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晋泰  王中琳  吴宣美 《陕西中医》2021,(12):1783-1785
目的:探究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1)和对照组(n=71)。研究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研究组总有效率9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T、FIB水平、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S、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NDS评分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药汤剂联合疏血通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3.1~2014.1之间我院收治的6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00例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观察组300例则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定和对照,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294/3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3%(244/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疏血通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型)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65%,44×46),明显高于对照组(82. 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偏瘫疗效显著,可改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针灸和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有效率为94.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生活能力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效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治愈率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得到较好改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49±4.65)分,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37±5.84)分,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远优于对照组(t=2.59,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8,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02-1204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以对照组方法为基础,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4%)明显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治疗组脑血流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联合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脑血流,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五虫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牛津残障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单纯给予针灸康复治疗;观察组11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虫通络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ugl-Meyer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于治疗6个月时采用牛津残障评分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和Fugl-Mey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观察组NIHSS和Fugl-Meyer评分分别为(9.76±0.94)分和(71.17±2.97)分,对照组分别为(15.17±0.79)分和(57.20±5.04)分,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观察组牛津残障评分1级、2级者分别占14.16%和38.94%,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和21.30%的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五虫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单纯针灸、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15例仅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30例予药物结合针灸治疗,针灸康复综合治疗组20例予药物、针灸结合康复治疗。3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用NIHSS量表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对照组总有效率83.30%,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变患者运动功能、防止致残及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5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3%优于对照组的83.33%,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17.19±7.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7±6.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病情缓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 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高压氧疗,治疗开始及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7.34±5.54)降至(15.43±3.76);对照组由(26.78±5.47)降至(17.82±4.7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基本痊愈+显著进步)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和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较显著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合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生命体征监测、调整血压、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纠正血脂异常、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路路通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总有效率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路路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十宣放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聚、改善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十宣放血。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宣放血对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武丰  罗列波  吴新加 《新中医》2014,46(2):174-176
目的:观察三虫通络化风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三虫通络化风汤并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7%,对照组78.3%,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NIHSS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虫通络化风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醒脑阴阳透刺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都有减少,治疗组、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而观察组70例患者采用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MA、M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按摩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眼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TIB)水平的影响,探讨眼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自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起病7天内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眼针加基础治疗组和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应用凝固法定量测定血浆FIB水平.结果 眼针组总有效率9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之和占26.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眼针加基础治疗疗效优于基础治疗;血浆兀B水平,眼针组由(3.89±1.02)g/L降至(2.53±0.81)g/L,对照组由(3.91±1.04)g/L降至(3.17±0.94)g/L,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牛惠英 《中医药研究》2010,(11):1325-132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对照组予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3.4%、85.3%,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48.9%、6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经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患90例,病患收治时间在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经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用药1周末与2周末后,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取得更显著的疗效,促进病患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配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中风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组31例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2组34例给予基础治疗加针灸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基础治疗加用中药封包及针灸治疗,疗程为1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最显著,与对照组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组评分低于对照组1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总有效率为67.7%,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为76.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配合针灸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