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岭南名医陈瑞芳教授是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熟读中医经典,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陈教授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胃脘痛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所致,最终都会伤及气血,气血不通是胃脘痛的根本原因,故陈教授提出"和脾胃、调气血"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其学术思想将进一步为中医理论和实践引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郑洪新教授调气理论的内涵,总结并归纳调气理论在胃脘痛因机证治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病历资料及医籍论著,总结归纳郑洪新教授调气论治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辨证论治经验。结果 调气论治疾病的实质是以针、药之气纠正人体之气的运动、功能、阴阳、脏腑属性的偏盛偏衰,疏气令调使其气和。郑洪新教授通过调理脾胃、疏调肝气、宣降肺气、温补肾气、调心胃气以恢复中焦气机升降出入之有序,使气畅达而胃脘痛消。结论 郑洪新教授调气治疗胃脘痛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以丰富中医气学理论内涵,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董湘玉是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身疾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董教授,受益颇深,现将董师治疗胃脘痛经验介绍如下。1理气贯穿整个治疗过程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不宜郁滞,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胃气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疼痛,正所谓"不通则痛"。五行关系中,肝胃是木土乘克的关系,倘若情志不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克脾犯胃,致使脾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痛。临床上常因肝郁失疏导致胃脘痛者尤为多见[1]。引起胃痛的原因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谢晶日教授诊疗慢性胆囊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慢性胆囊炎典型病案一则,分析谢晶日教授诊疗本病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点,以此总结谢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谢晶日教授认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中医辨治应立足于肝脾,以疏肝利胆为首要之法,健脾和胃为根本之法,行气通腑为必行之法,活血通经为变通之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导致胃脘痛的病因虽然很多,但其病机都关系到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有很好的疗效,尽管临床治法分型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通降”二字体现了胃脘痛治疗的根本方法。现就对以通降为主治疗胃脘痛的认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秦艳虹教授运用通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秦艳虹教授以《黄帝内经》为立论根源,结合历代医家关于通法的不同阐释以及自身多年的儿科临床经验,不断将理论与临床相互印证,凝练出了以通法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秦艳虹教授以小儿的“气通、血通、便通”为治疗目的,认为三者一通则“五脏元真通畅”,百脉调达,宣肃如常,病自向愈,临证每多效验,为临床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胃脘痛的产生,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寒伤湿等因素,引起胃经气血郁滞,导致通降功能失调,从而出现痛胀呕逆之症。因此遂其通降之性,是治疗胃脘痛的重要手段。笔者运用“通降法”治则,临床辨证加减治疗胃脘痛,常收显效。一、宣通上焦肃降肺胃悲忧过度,肺气郁结,胃气失降可致胃脘隐  相似文献   

8.
邱怡  王平 《光明中医》2016,(2):267-268
目的总结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方面论述王平教授治疗自汗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通过列举案例总结王平教授运用"中医元气论"治疗自汗症的独特之处。结果自汗症多由体质虚弱、情志不调、饮食失节等原因引起,发病机制多为元气亏虚或元气输布运行失调,故王平教授提出调补元气治疗自汗的理论,并总结出温肾健脾、理脾升阳、益肺敛气等治疗方法。结论王平教授运用调补元气法治疗自汗症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及“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 98例胃脘痛患者采用“通降和胃汤”加分型治疗。结果 :98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见 32例 ,其次为肝胃不和型 2 5例 ,寒热错杂型 15例 ,胃阴亏虚型 10例 ,脾胃虚寒型 10例 ,胃络瘀血型 6例。经用通降和胃汤加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 ,虽然病因复杂 ,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 ,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通降和胃加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0.
卢化平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卢化平老中医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卢师认为胃脘痛病因:饮食不节、冷暖失调及情志所伤。胃脘痛的病机包括"不荣"、"不通"两方面,"不荣"可归纳为脾虚,即脾气虚、脾阳不振、脾胃阴虚等;"不通"可归纳为肝旺和胃实。临诊多以问诊为第一应诊方式,注重舌象,参以脉诊。提出八法辨证论治:运脾除湿、理气止痛、化瘀止痛、辛开苦降、补中益气、养阴通降、温中健脾、益气健脾。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以通降为主,升降结合。  相似文献   

