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重组人BMP-2(recombinant human BMP-2,rh 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对预防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伤椎骨缺损及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内同种异体骨植骨(对照组)或rh BMP-2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干预组)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椎体压缩程度、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TLICS)评分、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及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测量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并计算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相邻上、下位以及伤椎相邻上、下位椎间隙高度改变和伤椎骨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5个月,平均31.3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干预组和对照组愈合时间分别为(7.6±0.8)、(7.5±0.8)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6,P=0.740)。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达E级。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干预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内固定相邻上、下位以及伤椎相邻上、下位椎间隙高度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椎体骨缺损发生率为75.0%(18/24),干预组为20.8%(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8,P=0.000)。发生椎体骨缺损患者中,对照组骨缺损程度为7.50%±3.61%,干预组为2.70%±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6,P=0.000)。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内同种异体骨和rh BMP-2打压植骨,可有效维持伤椎高度及降低伤椎骨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8~62岁.3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40%,脊柱后凸角(Cobb角)25°,椎管正中矢状径55%,神经功能按ASIA评定标准:A级3例,B级6例,C级8例,D级7例,E级6例.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到95%,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50°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到90%,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0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18例.术后骨折均获得复位,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让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爆裂性骨折22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骨粒,10例术中行后路椎板减压。结果本组获随访12~24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椎弓根内固定为脊柱提供早期稳定性,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使伤椎获得坚强愈合为脊柱提供长期稳定,两者相结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异体骨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4-04采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异体骨植骨治疗的4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结果 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6~12)个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螺钉松动退出、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术后6个月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异体骨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螺钉把持力,防止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1997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Dick或AF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 随访无排异反应,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需行伤椎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取经后路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万向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3~24个月随访,术后Cobb角恢复理想,骨折椎体基本恢复正常高度。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固定治疗能使术后脊柱稳定性增加,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使伤椎复位近正常高度并保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伤椎植骨与否对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6-09诊治的6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采用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伤椎植骨(植骨组),28例未植骨(未植骨组)。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28)个月,未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30)个月。于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继续随访3个月复查X线片或CT片。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术后即刻、取出内固定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实现充分骨性愈合,在脊柱前中柱重新建立稳定性并再次形成支撑力,防止椎体高度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月~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5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及合并脱位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23~58岁。骨折部位:T115例,T1218例,L122例,L26例,L33例,L41例,T12、L11例。其中合并椎体滑脱11例,合并不全性神经损伤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及CT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椎管占据及脊髓受压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2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男16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33.7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骨折部位:T111例,T125例,L111例,L25例,L32例。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7例,D级3例,E级2例。Cobb角平均17.3°,椎体压缩率平均45%,椎骨矢状径平均10.6mm,椎管平均受压指数1.5。结果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8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椎体压缩率平均86%,Cobb角平均5.9°,术后椎骨矢状径平均14.7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骨受压指数为0~1。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6例,C级7例,D级5例,E级4例。结论经椎弓根硬膜前方减压、伤椎植骨、短节段内固定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01—2014-12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取内固定前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AVH)、伤椎楔形角(AWA)及区域后凸角(LKA),末次随访时采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背痛评分。结果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平均11.9个月,总随访时间平均13.5个月。术后AVH、AWA及LK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AVH、AWA及LKA较取内固定前出现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取钉术中发现一侧连接棒断裂,其余患者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时根据汉化ODI评分: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1.2%。在校正末次随访时的AWA因素后,Spearman分析显示末次随访时LKA与汉化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02,P=0.89)。结论在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不植骨融合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的复位固定效果及临床疗效。作为一种临时内固定方法,建议常规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自体植骨与短节段联合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单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0~61岁,平均(37.4±3.3)岁.其中短节段联合伤椎植骨组27例,短节段联合伤椎固定组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3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断钉病例。结论经一侧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内同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已广泛应用临床。但术后内固定的失败和矫正角度的丢失,也逐渐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改善治疗效果.笔者自2003年1月~2006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同定加同种异体松质骨条经椎弓根植入伤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通道植骨。X线片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10±2)个月,无内固定物失效,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少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到2011年12月,本院共28例胸腰段骨折经后路内固定联合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0.8岁(17~71岁)。载荷评分(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7~9分。采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的CT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9±23.9)分钟,均术中失血量(116.1±60.9)ml,平均住院时间(10.9±2.1)天。术后ODI(9.6±1.9);术后Frankel分级均为E级。术后CT矢状面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均未发现有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内固定,在治疗LSC≥7分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上,单次后路手术便可以提供很好的前柱支撑和后路固定,减少断钉等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及前路手术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避免了取髂骨所引起的创伤和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椎弓根钉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应用伤椎及上下邻近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固定螺钉不经过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下半部,同时进行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过6~28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b's角恢复较佳。结论椎弓根钉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可使脊柱骨折复位良好,能增加术后稳定性,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可减少内固定的折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