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95°髁动力加压钢板(DC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第4代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随机采用DCS、PFNA、Inter Tan内固定,每组37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 3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3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短,Inter Tan组较DCS组短。3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890,P0.001);且PFNA组较DCS组和Inter Tan组少,Inter Tan组较DCS组少。3组手术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31,P=0.442)。3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65,P0.001);PFNA组与Inter Tan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DCS组(P0.05)。3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91,P=0.028);PFNA组与Inter Tan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DCS组(P0.05)。DCS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FNA组及Inter Tan组。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DCS内固定手术质量较髓内钉固定好,但是在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方面较PFNA和Inter Tan内固定差。PFNA内固定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Inter Tan内固定抗旋转能力强,退钉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RIGEN Inter Tan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01—2012-10分别采用TRIGEN Inter Tan(SmithNephew公司提供)和PFNA(康辉公司提供)内固定治疗5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Inter Tan内固定31例,PFNA内固定2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56例均获得平均17.3(9~20)个月随访,1例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延期愈合,其余无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患者行走能力达到骨折前水平。与Inter Tan组相比,PFNA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GEN Inter Tan系统和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科收治6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35例,71例采用PFNA内固定,64例采用Inter Tan内固定.比较2种术式在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的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3例病情不稳定,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平均16h;两组在手术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20例次,经治疗后好转.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9、11个月死于并存的内科疾病.术后大腿疼痛共7例,PFNA组6例,Inter Tan组1例.PFNA组1例出现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随访终点PFNA组、Inter Tan组Harris评分总体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7%和88.9%.[结论]PFNA与Inter Tan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能进一步设计改良,将更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FNA组优于DHS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手术创伤少、出血少、下地负重时间短,不易引起髋内翻,而DHS内固定仅适合于治疗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ASIAN IMHS)及Inter Tan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10—2014-01诊治11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输血例数及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24(12.56±3.75)个月随访。PFNA-Ⅱ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血量较Inter Tan组及ASIAN IMHS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输血例数、内固定失败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粗隆间骨折均为髓内固定,微创及中性心固定,各具优势,PFNA-Ⅱ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内科合并症多的老年不易长时间手术者,ASIAN IMHS及Inter Tan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术中加压效果满意,Inter Tan髓内针远端音叉样设计减少患者术后大腿疼痛。临床中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建议应用加长髓内钉固定,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及再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6-01诊治的12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1例(PFNA组),FHR术治疗56例(FHR组),对比2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站立时间及行走时间、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站立时间、下地行走时间方面优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PFN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1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均有效,PFNA组手术切口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地活动时间较长,FHR组下地站立及行走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CP)、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07—2014-07采用ALCP、PFNA-Ⅱ、InterTan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33例采用ALCP内固定(ALCP组),29例采用PFNA-Ⅱ内固定(PFNA-Ⅱ组),26例采用Inter Tan内固定(Inter Tan组),对3种内固定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方面,Inter Tan组优于PFNA-Ⅱ组及ALCP组,PFNA-Ⅱ组优于AL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Inter Tan组及PFNA-Ⅱ组优于A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 Ta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PFNA-Ⅱ及ALCP,PFNA-Ⅱ内固定优于ALCP。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CCP(39例)与PFNA(44例)内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8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次数、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功能评分。结果两组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FNA组优于PCCP组,但PCCP组X线透视次数少于PFNA组。结论只有根据适应证合理的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才能减少手术失败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P)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06诊治的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LP组),10例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切口长度(6.0±1.6)cm、手术时间(58.6±18.8)min显著短于LP组(12.5±0.8)cm、(115.1±12.0)min,术中出血量(178.1±14.2)ml显著少于LP组(396.7±23.3)ml,PFNA组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股骨近端解剖LP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主张采用髓内固定,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PFLP)及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Inter Tan)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分别采用PFNA、Inter Tan及APFLP内固定。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小、手术时间最短,Inter Tan组次之,APFLP组术中出血最多、手术时间最长(P0.05);PFNA组与Inter Tan组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小(/少)于APFLP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FLP组总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PFNA组和Inter Tan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APFLP及Inter Tan髓内钉内固定均适用于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但PFNA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成为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髓内固定系统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 Tan)及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4种髓内固定系统治疗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4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结果 9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7~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PFNA组1例术后5个月发生外伤后股骨颈骨折;PFNA-Ⅱ组1例术后3个月发生螺旋刀片切出;PFN组2例术后1周时发生深静脉血栓。手术时间:PFN组长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PFN组多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臂机透视次数:PFN组多于其他3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nter Ta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与PFNA组、PFNA-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PFNA-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合适的髓内固定系统治疗都可以获得良好疗效,而PFNA-Ⅱ和PFNA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6-12采用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 9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6(3.0~4.5)个月。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PF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PFNA组Harris评分为(90.19±4.55)分,PFN组为(89.77±5.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PF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疗效,PFNA最佳适应证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对于不合并骨质疏松的年轻患者,PFN内固定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术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2—2016-02诊治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0行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60例行FHR术治疗(FHR组)。结果 PFNA组术后下地时间较FHR组短,术中出血量较FHR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A组术后1个月血清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F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出血量少,可快速平衡机体血骨代谢指标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1264-1268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结合Inter Tan内固定治疗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对本院2012~2015年骨科收治的21例采用撬拨复位结合Inter Tan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延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采用Inter Tan内固定治疗的新鲜粗隆间骨折85例为对照(新鲜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和放射学参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虽然延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大于新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迟组在没有明显扩大切口情况下完成了闭合复位,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撬拨复位结合Inter Tan内固定,可使延迟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同时并无明显扩大创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3-01—2016-06分别采用DHS(DHS组)和PFNA(PFNA组)内固定治疗92例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患髋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NA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EvansⅠ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H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对于EvansⅠa、Ⅰ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可获得与PFNA内固定相同的长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0—2012-03收治的10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资料,其中54例应用PFNA治疗(PFNA组),51例应用LPFP治疗(LPFP组)。结果 102例得到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PFNA组与LPFP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76±1.64)、(13.18±1.12)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4.56±9.55)、(82.47±9.22)分。在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LPFP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用PFNA方法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10—2015-09诊治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PFNA组)和PFLCP(PFLCP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60例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袋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采用髓内中轴性固定,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更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PFNA可作为优选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rotation,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7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9例和HA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等指标以及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116.89±23.12 mL)、手术操作时间(75.36±14.18 min)明显少于HA组(362.57±136.41 mL,97.85±19.76 min),而术后下地时间(17.38±2.13 d)明显长于HA组(8.65±1.6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3,-2.532,9.914;P=0.001,0.030,0.000)。Harri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明显差异(χ~2=0.562,P=0.454)。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Z=4.037,P=0.372)。结论 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出血量方面优势明显,HA术后下地时间较短,更利于患者恢复。临床医生应当根据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损伤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2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1诊治的7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PFNA组和ALP组,分别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结果 71例均获得随访12~24(16.8±2.6)个月。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PFNA组优于A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随访期间未发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股骨头颈切割及髋内翻等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ALP组则出现1例股骨头颈切割、髋内翻2例,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ALP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正Inter Tan髓内钉已经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流手术方式,由于其近端锁钉的加压交锁功能强大,术后出现髋内翻、内固定切割、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的概率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显著降低[1]。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并发血肿比较少见,多为股深动脉损伤,于术后1周内出现,诊断与治疗十分棘手。Inter Tan髓内钉内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