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 羟维生素D[25(OH)D] 水平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716 例T2DM 患者,检测血清25(OH)D 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肾功能、血钙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根据颈动脉IMT 分为IMT 增厚组(IMT>0.9 mm)和IMT 正常组(IMT ≤ 0.9 mm)两组,比较两组间血清25(OH)D 水平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IMT 增厚组血清25(OH)D 水平低于IMT 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 与年龄、收缩压、糖尿病病程、hs-CRP、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 及腰臀比呈正相关(P <0.05),与25(OH)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 <0.05);血清25(OH)D 与颈动脉IMT、HbA1c、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甲状旁腺素及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 <0.05),与空腹C 肽呈正相关(P <0.05)。结论 T2DM 患者血清25(OH)D 水平缺乏可能与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7~1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20例,按有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LEAD组(66例)和非LEAD组(54例),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25(OH)D_3,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并分析LEAD的影响因素。结果 LEAD组与非LEAD组相比,有较大的年龄、较长的糖尿病病程、较高的吸烟率、SBP、HbA1c、LDL-C和CRP,而25(OH)D_3水平明显降低(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A1c及25(OH)D_3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LEAD患病危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25(OH)D_3水平与LEA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2):136-138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97例,依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6例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观察组)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并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9.35±12.90)、(56.18±10.95)nmol·L-1,观察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048,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37例,发生率为72.55%(37/51);对照组患者发生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12例,发生率为26.09%(12/46);观察组患者25-羟维生素D3缺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886,P<0.01)。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r=-0.637,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25-羟维生素D3可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LP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LLPAD组(94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 (Non-LLPAD)组(11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LLPA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与Non-LL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64,P=0.001)、吸烟(OR=3.639,P=0.001)、舒张压(OR=1.046,P=0.0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88,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520,P=0.028)、25(OH)D3(OR=0.096,P=0.001)是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维生素D水平、高龄、吸烟、高HbA1c、高舒张压、高L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LLPA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患者176例,按照有无 MVC 分为单纯T2DM组(108例)和 T2DM合并 MVC 组(6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 M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 MVC 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LDL-C 及 hsCRP 高于单纯 T2DM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 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LDL-C 为 MVC 的危险因素,25(OH)D3为保护性因素;T2DM 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 MVC 发生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 T2DM患者 MVC 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8例,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78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5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如糖尿病病史、年龄,测量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测量血清25(OH)D、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C肽、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25(OH)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及DP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13.64 ±3.07)ng/mL,低于NDPN组的(19.55 ±4.2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 与HbA1c(r=-0.467, P<0.05)、病程(r=-0.432,P<0.05)、LDL-C(r=-0.439,P<0.05)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生素D缺乏与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未病变组(106例)与病变组(73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其的诊断价值。 结果 病变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病变组,白蛋白、ABI、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病变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2.843,95%CI:1.250~6.468)、糖化血红蛋白(OR=3.056,95%CI:1.343~6.951)、ABI(OR=2.724,95%CI:1.197~6.196)、血清25(OH)D水平(OR=3.979,95%CI:1.749~9.051)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ABI、血清25(OH)D水平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 结论 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外周血25- 羟维生素D3[25-(OH)D3]
和CD4+ 调节性T 细胞(Tregs)的关系。方法 收集42 例T2DM,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将患者分为
28 例DPN 组和14 例非DPN 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T2DM DPN 组和非DPN 组外周血25-(OH)D3
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CD4+ Tregs 变化。结果 ① DPN 组25-(OH)D3 水平比非DPN 组低(P <0.05);
②两组外周血CD4+ Tregs 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神经病变组患者低;③ T2DM DPN 组外周
血25-(OH)D3 与CD4+ Tregs 百分比呈正相关(P <0.05)。结论 25-(OH)D3 和CD4+ Tregs 可能与T2DM 患者
