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对孕妇产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2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穴位按摩+腹部按揉组(观察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和便时情况。结果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排便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有利于改善产妇的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2.
穴位按摩合腹部按揉对产后排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对孕妇产后排便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产褥期产妇12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穴位按摩+腹部按揉组(观察组)64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64例。观察首次排便时间和便时情况。结果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早于对照组,排便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揉有利于改善产妇的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预防肛瘘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肛瘘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结果:两组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排便性状和排便感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腹部按揉能有效促进肛瘘术后排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在预防卒中卧床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卒中住院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比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的首次排便时间、每分钟肠鸣音次数、便秘发生率及缓泻剂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为(19.34±5.18)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28±6.79)h,观察组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及缓释剂使用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可有效预防卒中卧床患者发生便秘,促进排便,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迎香穴按摩联合Kegel运动在剖宫产产妇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剖宫产后便秘患者11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迎香穴按摩联合Kegel运动。比较2组症状缓解情况、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排便舒适性、盆底肌功能(盆底肌电位均值、盆底肌纤维疲劳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便秘缓解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排便舒适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盆底肌电位均值、盆底肌纤维疲劳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6.55%(56/58)较对照组82.46%(47/5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迎香穴按摩联合Kegel运动能有效恢复剖宫产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产后便秘症状及排便舒适感,提高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按摩对产妇泌乳和子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及子宫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宫底高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按摩可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促进子宫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丽英 《新中医》2014,46(8):213-215
目的:观察产后穴位按摩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后穴位按摩,比较2组的产后泌乳及身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母乳量满足需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乳房扁平凹陷率低于对照组,泌乳量多的产妇比例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后30 min泌乳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72 h的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4天的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饮食情况和睡眠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是一种无创、无副作用的中医产后康复保健护理方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对产妇产后康复及泌乳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及乳房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中药足浴,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泌乳始动时间、产后3d、5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24h阴道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产妇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产后3d、5d全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前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治疗前,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足浴能够加速产后产妇的康复,促进产后乳汁的分泌,且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萝卜汤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后腹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剖宫产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剖宫产后给予白萝卜汤与穴位按摩,对两组产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胀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等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为29.33%,与对照组45.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萝卜汤联合穴位按摩可缩短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的手法对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85例予腹部按摩+穴位按揉,B组80例仅予腹部按摩,C组75例仅予常规护理。比较3组的排便情况。结果首次排便时间A组显著早于C组(P<0.01);首次排便情况A组明显优于C组和B组(P<0.05或0.01)。结论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脑卒中患者的排便情况有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腹部按摩预防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147例长期卧床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72例)采用常规措施予以护理,观察组(n=75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和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1.33%)和治疗总有效率(90.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0%,72.22%)(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住院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可明显改善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缩短自主排便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并显著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0例产妇进行分组研究,通过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干预组(65例),产后2~4 d 2组产妇均接受乳房护理,对照组选择常规乳房护理方法,干预组选择中医穴位按摩乳房护理方法,对2组产后乳房护理干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乳腺炎、乳房胀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2组护理满意度展开对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和减少乳腺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促进母乳喂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凯丽  黄玉萍  林建鹏  郑聪霞 《新中医》2020,52(10):166-168
目的:观察艾灸、穴位按摩、针刺联合疼痛护理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艾灸、穴位按摩、针刺治疗与疼痛护理,干预1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自行排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会阴切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行排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会阴切口疼痛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尿潴留产妇实施艾灸、穴位按摩、针刺治疗联合疼痛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产后乳汁淤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传统热敷与电动吸奶器治疗,观察组运用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泌乳恢复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满意度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淤积的治疗效果显著,泌乳恢复时间快,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对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自孕妇住院起至产后6周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并在产后2小时进行穴位按摩。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周末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促进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产妇12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基础护理干预,如按需哺乳、指导喂养、知识宣导等,干预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48h的泌乳量以及产后吸吮次数、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结果:干预组产妇48h泌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吸吮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鲫鱼木瓜汤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身体恢复,使乳房胀满感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有利于增加产后吸吮次数和提高泌乳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夜尿、便秘、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盆底康复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效果显著,可以促进盆底功能康复,对于提升产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在院就诊的产后缺乳产妇72例进行研究,采取随机表法把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效果、产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效果(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80.56%);两组产妇在产后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产妇更优于对照组产妇;同时观察组产妇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也优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69.44%)(P0.05)。结论:乳房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埋豆治疗产后缺乳能有效提高泌乳效果,减轻产妇的产后乳房胀痛,且产妇对该护理方案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五行音乐疗法促进产后泌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成对照A、B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均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A组进行穴位按摩,对照B组进行五行音乐疗法,观察组联合应用穴位按摩及五行音乐疗法。观察三组产妇在产后72h泌乳量、乳房饱满程度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72h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与五行音乐疗法联合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焦虑,显著提高产妇产后泌乳量,满足新生儿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