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偏瘫为主的肢体障碍[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国每年发病人数逾150万人,致残率高达86.5%[1].如何降低致残率,降低肢体伤残程度已成为当今医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系统和有效地康复治疗,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近年来,我科对62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进行了通络扶正汤内服兼中药膏外敷涌泉穴及足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志敏 《光明中医》2020,(18):2894-2896
目的探究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5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上下肢Fugl-Meyer评分(FMA)、腕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AROM)。结果各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Barthel指数、上下肢FMA评分、腕关节和踝关节AROM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01);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析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毛一亮  裘亚龙 《新中医》2016,48(11):11-13
目的:观察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对照组为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运动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通络扶正汤联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络扶正汤辅助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通络扶正汤,7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的8例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可接受的文化程度给予健康教育:一般教育、心理教育及特殊指导.结果: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健康教育以后,住院时间7-19天,平均13.45天;基本掌握了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无护理纠纷发生,护理满意度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健康教育可达到早日康的效果,有利于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及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H波、M波最大波幅及H波/M波最大波幅比值的变化情况,作为判定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变化的客观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疗程(28d)治疗后H/Mmax均降低,且治疗组H/Mmax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电针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异常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疗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交互抑制的反射活动,对脊髓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产生了调整作用,使痉挛侧肌群肌紧张度下降,从而缓解肌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72-1475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为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每日针灸治疗,30 min/次,1个月/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化痰通络汤100 m L/次,2次/d,1个月/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态监测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F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l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83%与对照组48.95%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744,P0.05);治疗前两组NDS、FCA、B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DS评分显著降低(P0.05),FCA、Bl评分明显升高(P0.05),同期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脑通络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秦皇岛市骨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养脑通络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4周后评估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JSS)评分值、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神经损伤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及炎性反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氧化应激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NIJ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头痛、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疼痛、气短乏力的评分值低于对照组;血清中NSE、GFAP、S100B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中IL-1β、IL-6、ICAM-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TGF-β的含量高于对照组; CAT、GSHPx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养脑通络汤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机制可能与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应激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对照组30例采用理疗按摩.观察2组临床表现并采用Fugl-Meyer评定康复治疗前后偏瘫侧上肢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侧上肢关节活动范围程度较对照组小,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上肢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本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早期康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拟参芪通络汤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2例气虚血瘀兼水湿停滞证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参芪通络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等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 自拟芪参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艳  沈晓琪  蔡官言 《新中医》2024,56(14):70-74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SHAS) 的临床 疗效。方法:选择86例SHA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康复医学科常规治疗、基础康复训 练、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 证候评分、改良Ashworth 分级、Fugl-Meyer 运动功能(FMA)、下肢各关节活动度、血清神经递质[谷氨 酸(Glu)、γ-氨基丁酸(GABA)] 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对照组为72.09%,2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 对照组(P<0.05);2组改良Ashworth分级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改良Ashworth分级改善优于 对照组(P<0.05);2组下肢FMA评分、髋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屈曲度、踝关节背屈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 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AB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 Glu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GABA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温阳通络汤联合ZEPU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SHAS,对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关节 活动度均有积极意义,且能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中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Bartiel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NIHSS评分、PRO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2组Bartie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NIHSS评分、PRO评分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IL-4、TNF-a、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有助于恢复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鹏飞 《新中医》2021,53(1):128-131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Alb、GFAP、S-100β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2.50%,对照组为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Alb、GFAP和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Alb、GFAP和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清Alb、GFAP及S-100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医院2016年2月一2019年4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失语穴取风池、廉泉等;腰部无力穴取肾俞、足三里;上肢偏瘫穴取外关、合谷、曲池等;下肢偏瘫者穴取绝骨、环跳、阴陵泉、昆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应,探讨该治疗方案的利弊,为临床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脂、控血压、血糖等措施)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行中医辨证,并以涤痰汤为基础方加减辨治。2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摄食功能(FOIS)评分、饮水功能(蛙田饮水评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F)、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测评,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判断2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并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FO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后蛙田饮水评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后ND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4)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障碍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5) 2组患者治疗后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 0. 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6)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涤痰汤加减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增强患者吞咽功能效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安全性高,可作为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良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通络牵正方联合的康复疗法对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4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灸和自拟通络牵正方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Ashworth法评价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评估肢体综合运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价生活质量,并进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5%,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Ashworth,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CA评分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和Ashworth肌张力分级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的中医康复手段改善了患者痉挛状态及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减轻了临床症状,改善了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康复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