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严重心律失常,与Q—T延长的关系及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190例AMI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占总数的34.7%。这一结果说明Q—T离散度对判断AMI病情程度及发展,预后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及早、及时控制AMI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是降低AMI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急症,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病死率60%~80%,约1/2发生在发病后24h以内。对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抢救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阃题。现将本院2006年收治的1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AMI)9例的体会,认为及时而恰当的就地抢救对减少AMI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都至关重要,围绕就地抢救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病人中,约50%猝死于送到医院之前。尽管近年来AMI住院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住院前死亡数有增无减。AMI的预后取决于有无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是主要死因。尽快应用抗凝溶栓等措施,对缩小梗塞面积,改善远期预后极为重要。为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必须重视AMI起病后的短暂时机,积极开展及时而恰当的就地抢救。本文总结就地抢救急性心肌梗塞9例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急性期的特点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 ,常在短期内出现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且易集中出现于发病的 1~ 2天。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心电监护室后 ,应严密心电监护。室颤是 AMI的严重并发症 ,一旦出现应分秒必争 ,立即抢救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电击除颤恢复自主心律 ,充分给氧 ,同时建立静脉输液管道 ,给予阿托品等药物提高心率。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至生命体征平稳再行溶栓 ,现将我院收治的 AMI并发室颤的抢救及溶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64岁 ,因胸痛憋气 2小时入院。患者 2小时…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是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AMI后梗死区内部及梗死周边区尚存活的心肌细胞三一钙通道电流(ICa-L)活性明显下降,形成心肌梗死后电重构,是AMI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本实验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研究黄芪对AMI后1周ICa-L活性的变化,旨在为临床上应用黄芪治疗AM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辉文  唐志军 《新中医》2002,34(4):34-3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0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正常组)和高血糖组,比较2组间血糖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0例AMI患者急性期有55例出现高血糖,发生率为55%,高血糖组的死亡危险比正常组高3.26倍,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出现率分别比正常组高2.6倍,2.9倍和2.6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升高是AMI高危的标志,其死亡危险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至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力衰竭、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做好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门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能有效地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综合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情况及康复结局。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死亡率及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可及早开展溶栓治疗,对改善康复效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目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本病抢救存活的关键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WHO推荐患者有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异常3个指标中的2项时即可诊断为AMI。但胸痛为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只有75%,20%以上的AMI患者心电图不能测出。因此,心肌酶学检查,尤其是对梗死面积较小及不典型AMI患者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传统的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被视为AMI诊断指标中的“金标准”(Gold standard),虽然其灵敏度可达98%,但假阳性也高达15%,显示出其在检测轻微心肌损伤时的局限性。现对诊断AMI早期、特异、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综合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如并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可使心排血量明显降低,梗死范围扩大,并可诱发和加重心源性休克。临时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可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提供了支持。在AMI发生的12h内(6h尤佳)行急诊PTCA+支架植入术已成为临床治疗AMI,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治疗手段。急诊PTCA治疗AMI的优点是能达到再灌注而无溶栓治疗的出血危险。大规模随机研究显示:PTCA(在有经验的中心实施)在90min时梗死相关血管开放率为90%,溶栓治疗为65%,这样有助于梗死区的愈合,减少左心室扩张与重构,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宁心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敞在常规治疗AMI基础上,采用宁心宝治疗AM157例,治疗期间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房性、室性、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宁心宝能降低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冠脉相应供血部位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常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AMI患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住院后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可降低病人的心率、血压,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降低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的级别,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分析42例AMI患者早期心电图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和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的变化。结果 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结论 QTd值越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程度愈严重。早期QTd的延长对AMI的近期预后及死亡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急性心肌予以急救治疗和护理处置。结果现场救护,抢救成功56例,抢救无效死亡10例。结论院前急救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改善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AMI死亡率的关键。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每一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监护室(CCU)和溶栓治疗的推广、抢救操作规范化等措施的实行,AMI急性期的死亡率已由30%~40%降至目前的10%以下。现将AMI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J波的患者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J波对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ECG显示有无J波分为J波组、非J波组,比较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结论:心电图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科应用体外电复律成功抢救4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溶栓疗法治疗的AMI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在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溶栓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