DPN 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OH)D水平与DPN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13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和神经电图检查结果分为SDM组47例及DPN组91例,DPN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临床症状组(DPN1组)54例及有临床症状组(DPN2组)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季节、糖尿病(DM)病程、吸烟史、SBP、DBP、BMI、25(OH)D、FPG、2 hPG、HbA1c、FC、TC、TG等指标,比较以上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对DPN发生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住院T2DM患者中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6.25(12.88,19.90)ng/mL,97.10%患者存在25(OH)D缺乏(76.09%)和不足(21.01%).SDM组、DPN1组、DPN2组血清25(OH)D缺乏比例分别为68.09%、77.78%、83.78%,不足比例分别为25.53%、20.37%、16.22%,充足比例分别为6.38%、1.85%、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是DPN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38,95%CI 0.074~0.764,P<0.05).结论(1)住院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25(OH)D不足和缺乏;(2)25(OH)D可能是DPN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49-51+55+封三
目的统计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相关性,确定是否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指标。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6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查。根据ABI检测结果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ABI0.9),每组各56例,分析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特点。结果 568例糖尿病患者中下肢病变患病率为9.9%,性别、年龄与纤维蛋白原无明显相关性,ABI与纤维蛋白原明显相关(P=0.00),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到敏感度71.4%,特异度80.4%,最佳切点2.69 g/L。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血浆纤维蛋白原2.69 g/L时,提示下肢血管病变风险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下膳食营养素尤其是膳食钙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7例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组(40例)、血糖控制一般组(65例)、血糖控制较差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及供能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对影响血钙水平的膳食因素和生化指标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较好组与血糖控制一般、较差组比较,摄入的膳食钙[(524.14±320.01)mg/L对(384.68±221.43)mg/L、(481.23±299.65)mg/L]、磷[(989.03±482.82)g对(761.79±333.93)g、(852.85±373.15)g]、蛋白质[(78.87±42.54)g对(56.85±24.07)g、(66.76±31.33)g]均明显增高(均P<0.05),甲状旁腺素(PTH)、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校正钙值的主要膳食因素为脂肪(茁=0.203,P<0.05),主要临床特征因素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25-羟基维生素D(茁=-0.301、0.490、2.225、-1.800、0.211、0.281,均P<0.05)。结论T2DM患者由糖代谢紊乱引起钙、磷丢失增多,吸收障碍,以及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引发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临床常用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新发的26例T1DM患儿(T1DM组)、24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TC、TG、HDL-C、LDL-C、Ca、载脂蛋白(Apo)、脂蛋白A(Lp-A)等指标;用Bio-Rad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bA1C;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C肽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TC、LDL-C、Apo-A、Apo-B、Lp-A、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TG、ALP、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DM组25(OH)D3、HDL-C、空腹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血清25(OH)D3浓度与TG、HbA1C、空腹C肽呈负相关(P<0.05~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与钙离子、TC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与T1DM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能为预防和治疗T1DM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严格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三并排除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肾心脏疾病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100例,分为外周血管病变组(PVD) 18例和非外周血管病变组(NPVD) 8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TNF-a、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R指数、瘦素、TNF-a、脂联素、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简单相关分析(Spear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与腰围、IR指数、BP呈明显负相关(P<0.05),瘦素与腰围、IR指数,TG 呈明显正相关(P<0.05),TNF-a与BP、IR指数、瘦素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TNF-α在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ABI检测无创、客观、有效、费用低廉,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VersalabSE彩色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患者年龄、病程和血压,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其病程较长,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较不伴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明显增高。结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和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有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UACR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UACR≥30 mg/g,n=72)和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n=228).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又分为大量蛋白尿组(UAC...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62例老年T2DM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62例为对照组,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老年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混合性斑块及纤维性斑块发生率,以及两组的下肢血管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混合性斑块、纤维性斑块及斑块总发生率分别为29.0%、41.9%和7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动脉及腘动脉内膜厚度(IMT)分别为(0.87±0.25) mm和(0.78±0.18) mm,均明显厚于对照组,但股动脉及腘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加速度(Ac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多普勒频谱参数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