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利用自身血液离心制作的富含血小板的高浓度血浆,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应用凝血酶激活后能够大量释放,可以促进创伤组织愈合和骨缺损修复,并能抑制感染,临床应用研究证实PR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功能性,组织修复效果确切,故已被运用于多个医学领域.主要介绍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机制和骨科领域应用情况,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与软组织修复以及抗炎的机制进行探讨,提出目前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经TGF-β1/Smad2/3介导MMP/TIMP表达,治疗大鼠椎间盘退变(IVD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IVD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PRP组:腰椎间盘(L4/5、L5/6)内注射10 μl PRP;PRP+TGF-β1抑制组:10 μl PRP+10 μl TGF-β1...  相似文献   

3.
背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作为三维支架使其中干细胞可以呈立体生长,同时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又释放大量生长因子,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入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后的修复作用。 方法:取兔动脉血采用二次离心法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取兔肩胛间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后3组以穿刺法制备椎间盘退变模型,退变模型制备完成2周后,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组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组分别对退变间盘中注射相应材料。 结果与结论:兔椎间盘退变后,间隙明显降低,髓核信号明显降低,髓核内基质高,密度染色较深;而经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治疗后,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的治疗效果更好。提示对退变椎间盘内注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支架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均有利于减少退变对椎间盘的影响,其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凝胶复合体注射效果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年来,椎间盘细胞移植和椎间盘移植修复椎间盘退变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目的:探讨髓核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以及髓核细胞移植在抑制椎间盘退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的方式探讨髓核细胞移植抑制椎间盘退变的研究。髓核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胶原和蛋白聚糖,改进髓核细胞的培养方法,使培养后的髓核细胞数量增多,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增加,通过髓核细胞移植来修复退变的椎间盘。结果与结论:通过三维小球聚集培养、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等方法可以使髓核细胞数量增多,肝细胞生长因子对髓核细胞增殖产生促进作用。髓核细胞移植可以恢复退变椎间盘高度,促进退变椎间盘内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和分泌。随着对椎间盘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髓核细胞移植对退变椎间盘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引发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是目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糖尿病足有越来越多先进的治疗方案,包括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替代物法、高压氧治疗法、应用负压敷料等,然而,仍缺少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富含血小板、白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成分,具有促进创面修复,减轻创面疼痛,封闭保护创面,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等特点,在糖尿病足治疗的应用中有确实的疗效。随着PRP技术日趋成熟,PRP可能成为糖尿病足领域最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周斌  廖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3):6228-6232
背景:目前普遍认为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富血小板的最佳应用方式仍不明确。 目的:综述近期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11 PubMed与CNKI数据库有关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修复机制及应用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中文关键词为“富血小板血浆,生长因子,骨修复”,英文关键词为“Platelet-rich plasma,Growth factor,Bone repair”。共纳入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含有多种高浓度生长因子,普遍的观点认为聚合过程中血小板脱颗粒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联合作用加速了骨修复的过程。单独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对骨修复的治疗效果不如与其他物质复合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下腰痛是常见的临床慢性病,椎间盘组织自身无再生修复能力,目前临床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随着对椎间盘退变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因及材料工程的迅速发展,运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延缓或逆转退变椎间盘成为可能。笔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采用干细胞技术治疗退变椎间盘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通过细胞组织工程将细胞或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退变缺损的椎间盘内,使退变的椎间盘再生可能是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最为理想的方法。 目的:评价组织工程髓核体内移植抑制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髓核、组织工程材料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常用的细胞支架主要包括胶原支架、琼脂糖支架、藻酸盐支架、聚乙醇酸支架与壳聚糖支架以及复合材料等。通过自体椎间盘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基因技术筛选种子细胞,进行细胞和/或细胞支架复合体移植恢复或再生相关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逆转和修复椎间盘细胞病理性改变,为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和功能恢复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可抑制人椎间盘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体外单层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细胞。对传3代人退变髓核细胞采用分别不同生长因子干预,实验分4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组及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均可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Ⅱ型胶原合成作用强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 < 0.0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蛋白聚糖合成作用强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P < 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促进细胞合成Ⅰ型胶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抑制细胞合成Ⅰ型胶原。结果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均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合成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从而提高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总结生长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热点。方法:从刺激椎间盘细胞增殖,促进椎间盘基质的合成,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应用方式,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结果:使用生长因子治疗椎间盘退变可以从生理结构上阻止、逆转椎间盘退变,恢复椎间盘丢失的高度和生物学功能。结论:椎间盘的生长因子治疗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方法的改进,生长因子治疗有望为椎间盘退变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GATA4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究其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ATA4在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水平;Lenti-GATA4慢病毒转染髓核细胞,构建稳定表达GATA4的髓核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β-Gal染色阳性计数,比较GATA4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与叔丁基过氧化物(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的效果差异;加入NF-κB通路抑制剂,研究GATA4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机制;构建大鼠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体内验证GATA4在促进椎间盘退变的的机制。结果严重退变的椎间盘中髓核细胞表达更多的GATA4,而且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GATA4后,髓核细胞更易发生炎症和衰老。抑制NF-κB通路后,GATA4在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作用被明显抑制,体内实验也证明椎间盘退变后髓细胞中GATA4和炎症因子IL-6表达都明显增加。结论 GATA4可以活化NF-κB信号通路,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加重椎间盘退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多种生长因子协同参与创面的修复过程,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强效的生长因子生物制剂。