11.
记载了华明珍教授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便秘、心悸、胃脘痛、头痛、胸痛五则验案,此五则病案,患者均有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强脾弱的病机特点,治法均可酌情养血柔肝,理气解郁,抑木扶土,健脾助运,故同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化裁治疗。丹栀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清泄郁火、健脾养血、调和肝脾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经过适当化裁可治疗多种内科杂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孙建芝教授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学术思想、辨证经验、治疗法则、组方用药4方面对孙建芝教授诊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论述。孙教授认为该病的病理基础是阳虚、气虚,遵循“虚者补之”、“寒者热之”、“劳者温之”的原则,提出了“温阳益气法”的总治则;并在临床上将该病分为心阳气虚型、心脾阳虚型、心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3.
卢尚岭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和临床体会,通过追溯中风源流,探究"风"的含义,认为风之病即气之病,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提出中风的病机根本是气机升降逆乱,火、痰、瘀等是气机逆乱的病理产物。基于此,卢老提出调气息风为中风治疗大法,在中风各期中,将治疗重点放在调理气机升降、纠正脏腑阴阳偏盛偏衰上,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荣莱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根据跟师学习体会和个人临床实践,总结了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宝贵经验。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关键为胸阳失展,膈中积气,膈胃之气不利,膈气不降,胃气上逆。治疗以透膈利气,斡旋升降为首要,临证酌情配合行气、活血、化痰解郁、润燥。  相似文献   

15.
罗伟生教授认为心下痞的病因常来自太阳证误下以后,里虚邪陷所致;但亦有饮食不节、肝胃不和、情志抑郁、中气不足、复感外邪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心下痞证的发生。心下痞病机主要是脾胃气虚,中焦气机不利,气机壅滞,寒热失调,虚实夹杂。罗伟生教授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心下痞,临证时同病异治,分清寒热虚实错杂之偏盛。七方胃痛散为罗伟生教授从医30余年的临床经验方,治疗心下痞具有抑制炎症介质、修复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四逆散功效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化裁应用经验。基于百病皆生于气的基本原理,卢尚岭教授提出肝气郁结是诸多疾病发病的基本病机。肝郁为诸郁之先,诸郁多与肝气郁结相关,是以气机郁滞诸疾内生,疏肝解郁可治百病。因而,临床常用疏肝解郁治法,相应方剂首选《伤寒论》四逆散。其具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故为疏肝解郁之祖方。卢尚岭教授结合临证所见,不断总结经验,创制疏肝解郁之经验方疏解汤,功用:疏肝解郁、调气活血,主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胸胁胀满或疼痛、头痛、眩晕、心悸、脘腹疼痛、情志不舒、痛经等病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王友仁主任医师推拿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方面论述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基本手法及配伍予以总结。结果:王老以"呼吸按动法"为主,配合温中散寒的手法治疗寒邪客胃型胃脘痛,临床疗效佳。结论:王老认为胃脘痛多因胃腑外感寒邪或脾胃阳虚所致,呼吸按动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总结张晓阳教授运用一气周流理论、腹针理论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通过随师临证纪录、分析张晓阳教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整体辨证、取穴特点、补泻手法等方面总结张师的临床经验,并举1则验案佐证。张师认为,顽固性面瘫迁延不愈、正气暗耗则正虚邪恋,病机复杂,宜借助中医特色体检项目整体辨证,把握病机,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创立“左升右降”针法调气、调神,结合腹针疗法调整一身之阴阳气血,配合鸡爪刺疏通局部气血经络,整体扶正和局部散邪相结合、形神同治。张师治疗顽固性面瘫注重整体气血阴阳的调节,强调扶正与祛邪并治,“左升右降”针法联合腹针、鸡爪刺等特色针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从对脾胃生理的认识、对脾胃病机的认识、慢性胃炎临证思维三要素(调畅气机,舒其壅滞;体察对象,勿忘加减;灵活辨证,提高疗效)等论述王垂杰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经验。指出:慢性胃炎之要,重在固护脾胃,重在调气。调气乃补气、理气、降气之意也,补气则脾胃阳气充足,从而增加脾的运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哮喘病位在肺,病因为外感六淫邪气或自身脏腑气机失调影响及肺,而风邪犯肺是诱导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且常为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多责之于肝。治法上重视调理脏腑气机,尤其是肺、脾胃、肝,擅长疏风宣肺、培土生金、肺胃同降、肝肺同调等治法,收效良好。现介绍杨道文教授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