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4例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0~2006收治的急症重度脑挫裂伤并脑肿胀患者。男35例,女19例;年龄18~64岁,平均(37±3)岁。GCS评分:3~5分30例,6~8分24例。头颅CT扫描结果示:均为广泛性脑挫裂伤后脑肿胀特征表现。54例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7至2005年我科采用钻孔引流(BHID)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0例,男性102例,女性48例;年龄42~89岁,其中>50岁116例,占75%.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02例.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143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92例,意识障碍41例,癫痫发作8例.全组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单侧血肿132例,双侧18例;混杂密度118例,等密度20例,低密度12例,中线结构移位8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3.
刘志远 《淮海医药》2008,26(6):515-5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头颅CT表现与临床分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头颅CT在HIE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美国匹克公司PIKER-IQ全身CT扫描机对167例足月HIE患儿及81例随访HIE患儿进行头颅平扫。结果 167例足月HIE头颅CT表现为轻度82例,中度70例,重度15例,合并颅内出血85例。81例随访HIE患儿中头颅CT恢复正常52例,低密度灶部分吸收18例,外部性脑积水5例,广泛性脑软化灶及脑室扩大6例。结论 HIE的头颅CT与临床分度相关性较好,但也不完全一致。头颅CT可准确判断HIE病变部位、程度、性质,为HIE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及预后提供依据。头颅CT追踪检查可客观反映病灶的恢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72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为HI的危险因素。据头颅CT表现分为血肿型和非血肿型。结论:头颅CT是诊断HI的可靠手段,对于脑梗死特别是大面积脑梗死及心源性栓塞,不论临床症状有无加重,均应在治疗中定期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本病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报告25例鞍区肿瘤的CT扫描所见。其中垂体瘤18例,颅咽管瘤3例,鞍区脑膜瘤2例,鞍区胶质瘤1例和鞍上脊索瘤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讨论了CT 所见及其鉴别要点。指出对垂体腺瘤,除微腺瘤外,头颅CT 扫描可以满足诊断要求;为弥补头颅CT 扫描机条件的不足,适当重叠扫描对提高诊断质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丽霞 《江西医药》2007,42(8):725-7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IE)的头颅CT和超声的改变.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3月新生儿H IE患儿86例,进行头颅CT检查和超声分析,记录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CT扫描分度为:Ⅰ度9例,Ⅱ度68例,Ⅲ度9例;CT分度与临床分期结果较接近;86例患者超声分析为:57例脑实质内局灶性、一过性回声增强,19例脑实质内弥漫性回声增强;10例脑实质内弥漫性回声减低.结论 头颅CT扫描联合超声分析对HIE的早期诊断、适时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颅CT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颅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月198例本院住院确诊为HIE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19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头颅CT分度为轻度101例,中度47例,重度50例,37例合并颅内出血,死亡3例;临床分度为轻度103例,中度46例,重度49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性脑病头颅CT检查的异常表现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新生儿出现窒息者应尽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能够及时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自2006年11月~2012年11月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3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10例、女22例,年龄19~56岁。病程12个月~8年。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常规头颅CT,MRI增强扫描和鞍区冠状薄层扫描及垂体激素全项检查。临床表现:闭经、溢乳者18例、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点,探讨128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正常2例,异常5例,7例均行头颅CTV检查,全部显示一个或多个颅内静脉窦内充盈缺损,5例行MRI平扫及MRV检查,均有异常表现,3例行DSA检查,MRV及DSA结果均与CTV结果相符。结论:头颅CTV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检查方便、快捷,诊断准确,可作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坤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8-305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头颅CT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1例,原梗死灶出血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动态头颅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顾新泉  徐旭斌  沈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8):2833-2834
