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A组),3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A组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缓解疼痛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6钉椎弓根钉-棒内固定47例,采用传统4钉椎弓根钉-棒固定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1年及2年伤椎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情况。[结果]87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Wiltse组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3.13±8.15)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组的VAS评分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3±1.85)vs(4.93±1.98),P0.05]。Wiltse组的ODI明显小于传统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0±3.20)vs(12.20±3.11),P0.05]。术后1周两组后突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2年时Wiltse组的后突Cobb角显著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内固定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减少了术中损伤,有效复位和维持复位更好,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5-06诊治的32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微创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8例(Wiltse入路组)。比较2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结果 32例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与Wiltse入路组比较,微创组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1 d、1周VAS评分较低,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Wiltse入路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安全、有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矢状位后凸畸形矫正及术后腰部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但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经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胸腰椎骨折,评价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比较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结果 80枚椎弓根钉置入情况按Mobbs-Raley法分级:0级71枚,Ⅰ级8枚,Ⅱ级1枚。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0~18)个月。1例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13.6°,患者腰背部酸痛,口服药物尚能忍受疼痛。术后3 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但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椎旁肌广泛剥离,从而保护多裂肌的神经支配,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术中直视下置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Wiltse入路、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3—2015-12诊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25例(经皮组),经Wiltse入路内固定30例(Wiltse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内固定27例(后正中组)。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12)个月。经皮组与Wiltse组术后1 d、2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皮组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2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可使软组织创伤和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而Wiltse入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较少,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11—2014-11手术治疗的7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治疗。结果 70例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8(12~36)个月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 d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前后一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良好恢复脊柱三柱稳定性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胸腰段脊柱单发椎体骨折33例,其中经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组14例,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组19例。结果经Wilt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经传统入路组;经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较经传统入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后Cobb角恢复情况2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6个月复查发现常规入路手术组伤椎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能很好地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中出血并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6—2015-01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的48例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经皮组24例,Wiltse组24例。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48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4个月,平均26.5个月。与Wiltse组比较,经皮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术后3 d的VAS评分、ODI指数与Wilts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经皮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Wilts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肯定,但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创伤更小,术后远期疼痛缓解更明显且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Wiltse入路跨伤椎4钉固定(A组,20例)与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B组,2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结果 A组随访12~18个月,B组随访12~1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两组术后1周、12个月与术前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相比,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角维持B组优于A组(P0.05)。结论Wiltse入路经伤椎单平面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创伤小、恢复快,较之跨伤椎4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骨折的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后正中入路和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3-05诊治的6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31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组),31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Wiltse入路组)。结果纳入的62例均获得随访1~2年,平均1.5年。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下床活动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Wiltse入路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失效。结论 Wiltse入路联合非融合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在获得良好的矢状面排列及恢复椎体高度方面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式可取得同样效果,而且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腰背痛缓解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和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自2014-01—2016-01行Wiltse入路或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Wiltse入路组(28例),以及后正中入路组(24例)。结果 52例获得随访3~6个月,平均5.4个月。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最长肌表面肌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波形。多裂肌静息状态下及最大伸展状态下,后正中入路组异常电位发生率明显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软组织剥离较少,能达到与传统入路同等的复位效果,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符合微创理念,且术后患者腰背疼痛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单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AO分型A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67例)、B组(采用Wiltse入路置钉,45例)、C组(采用传统开放置钉,36例)。比较3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手术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B组少于C组(P<0.05),X线透视次数A组多于B、C组(P<0.05)。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Cobb角A组大于B、C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A、B组低于C组(P<0.05)。结论3种椎弓根螺钉置钉方式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经皮椎弓根置钉和Wiltse入路置钉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腰部疼痛程度轻的优点,但经皮椎弓根置钉术中医患放射线曝露时间长,椎体高度恢复及后凸角度恢复略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硫酸钙治疗胸腰椎单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自体骨植入治疗;观察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与对照组一致,经椎弓根注入硫酸钙,随访超过2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随访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VAS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入硫酸钙以及自体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稳定性以及改善疼痛症状,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经椎弓根植入硫酸钙能避免自体髂骨取骨造成的额外创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4-06诊治的43例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切开复位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1例(切开组),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2例(微创组)。结果 43例获得平均13.5(10~26)个月随访。与切开组相比,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手术时间更长、X线透视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微创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附加伤椎置钉植骨治疗无需减压的胸腰椎骨折可取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致的临床疗效,有效减少了术后患者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4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经皮组,23例)和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Wiltse组,2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后腰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结果 43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1例失访。与Wiltse组相比,经皮组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出血少、腰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OD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是微创方式,临床效果基本相同。经皮入路具有出血少、腰痛轻等优点,Wiltse入路具有可视化、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多裂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1例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从后路行短节段内固定手术,传统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27例(A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44例(B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术后1周和术后1年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疼痛感觉程度评分(VAS)。对两组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胸腰椎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断棒;两组术后1周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Cobb角矫正率、椎体坍塌矫正率、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入路简单、术后遗留腰疼并发症少,伤椎置钉技术有助于骨折椎体复位,增加固定节段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3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术患者,20例采用导航辅助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A 组),23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伤椎后凸 Cobb 角、置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 VAS 评分 A 组明显少于 B 组(P <0.05)。两组方法术后均能明显矫正后凸角(P >0.05)。术后 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参考 Richter 分类标准,A 组置钉准确性优良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经 Wiltse 肌间隙入路导航辅助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置钉迅捷、安全、准确,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Wiltse入路椎弓钉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Wiltse入路椎弓钉复位固定(Wiltse组),30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椎弓钉复位内固定(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Wilts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ASIA神经功能评级、VAS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Wiltse组的上述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Wiltse组影像测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治疗,Wiltse入路椎弓钉复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后正中入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7-05采用手术治疗的61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1例采用传统后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 61例获得平均13(10~2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 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小、能保存肌肉神经支配、术后疼痛较少、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A组,20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B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VAS评分、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等项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即刻椎体高度矫正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