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含有浓缩的生长因子及纤维蛋白,能改善和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与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相比,CGF中生长因子含量及纤维蛋白的黏合度和拉伸强度均高于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作为新一代血小板浓缩物,CGF具有更加优越的临床和生物技术应用潜力,在创面修复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背景:Wnt信号通路在退变的椎间盘中过表达,而抑制其表达可延缓椎间盘退变进程,因此Wnt信号通路与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目的:综述分析Wnt信号通路与椎间盘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Wnt信号通路在椎间盘退变进程中具体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方法:第一作者以“Intervertebral disc,Wnt,Cell proliferation,Cell senescence,Cell apoptosis,Extracellular matrix”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至2023年1月PubMed数据库、Web of Science和OVID LWWspringlink数据库,查阅Wnt信号通路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文献,通过阅读整理保留54篇英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在胚胎的椎间盘形成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可过表达,参与椎间盘形成并促进脊索后伸展。(2)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可停滞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增殖,使衰老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并参与氧化应激而促进细胞衰老,此外还可受长链非编码RNA调控参与细胞凋亡。(3)Wnt信号通路亦可以减少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合成、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可明显促进各种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临床上运用其治疗骨软骨以及软组织缺损等骨科疾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目的:简要综述近年来富血小板血浆相关研究,总结其在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进展。 方法:以“platelet-rich plasma, bone formation,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11-01),以“富血小板血浆,骨缺损,组织工程”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01/2011-01)。纳入与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骨科应用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排除不相关及重复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30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62篇。 结果与结论:尽管目前还存在争论,但富血小板血浆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尤其是作为细胞支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如能被进一步研究证实有效,将对骨组织工程乃至其他各种组织工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除了规范研究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要求之外,这应该是富血小板血浆今后研究的有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再生疗法促进膝骨关节炎软骨修复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可能是一种新的再生治疗方式。目的:综述目前文献,总结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应用、作用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以“platelet rich plasma,extracellular vesicles,exosomes,knee osteoarthritis”为英文关键词、以“富血小板血浆,细胞外囊泡,外泌体,膝骨关节炎”为中文关键词分别在Embas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检索。初检得到1 007篇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入选6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制备涉及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激活以及使用试剂盒或者超高速离心法获取外泌体,鉴定方法包括标志物表达检测、形态学观察、颗粒跟踪分析等;(2)富血小板血浆来源外泌体的作用包括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与迁徙,抑制炎症因子分泌,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16.
椎间盘退变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疾病的基础和关键之一。兔退变椎间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包括体内模型、体外模型等。体内模型根据损伤类别包括:机械损伤模型、化学损伤模型、异常应力模型、脊柱不稳模型、脊柱融合模型等;体外模型包括椎间盘细胞模型、椎间盘组织模型等。本文根据近年兔腰椎间盘各种退变模型与修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症状,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常规保守或传统手术疗法仅针对临床症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退变问题。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生物学治疗基于椎间盘退变的始发因素可以为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目前常用的干细胞类型有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等。体内外研究报道提示干细胞疗法具有促进退变椎间盘恢复的作用,将干细胞应用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光明前途,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慢性难愈合伤口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12个创面中,糖尿病性溃疡4例,创伤性溃疡3例,压迫性溃疡3例,神经性溃疡2例。创面清创后用PRP凝胶修复,然后定期比较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的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8倍。用PRP修复的12例中,创面完全愈合7例,部分愈合3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结论PRP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且应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制品,通过全血离心去红细胞后获得,血小板浓度为全血的3-8 倍。富血小板血浆被激活后,其中的α-颗粒释放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在细胞增殖、分化、趋化及血管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肌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损伤疾病,主要是由于肌腱长期过度使用导致肌腱的退行性改变所致,发病率占所有运动系统疾病的30%,常见于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肩袖肌腱损伤、跟腱止点末端病、髌腱止点末端病等。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再生修复技术为肌腱病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尤其对难治性肌腱、韧带退行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拟运用信息可视化研究工具,绘制国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旨在深入了解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法:采用引文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搜索国外自2008年以来以富血小板血浆与肌腱病研究为主题的文献,应用citespace V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获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修复相关的研究外文题录515篇,分析得出8篇关键节点文献,27个高频共现关键词;②近10年来,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修复研究形成了以国家和研究机构为单位的研究群体,群体间合作关系紧密,但跨群体之间的科研合作非常欠缺;③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肌腱病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和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对富血小板血浆的治疗效果存在争议。只有在控制好实验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基础研究,克服实验设计中的缺陷,才能对富血小板血浆在肌腱病中的疗效做出真实有效的评价;④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的研究,从最初的以富血小板血浆对疾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逐渐发展为体外实验。在试验指标的选择中,由富血小板血浆中所含细胞因子的功能研究转向以细胞生物学中的基因表达为主的研究热点。富血小板血浆究竟通过哪些细胞转导通路来影响肌腱病的愈合,目前仍未有定论,从研究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将来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会更加强调富血小板血浆对肌腱病治疗的微观生物机制研究。 ORCID: 0000-0003-2581-1945(邱国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很难自行修复,研究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Ⅱ型胶原水平,DMMB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糖胺多糖水平。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传2代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结构与原代细胞相似,传3代后的细胞出现退变及凋亡改变。对体外培养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和正常髓核细胞的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进行检测发现,退变髓核细胞Ⅱ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水平及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髓核细胞,呈现去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