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蒙医针灸对萨病偏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萨病偏瘫后遗症患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萨病偏瘫后遗症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蒙医针灸,2组萨病偏瘫后遗症患者均连续治疗40d为宜,记录其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治疗前2组萨病偏瘫后遗症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ugl-Meyer量表、Barthel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蒙医针灸可显著提高萨病偏瘫后遗症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灸疏经调脏法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的作用价值。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入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能力变化。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残障率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给予脑梗死偏瘫的患者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对于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8例脑梗塞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疏经调脏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脑梗塞偏瘫采用针灸疏经调脏法进行治疗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对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依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并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ADL、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3疗程。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以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I)指数评定残障水平,以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运动功能,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FMMS评分和BI指数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结束后1月时两组患者残障率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P0.05)。并持续至治疗后1月(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与对照组的6.25%相当(P0.05)。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Zhong P  Fu WB  Xu ZH  Zhu XP 《中国针灸》2011,31(8):679-682
目的:探寻治疗脑梗死偏瘫的较佳疗法.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疏经组(A组)、调脏组(B组)及疏经调脏组(C组),每组50例.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疏经组以循经取穴为主,穴取四关、肩隅、外关、环跳、阳陵泉等;调脏组以腹针取穴为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健)、大横等;疏经调脏组取穴综合疏经组及调脏组穴位.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分别以Barthel指数表(BI)评定残障水平,以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FMMS)评定运动功能.结果:各组治疗后Bl指数显著提高、残障率降低、FMMS评分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疏经调脏组在提高BI指数、降低患者残障率、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疏经组或调脏组(P<0.05,P<0.01).结论:针灸疏经调脏法是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的较佳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疏经或单纯调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相应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早期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针灸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针灸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36%,对照组为70.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S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和CS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且研究组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方式治疗,并采取关节活动主被动训练等常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改善,其中研究组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脑卒中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促进了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赵彤彤 《光明中医》2016,(22):3320-332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仅给予早期针对性肢体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总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FMA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但研究组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恢复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辨证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组与卒中单元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疗程均为4周以上。结果:两组中风病病类诊断标准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鲁晓峰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28-829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针刺组(A组)、传统针刺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和改良巴氏指数(MBI)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八脉交会穴针刺法疗效与传统针刺法疗效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在临床应用上,前者更为患者接受,明显优于后者。同时发现针刺疗法配合现代康复技术,疗效明显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结论 早期应用针刺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是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最佳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眼针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t-PA、PAI-1、D-D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眼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t-PA、PAI-1、D-D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I-1、D-D水平均显著降低,t-PA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眼针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留有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100例住院患者据其住院号的单双随机分成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拮抗肌经络腧穴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Ashworth评价量表(MAS)、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MBI)评价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在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星蒌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另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肝门静脉(PV),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及NIHSS评分、IMT、P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实施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效果显著,可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提高总有效率,加速中医证候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时晋泰  王中琳  吴宣美 《陕西中医》2021,(12):1783-1785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1)和对照组(n=71)。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研究组总有效率9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T、FIB水平、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S、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NDS评分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