯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和非洛地平联合与吲达帕胺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1999年WHO标准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例,分为A组(吲达帕胺2.5mg,非洛地平5mg,每日一次,53例),B组(吲达帕胺2.5mg,苯那普利10mg,每日1次,53例);由固定医生每周随访1次,测坐位血压,于服药前、服药后4w、8w、12w检查血糖、血脂、电解质、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结果 两组药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降压幅度中,两组对DBP的降低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对SBP和PP的降低则B组优于A组(P<0.05)。两组仅有轻微的不良反应,均不需停药。结论 吲达帕胺分别与非洛地平及苯那普利联合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理想联合方案,对SBP和PP控制方面以吲达帕胺与苯那普利联合更佳,且能抵消影响血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的降血压作用、不良反应、对代谢的影响及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的疗效.方法按1999年WHO标准选取原发高血压病例,分为吲达帕胺组(66例,吲达帕胺2.5 mg,每日一次)与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33例吲达帕胺2.5 mg/d+培垛普利4 mg/d).由固定医生每周随访一次,测坐位血压,并于冲洗期末和降压治疗2周后测动态血压,冲洗期末及治疗4周后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血钾及尿白蛋白排泄量.结果吲达帕胺组服药后4周、8周、12周,总有效率分别达72.7%、77.3%和81.8%,降压的T/P比在60%以上,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尿白蛋白排泄量减少(P<0.01).吲达帕胺+培垛普利组治疗4、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达72.7%、 84.8%.仅个别病人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单药降压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对糖代谢、脂代谢和血钾无明显影响,并能减少尿白蛋白排泄量.与ACEI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以动脉舒张压或(和)收缩压增高,并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改变〔1〕。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FMD)是高血压形成的主要机制和发病环节之一〔2〕。但有关原发性高血压1、2、3级患者肱动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文以我院高血压俱乐部患者联合应用缬沙坦与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探讨其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1GT)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高血压合并IGT患者40例,共6个月,分析治疗前后血压、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贝那普利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计算其舒张内径的变化率(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P〈0.01),舒张压、FINS、HOMA—IR下降(P〈0.05),血浆NO水平、D升高(P〈0.05)。治疗前后D变化值(AD)分别与FINS、HOMA—IR、NO及它们的变化值AFINS、AHOMA—IR、ANO相关。结论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IGT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期门诊健康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高分辨率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基础内径、基础血流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MD较健康人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MD稍有升高,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检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FMD的变化,可为病变提供证据并进行干预性治疗,对于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探讨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91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舒张功能不全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45例与福辛普利组46例。治疗半年,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治疗前后E峰、A峰、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左搴等容舒张时间(IVRT)。测定、计算治疗前后患者的肺静脉血流图:S/D波幅比值、S/D时间比值。AR波幅及AR波时间。结果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能明显升高E峰、E/A比值(P〈0.01),明显降低A峰(P〈0.01)。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E/A升高显著(P〈0.01)。两者均能降低EDT(P〈0.05)。卡维地洛较福辛普利作用略强(P〈0.05)。两者都能降低IVRT(P〈0.05),而且作用相似(P〉0.05)。睁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对S/D波幅比值影响虽均不显著(P〉0.05),但可明显降低S/D时间比值(P〈0.01),且作用近似(P〉0.05)。卡维地洛与福辛普利则可显著降低AR波幅及时间(P〈0.01)。两组降低AR波幅作用亦甚相似(P〉0.05)。结论 卡维地洛及福辛普利均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而卡维地洛作用略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伊贝沙坦150mg qd,B组:伊贝沙坦150mg qd,+吲哒帕胺2.5mg qd,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及生化指标。结果伊贝沙坦加吲哒帕胺组有效率及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明显优于单用伊贝沙坦组,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伊贝沙坦与吲哒帕胺合用对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较单用伊贝沙坦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吲哒帕胺又名“寿比山”,是一种类似噻嗪类利尿剂,其作用机制为增加尿钠排出,减少血容量和心排血量,降低血管阻力和血管反应而降低血压。1985年有学者报道9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寿比山每日2.5g,6周后血压开始下降,16周后80%的患者血压达到正常水平。89%的患者治疗效果好,无不良反应,且寿比山对血脂、血糖、血钠、血钾均无影响,认为该药是一种降压效果可靠,毒副作用小的利尿降压药,被广泛用于中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了一些寿比山的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以引起医患双方关注。  相似文献   

19.
吲达帕胺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吲达帕胺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镀铜镉还原比色法测定36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吲达帕胺2-5~5 mg,每天一次,四周前后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 及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o,NO) 的水平。结果 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相比,ET显著增高而NO显著降低( P< 0-05),二者呈负相关(γ= - 0-6936,P<0-05);治疗后血浆ET降低,NO水平升高( P< 0-01) ,ET/NO比值降低。结论 吲达帕胺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7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成咪达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咪达普利10mg/d、缬沙坦80mg/d和咪达普利10mg/d加缬沙坦80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直至联合治疗,最大剂量为咪达普利20mg/d加缬沙坦160mg/d。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1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率(HR)。结果:①3组治疗后24hSBP、24h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3组治疗前后24hSBP、DBP的降低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3组治疗后LVMI和H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和HR的降低幅度均分别大于咪达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咪达普利或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