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顺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给予胃顺宁汤,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7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顺宁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服用加味四逆散,对照组服用吗丁啉片,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及单项症状比较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杨小霞  曹泽伟 《河南中医》2014,(7):1388-138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的总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以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多肽组学研究为基础,从脑肠轴认识传统中医学肝郁脾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的实质,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柴胡疏肝散口服治疗,对照组以莫沙必利片口服,2组患者分别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观察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  相似文献   

6.
杨彤丽 《山西中医》2002,18(4):14-15
选符合标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治疗组采用调胃汤治疗 ,对照组服用多酶片、吗丁啉。结果 :治疗组治愈 9例 ,显效 13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3.3% (95 % CI=79.2 %~ 99.2 % ) ;对照组治愈 1例 ,显效 6例 ,有效 9例 ,无效 14例 ,总有效率为 5 3.3% (95 % CI=35 .4 %~ 71.2 % ) ;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采用 Ridit检验 ,u=4 .196 7,P<0 .0 0 0 1) ;且两组 95 %的可信区间不重叠 ;治疗组发生无效患者的危险性较对照组低(OR=0 .0 8,95 % CI=0 .0 16~ 0 .398) ;治疗组每治疗 2 .5人 ,可较对照组减少 1例无效患者 (NNT=2 .5 ,95 % CI=1.9~3.6 )。  相似文献   

7.
腹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安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D罗马II诊断标准,且辨证属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治疗,对照组用吗丁啉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胸脘痞满、纳差、烦躁易怒、神疲乏力等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安汤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芳  鱼涛  郭亚男  牟敬康 《陕西中医》2022,(9):1222-1225
目的:评价柴枳和胃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安慰剂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给予柴枳和胃胶囊和安慰剂柴枳和胃模拟胶囊,两组均饭后口服,5粒/次,3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单项症状VAS评分、疾病总体评价有效率(7点Likert)、尼平消化不良生存指数(NDI)、焦虑抑郁量表(HAD)、血清胃动素。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胀、打嗝、腹胀3项症状的消失率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7点Likert总体评价应答率高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NDI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枳和胃胶囊可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总体疗效较好,这可能与胃动素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方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法莫替丁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以及血清GAS、MT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HAMD评分及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MTL水平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肝郁脾虚证临床症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肝郁脾虚证病机与症状、精神心理及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罗马Ⅲ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选取111例诊断为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受访者的一般情况、消化道症状评分及肝郁脾虚证亚型分布,并应用北京惠诚成人心理测验软件完成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心理测评,同时检测血浆脑肠肽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内皮素(endothelin, ET)及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 IL-12)水平。结果(1)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各亚型分布以脾气虚亚型比例最高 (51/111,45.9%),脾阳虚亚型次之(34/111,30.6%);三个亚型间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三亚型焦虑因子评评分及总症状指数均显著升高,脾阳虚亚型及肝郁亚型抑郁因子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 P<0.01),肝郁亚型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脾气虚亚型(P<0.01);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患者无论是否合并焦虑和(或)抑郁,血浆5-H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IP、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焦虑和(或)抑郁患者血浆VIP水平亦显著低于无明显心理异常患者(P<0.01),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患者组血浆ET及IL-1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各亚型血浆5-HT水平显著升高,VIP及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 P<0.01),SS、ET及IL-12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此外,肝郁亚型患者血浆5-HT水平显著高于脾阳虚亚型,VIP水平显著低于脾气虚亚型(P<0.05)。结论D-IBS合并FD肝郁脾虚证病机有肝郁、脾虚主次之分,精神心理异常及血浆5-HT 水平升高、VIP水平降低可能与肝郁亚型关系密切,这为本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探寻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志化 《河南中医》2014,(9):1662-166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每日1剂,早晚温服。结果:对照组30例,治愈9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38例,治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6):1148-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多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复制并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方法运用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劳倦因素造模法,制作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饮食情况及胃病理改变,运用糖水偏好试验,球囊试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进行评价。结果碘乙酰胺及复合小平台大鼠,均出现饮食减少,糖水偏好降低,胃敏感性增高。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大鼠体重下降明显,并伴有倦怠等精神症状。结论模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标准,但碘乙酰胺复合小平台组脾虚证表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有人统计约占消化专科的20%~40%[1]。中医学认为肝郁脾虚是FD的主要证型。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4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参照罗马IIFD诊断标准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20例,女36例;年龄20~70岁。对照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18~6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方,药物组成:柴胡10 g,白芍15 g,当归15 g,茯苓15 g,白术15 g,陈皮10 g,延胡索15 g,丹参30 g,枳实10 g,砂仁10 g,麦芽15 g。每日1剂,150 mL/次,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 mg,3次/d,饭前30 m in口服。两组均以治疗4周为1个疗程。3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4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对比,经R id it...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舒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将62例F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D临床疾病疗效、中医症候疗效明显改善,两组痰病复发率降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舒肝汤可明显改善FD的临床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降低FD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9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两组疗效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和单纯性中药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7.
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舒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痞满”范畴。笔者应用自拟舒胃汤加减治疗该病36例,并与西药吗丁啉进行随机对照观察,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均为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9~63岁,平均(37.60±11.70)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2.34±3.05)年;单纯性功能性消化不良17例,合并浅表性胃炎19例。对照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 均(38.96±11.41)岁;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治疗方法;参照组(21例):选择西医方法展开治疗;研究组(21例):选择西医方法 +腹针方法展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 24%)明显高于参照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腹针方法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治疗愈显率、总有效率以及症状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最终促进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陈永强  潘敏  侯正军 《新中医》2014,46(6):67-6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FD患者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吗丁啉和西咪替丁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肝和胃方,每天1剂。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腹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胃纳减少及肝郁脾虚证积分。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5.23%,对照组78.5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证候总有效率观察组97.61%,对照组71.4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腹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胃纳减少及肝郁脾虚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FD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