目的:总结外伤后脑软化的CT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对脑软化的认识.方法:头颅常规轴位平扫.结果:软化灶 在额叶22例,颞叶25例,枕叶8例,顶叶5例,以额颞叶多见,双侧大脑半球多部位受伤11例;手术治疗28例,保守治疗17例.结论:对脑软化灶CT表现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CT表现与临床治疗及转归.方法 将10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CT检查的结果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为头颅CT检查有病理改变者;对照组为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观察两组经过高压氧及药物综合治疗后的转归.结果 观察组经过急性期治疗后治愈率低,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比例高,后期治疗时间长;对照组急性期治愈率较高,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比例低.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根据头颅CT检查有异常改变者,需要进行多疗程的高压氧与药物综合治疗,才能很好地治疗和预防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出血性脑梗死的头CT、MRI诊断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与MRI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36例患者通过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分为急性期患者10例、亚急性期患者18例、慢性期患者8例。通过头颅CT检查有32例患者确诊,2例误诊;MRI检查30例患者确诊,1例误诊。MRI检出率稍高于头颅CT,但是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其中4例患者治愈、2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昏迷、另外2例患者死亡。结论老年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颅CT和MRI检查均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两种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3年1月~1997年3月经治的通过临床和CT确诊的混合性中风,高血压脑出血及脑梗塞3组病历,对其在起病后1周内血压下降程度及3种类型脑卒中患者心率减慢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混合性中风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55~86岁.其中2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17例有眼底动脉硬化表现,16例胸片及超声心动检查有主动脉硬化表现,7例合并糖尿病.入院时查心电图.起病后4小时至1周做头颅CT检查,均表现为新鲜出血灶与梗塞并存,互不相联.出血均为1侧单发,其中丘脑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13例,脑叶出血6例,脑干出血1例.24例中伴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梗塞灶单发18例,多发6例,其中基底节区梗塞24例,脑叶区梗塞6例,合并脑萎缩6例.在同期住院用人中随机选择经临床和CT诊断,高血压脑出血24例,男15例,女9例.脑梗塞24例,男16例,女8例.2 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池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26-2327
目的:总结CT在诊断结节性硬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结节性硬化病人头颅CT表现,结合临床作出诊断。结果:本组11例结节性硬化,男6例,女5例,头颅CT均示其室管膜下、基底节或大脑皮层钙化结节。结论:结节性硬化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室管膜下多发或单发结节及皮质结节,可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6.
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3年l月~2003年l月共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病人78例,全部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男76例,女2例。年龄18~81岁,平均50岁,其中55岁以上70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1例,原因不明67例。1.2临床症状:头痛或头昏58例,智能及精神障碍38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68例,意识障碍8例,昏迷伴瞳孔散大2例。1.3头颅CT:本组病入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双侧血肿5例 ,单侧血肿73例;低密度影45例,等密度影20例,混杂密度影13例;脑中线结构移位10例,最大中线结构移位l.0cm。2结果本组病入均在局麻下行钻孔引流术(BHlD),出现术后并发症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和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科病区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2例,对其分别进行临床分度和头颅CT分度,比较二者一致性。结果本组42例CT表现均存在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脑白质和灰质的密度减低,其中散在斑点状密度增高区,脑室增宽或变窄。CT分度重度占9.5%,中度占42.9%,轻度占47.6%,和临床分度相关性较高。结论早期头颅CT对HIE脑水肿及病理改变诊断价值较高,确定有无颅内出血及出血类型,且和临床分度一致性较高,可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围产期窒息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尽早行头颅CT检查,提高HIE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杨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833-2834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CT征象与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CT证实原发性脑干出血(PBH)28例,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28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干出血。CT表现为脑干内不规则高密度灶16例,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12例,CT值58~78Hu,病灶直径0.5~2.5cm,其中病灶边界清楚18例,模糊10例;发现脑干变形9例,第四脑室或脑干周围池受压变窄或消失16例.血肿破入四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合并有脑内其他部位出血10例,梗死3例。结论:CT为原发性脑干出血的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50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头颅B超确诊,且均接受CT诊断。观察分析其CT诊断结果及表现。结果:本组500例患者中,产钳伤致颅内出血3例(0.6%);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50例(10.0%);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颅内出血447例(89.4%)。经CT确诊482例,诊断符合率96.4%,其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441(91.49%)、脑室出血14例(2.9%)、脑内血肿11例(2.28%)、硬膜下出血10例(2.07%)、硬膜外血肿6例(1.24%)等;漏诊18例,漏诊率3.6%。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经CT诊断符合率较高,且在早期诊断、治疗、观察预后、并发症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4-2002年共收治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中,男18例,女9例;年龄60-84岁,平均67.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跌伤5例,坠落伤3例;均行头颅CT扫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4例,6-8分23例;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